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自从19世纪末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心理学界对学习的性质、过程与规律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学习理论。
前面谈到,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那么关于“有机体如何在后天生活中获得经验”这个重大问题就是学习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具体而言,学习理论主要需要回答三方面的问题:①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了什么,或者说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外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是简单的一条一条经验的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②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即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③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即学习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对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是各派学习理论争论的焦点,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联结派的观点,认为学习就是联结的形成,有机体通过形成联结而获得经验;另一种是认知派的观点,认为学习是经过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形成认知结构。(www.daowen.com)
欣茨曼(D.L.Hintzman)的《学习与记忆心理学》[4]一书对自1880—1980年间的学习与记忆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该书将学习论流派分为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两大阵营。属于前一阵营的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赫尔;属于后一阵营的人物有艾宾浩斯、内省主义者、格式塔心理学家、托尔曼、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它们的发展受许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其中对认知主义学习论影响最大的相关学科是哲学和计算机科学,对行为主义学习论影响最大的相关科学是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