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是个略害羞但自信的女生,陆续喜欢过两个男生,都大大方方地表白过,但都失败了。其中一个甚至和我当时的好朋友在一起了,对我打击很大。我明白感情的事情没有对错也强求不来,但心里过不去那道坎,感觉自己很差劲,没人爱,学习也落后了很多,从前那个自信、自律、上进的我找不到了。内心非常想要改变,但时常有无力感,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我觉得自己是缺爱了,甚至看到周边不错的男孩子就容易产生好感,内心就又陷入了那种怀疑、紧张、大喜大悲的情绪中,请问老师我该如何让自己走出来呢?
受伤的松鼠
受伤的松鼠,你好!
好勇敢的女孩子,喜欢就大大方方的表白,树洞君非常欣赏这样的态度!
不过看来你并没有做好表白会失败的心理准备,或者更确切地说,虽然你理性上劝慰自己“感情的事情没有对错也强求不来”(树洞君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但很显然,感性的你还是受伤了。
有人在感情受挫时会冲动急躁、乱发脾气;有人会不停地抱怨;从你的描述里,树洞君觉得你是在受到了感情的挫折之后陷入了一种非常消极的状态: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感觉自己很差劲。你似乎有点情绪低落、有无力感、无法集中注意力……某种程度上你正在经历一个哀悼的过程:哀悼你爱的人拒绝了你,哀悼你付出的情感没有得到回应……
当我们失去任何东西——亲人、朋友、恋人、健康等等的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会经历一个哀悼的过程。根据失去的东西重要程度不同,哀悼情绪的强度和时间就会不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所以要允许自己有点低落,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时间。
情感受挫后会产生很多消极的情绪,这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反应。而哀悼也是一个正常的、重要的心理过程,但当你把挫败归因为“自己很差劲”时,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在树洞君看来这才是导致你状态变差的“罪魁祸首”,因为这个想法攻击了你对自己的观感,从而开启了一个恶性循环。
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正处在青少年晚期、青年早期,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正好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早期。青春期的议题是青少年需要建立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用比较通俗的话来理解,就是回答了“我是谁”这样一个问题: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成年早期的议题则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体验爱。在一份真正的亲密关系中,两个个体的同一性会发生融合,但是任何一方都不会失去各自的同一性。
你感觉到自己缺爱了,或者说你感觉到的是自己对爱的渴望,“看到周边不错的男孩子就容易产生好感”,这正是你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生议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反之亦然,“哪个少女不怀春”,而你也很勇敢地进行了尝试。尝试的失败却动摇了你对自己的认识,让你对自我同一性产生了质疑。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够好、很差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看似非常合理的想法,以至于我们很多时候就想当然地接受了这种想法,从未对此有过质疑和思考。所以现在,你或许可以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或者解释吗?(www.daowen.com)
表白失败是痛苦的,但无须因痛苦转而攻击或者贬低自己!如果实在忍不住在挫折后情绪低落、自我怀疑,那就“让子弹飞一会儿”。参照本书里调节情绪的章节,顺其自然地等待哀悼结束的日子。
最后和你分享一首小诗——艾佛列德·德索萨(Alfred D'Souza)的“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To love,like never been hurt)
跳舞吧,像没有人欣赏一样(To dance,like no one appreciate)
唱歌吧,像没有人聆听一样(To sing,like no one listen to)
工作吧,像不需要钱一样(To work,like no need of money)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To live,like today is the end)
树洞主人:殷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