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几种研究方法解析

教育心理学:几种研究方法解析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心理学的许多课题都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尤其是对教育心理过程和教育心理的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室严格的人为条件控制,可以获得较精确的实验结果,并可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采用测验法来研究教育心理学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采用测验法来研究个体行为某一层面的个别差异,即前面所讲的描述研究;二是可以采用测验法来研究被试两种或多种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前面所讲的相关研究。

教育心理学:几种研究方法解析

(一)观察法

教育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了解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人格的某些特征。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在研究中,研究者一般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对象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不做任何控制和干预,这叫作自然观察。有时,研究者会在有意控制和干预的情境下对对象的表现进行观察,这叫作实验观察。科学心理学观察与日常生活的观察不同,它要求必须从描述所观察的行为活动的事实进而到解释它的心理实质和规律,这就是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假设,进一步加以验证。对心理观察的最重要的要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以及用专门的形式记录所获得的事实和结果。

观察法比较容易操作,能收集到第一手材料,适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应用观察法时,研究者必须熟悉所研究的教育过程以及其中的心理现象。研究者要有一定的工作训练,善于在繁杂的现象中抓住所需要观察的事实和材料,并发现各种现象间的联系。

(二)调查法

调查法(survey method)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材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调查法一般以研究者预先拟定的问题为调查内容,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也称自我报告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这种调查是调查者事先拟好问卷,由被调查者在问卷上回答问题。发放问卷的方式可以是邮寄,也可以是集体发放或个人发放,因此,可以同时调查很多人。调查问卷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有关个人的问题,即个人属性变量,项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为了增强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社会调查一般不填写姓名,项目的具体名称和数量也要根据研究目的而定;另一部分是所要回答的问题,被调查者的答题方式有是非法、选择法、简答法等,被调查者在各个问题上的回答就是其反应变量。另一种方式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这种调查是调查者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提问,然后随时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或反应。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分析被研究者的属性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在问卷中各种问题上,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人员在态度或意见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率高,故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调查法的缺点是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为了进行科学的调查,得出恰当的解释,必须有经过预先检验过的问卷,有受过培训的调查者,有能够反映总体的样本,还要采用正确的资料分析方法。

(三)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也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常常借助各种专门仪器设备,通过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来研究个体的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变化。教育心理学的许多课题都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研究,尤其是对教育心理过程和教育心理的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室严格的人为条件控制,可以获得较精确的实验结果,并可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实验室实验法的缺点是,由于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因此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并且可能影响到被试的实验反应。而且由于被试意识到正在接受实验,容易产生被试效应而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它比较接近实际,比较真实地反映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同时,它又不是纯客观地观察教育的自然进程,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改变某些条件,给被试一定的影响,从而观察发生的变化。按照研究的内容,可以主要区分为教育实验与教学实验。教育实验所研究的是学生个性、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中的心理学问题;教学实验是研究各科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它们都是在教育、教学的自然进程或准自然进程中进行的,所以都属于自然实验。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变量的操纵、控制来深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实验法的突出优势。但是,实验研究往往需要对实验情境进行人为的处理,这会妨碍研究结果的推广。另外,在教育领域中,影响因素复杂多变,研究者往往很难对无关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测验法

测验法又称心理测量,是运用心理测量工具衡量心理、行为特征的方法。科学心理学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量化研究,心理测验就是量化个体行为的工具之一,是经过一系列严格选择和加工的科学程序,即按标准化过程编制而成的量表。心理测验主要有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等多种。一个标准化的量表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标准化的记分方法和可供比较的常模,才能用于实际研究。

采用测验法来研究教育心理学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采用测验法来研究个体行为某一层面的个别差异,即前面所讲的描述研究;二是可以采用测验法来研究被试两种或多种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前面所讲的相关研究。测验的内容必须预先确定其适用性和科学性。测验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对心理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缺点是难以从中得出因果性的结论。

(五)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法即教育实践情景中的教师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和专家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有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研究可以由教师、学校管理者或其他的教育专家来完成,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法、相关法和实验法。当实施行动研究项目时,教师就学会了做研究并开始理解自评和反馈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行动研究也给教师提供了在课堂中研究学习并与其他教师分享其研究成果的机会。

行动研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情境性。行动研究旨在通过现场研究来诊断和解决具体情境下的问题,逐步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同时不断地通过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等手段来监视这种调整的效果,以便基于这些反馈来对教学做出进一步的调整,逐步达到改革的目标,而不只是留待以后在某种场合下再付诸实施。②合作性。行动研究中通常由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协作来完成一个课题。当然,也可由教师独立进行,但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更为普遍。研究者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充分沟通,包括共同讨论、评课、写教案、相互听课、写教学日记等,从而在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达成一致,这种沟通和反思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也有重大意义。③参与性。各个成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研究的实施中,而不只是“被试”。④自我评价。随着实际活动情境的发展而不断地、自然而然地对各种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和反思。这样,行动研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调整方案,进行实际干预,并随时监控干预的效果,进而针对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行动研究所探索的是具体教育情境下的具体问题,如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习策略、测评方法、态度价值观、教师的职业发展、学校及课堂管理、行政改革等。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大致包括如下环节:①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并不一定是科学研究中严格意义的选题,但对改进教学来说是有意义的问题。②与有关人员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研究意向。③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研究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④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⑤选择研究程序,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⑥选择评价方法,研究者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续地评价和反思教学方案,包括课堂观察和记录、访谈、问卷、测验和教学日记等。⑦实施,包括开展教学、收集资料、监视评价、反馈改进、分类分析资料等。⑧资料解释、推论与课题的评价。行动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很多是质性的资料,在分析时需要进行归类和编码,对质性资料进行量化。

思考与练习(www.daowen.com)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是什么?

2.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性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4.以某一种研究方法为例,思考怎样有效地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

5.有人认为有些老师从没学过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好,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拓展阅读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注释】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2]刘舒生.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1984(5):14-16.

[3]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8.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12.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12.

[6]蒋晓虹.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12.

[7]赵俊峰.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

[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