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习的定义及其特点-教育心理学

学习的定义及其特点-教育心理学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或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提出学习的定义。有时,可以看到一个人行为的变化,以此判断学习已经发生了。既有学校的规范的学习,也包括从出生以来并持续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综合以上定义特点,教育心理学中一般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若进一步理解,广义上的学习特点是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所共有的。

学习的定义及其特点-教育心理学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或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提出学习的定义。教育学家杜威(John Dewey)认为,学习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的历程。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而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1]心理学家奥姆罗德(J.E.Ormrod)则认为,学习是经验所带来的心理表征或联结的长期变化。[2]总的来看,这些定义虽然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归纳起来,在理解学习这一定义时,需要把握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也就是说,个体某项能力或倾向的变化是由后天的经验活动引起的,而不是“先天的”或“与生俱来的”。这里的“经验”不是我们通常提及的总结出来的经验,它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指“实践、经历、体验”,是个体通过某种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学习不是凭空发生的,是个体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个体要以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来理解和把握外界信息;另一方面,新信息的进入又会使有机体已有的经验结构得以丰富和改造。

第二,学习不仅表现为行为的变化,还表现为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有时,可以看到一个人行为的变化,以此判断学习已经发生了。例如,可能看到一个学习者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行为(第一次正确地系好鞋带);改变已有行为的频率(更加频繁地与同学交流合作);改变已有行为的速度(能更快地利用体积计算公式);改变已有行为的强度(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改变已有行为的复杂性(更深入详尽地讨论某一特定主题);对某一特定刺激做出不同寻常的反应(一进医院就开始哭泣并退缩)。当然,有时经由学习发生的变化是通过影响人们未来行为潜能来体现的。如道德规范(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学习有时并不能立即见之于行为,需要在未来某时刻在特定情境下引发。再如知识的学习引起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带来思维、概念甚至是态度的变化。

第三,不能简单地将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有机体的行为变化不仅可以由学习引起,也可以由本能(天生)、疲劳(行为水平降低)、成熟(进程慢)等引起。身心发展引起的改变(如长高)不是学习的例子,它是成熟的结果。个体生来就有的特征(如吮吸反射或疼痛反射)也不是学习,它是本能。然而,人类从出生那天(当然有些学者认为更早)起就学习了很多,以至于有时候不能将学习与发展截然分开。如婴儿从不会到会行走主要就是一个机体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但爬行或其他动作的学习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再如青春期的性冲动不是习得的,但是学习也塑造着个体对理想伴侣的选择。(www.daowen.com)

第四,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只是人类具有,动物也存在着学习。它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行为准则的学习。既有学校的规范的学习,也包括从出生以来并持续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综合以上定义特点,教育心理学中一般将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若进一步理解,广义上的学习特点是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所共有的。狭义的学习则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当然,在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行为准则等的学习。在空间上,学生的学习不仅指在学校内的学习,也包括自出生就存在的一直持续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间接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学习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为主,不是以直接实践为主,可以避免人类认识活动中的许多曲折和错误,直接接受人类经过千百次实践获得的认知成果;二是目的性。学生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它比个人自学或自我探索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