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类型分析

教育心理学研究类型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心理学中的描述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相关研究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适用范围很广。因此,因果研究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对因果关系的探讨一般都是通过实验研究实现的。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随着研究问题的逐步深入,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三者可能都需要用到。

(一)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

国内社会科学研究通常按照研究对象是“质”还是“量”,把研究分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两种研究范式教育心理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又称为“定量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所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比如先前知识水平、认知加工策略与学习效果),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根”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质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调整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质性研究并不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8]

量化研究是利用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等量化思想出发,解释和探讨心理现象;而质性研究是从心理现象的特征出发,采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逻辑分析的方式来探究心理学中的规律和本质。在以往的研究之中,由于质性研究本身的缺陷和实施的难度,有时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会被忽视,但是就研究方法而言,质性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许多的研究只有通过定性的方法才能够得到结果。所以,质性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然,由于心理学本身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而且教育心理学面对的研究对象是学生,需要解决的是教育情境中的实际性问题,因此,在研究中应该以问题为中心,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1.描述研究(www.daowen.com)

科学研究的初始点就是描述,首先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教育心理学中的描述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等。描述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记录教育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揭示研究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相关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上测量每个被试的数值,然后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式来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样本的相关系数用r表示,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r>0表示变量之间为正相关;r<0表示变量之间为负相关;r=0表示变量之间不相关。r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越密切;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越不密切。当r=0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无线性关系。相关研究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适用范围很广。一般来说,在研究初期多采用相关研究,以便发现和了解有关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进而开展更深入、更严格的研究。进行相关研究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相关系数不能提供因果关系的证据。此外,进行相关研究时,应特别注意其他变量的影响和作用,要避免被表面的高相关所迷惑。

3.因果研究

因果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和预测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其核心任务就是确定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因果研究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对因果关系的探讨一般都是通过实验研究实现的。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有计划地操纵一个或一些变量(自变量),然后观察和测量某一感兴趣的变量(因变量)的变化,揭示因变量的变化是否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从而确定二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如果被操纵的自变量有规律地引起了因变量的特定变化,就把自变量看作导致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始终是一种超出目前收集到的证据的推论,需要不断地完善和验证。支持因果关系的最有利的证据是:被操纵的自变量变化在先,因变量的变化在后,并且它们单独存在时因变量的变化不会发生。因果研究的主要优点是对某行为为什么产生,或某心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等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和预测。因果研究的局限性是对变量有较严格的要求,而且有些课题出于伦理和现实的考虑,无法采用因果研究。因果研究一般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比相关研究要复杂得多。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随着研究问题的逐步深入,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三者可能都需要用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