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文化差异对话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文化差异对话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名回汉通婚家庭的子女,因为民族禁忌我很多方面和汉族同学存在分歧,而长久以来接受的汉族教育使我又无法和回族同学融在一起。树洞君想到一个理论:归属感必须和差异性并存才能是真正的安全归属。如果是一种不能表达差异的归属感,那其实是非常受约束和困扰的。你提出民族的差异,但不必你一个人承担责任,大家一起民主决定,友好协商。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文化差异对话

作为一名回汉通婚家庭的子女,因为民族禁忌我很多方面和汉族同学存在分歧,而长久以来接受的汉族教育使我又无法和回族同学融在一起。我这样夹缝中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生活在夹缝中

生活在夹缝中,你好!

谢谢来信诉说苦恼。旁人可能只看到两种民族兼得的“好处”,却并不知道你夹在两者之间的纠结:好像都是,其实又都不是的尴尬归属感。汉族同学跟你有很多不同点,回族也觉得你不是完全的同类,总归看你有点与众不同的感觉。

很多不同民族通婚家庭的子女也有和你类似的身份认同苦恼,看上去好像有“脚踩两只船”的优势,其实两边都有点靠不上,想做沟通的桥梁?哪有那么容易!面对两类观点或意见时不知如何表态的犹豫就已让对方看出猫腻,好像自动就拉开了些许距离,让自己内心也怯了几分: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不是很喜欢我,不是完全愿意接受我,我总归是个“外人”。是这样吗?

如果是这样,你的困境该怎么办呢?树洞君想到一个理论:归属感必须和差异性并存才能是真正的安全归属。如果是一种不能表达差异的归属感,那其实是非常受约束和困扰的。“我和你属于同一团体,我各种言行想法都要与你一致,特别是你觉得重要的部分,否则就和我划清界限。”那这种归属感可行一时,很难长久。

树洞君想问你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夹缝中的人,你有什么和他们不同的优势呢?树洞君指的是可以给他们带来新鲜感、有意思而不带有侵犯性的不同点。这样想可以帮我们把关注点从由民族的不同而形成的隔阂感移开,挪到其他更多争取朋友、争取归属感的可能性上来。不管什么民族,应该都喜欢热心、开朗、温和、多才多艺、真诚、勇敢、有担当之类的人格特质吧?这些跨民族的特质你身上有哪些呢?如果你自己一贯“谦虚”(也叫作“缺乏正向的自我认知”),也可以采访下身边的好朋友,他们除了民族认同的魅力之外,为什么喜欢你?想起《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里朱丽叶说的话:“罗密欧啊,罗密欧,你为什么不能改改你的姓氏?!玫瑰改了名字还一样是玫瑰呀!你改了名字我就可以大胆来爱你!罗密欧啊,即使你不能改掉姓氏,我还是一样爱你!”(www.daowen.com)

在别人完全接纳你为“自己人”之前,第一个要赤诚相待的就是你自己,要在难过的时刻多和自己说说话,好好问自己问题,认真倾听答案,耐心劝慰自己,真心欣赏自己。没理由只享受“双栖明星”的好处,而一点不要其中的坏处。

认真地问问自己,不管别人怎么看,你自己心底里怎么看这两个民族?会有孰优孰劣的竞争关系吗?会有哪些完全不能共存的差异吗?当这些不能共存的差异出现必须“二选一”的情况时,你在公开场合具体是怎么应付的?能够做到既不太勉强自己,也不会伤到周边的人吗?这可以自己学习和琢磨,也可以请教别人,特别的场合如何改善表达?你提出民族的差异,但不必你一个人承担责任,大家一起民主决定,友好协商。肯定还有别的好方法,通用的原则之一就是牢记民族的差异,你不会看轻任何一个,你还可以做两个民族间的桥梁。

你自己特别认同两个民族的什么特点?把焦点放在两个民族的优势之上,即使你不能全部拥有,都以它们为自豪吧。自豪着自豪着,你会发现无论和哪个民族的人在一起,你都可以学习,不遗余力地欣赏他们,然后可能就看到了可以做自己的新空间。

如果上面说的可能性根本不对,那树洞君推测是不是你针对某一两个特别想结交却遇挫的朋友发出的感慨?那就建议你参见“为什么找不到大学里的灵魂好友”那篇的答案。

树洞主人:姚玉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