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称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自1547年以来便成为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威斯敏斯特宫主体建筑是前后三排长达287米的宫殿大楼,两端和中间由7座横楼连接。举世闻名的大本钟(2012年改名为伊丽莎白塔)便位于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意译为西敏寺),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圣玛格丽特教堂位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北面,建于12世纪,经历多次整修,以其华丽的彩色的玻璃和装饰著称。1066年,哈罗德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他也是第一个在此加冕的国王。同年,征服者威廉也在此加冕。从那以后,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历任英国君王都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作为英国的国葬陵墓,1308年之后大多数的英国君主死后也都葬在此。除此之外,还安葬着英国许多贵族、诗人、将军、政治家和科学家,包括乔叟、狄更斯、牛顿、丘吉尔,等等。被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被视作至高无上的荣誉。
2.历史沿革
1045年至1050年,国王圣爱德华建立了威斯敏斯特宫。中世纪时期,地理位置独特的威斯敏斯特宫是当时的战略要地。1295年,英国国会在此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模范议会。1530年该建筑被英国国会作为法庭使用,1799—1801年建筑大幅改建。1834年10月16日,宫殿中的一个炉子点燃了上院的镶板,从而发生火灾。灾后,皇家委员会拟化重建事宜,方案云集。1835年,皇家委员会在研究了97个竞争方案后,选择了查尔斯·巴里的哥特式方案。1840年,奠基仪式启动。1847—1858年,威斯敏斯特宫完工,查尔斯·巴里也在此期间被授予骑士勋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斯敏斯特宫遭到过14次炸弹袭击,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41年5月10日,下院遭到摧毁,3人遇难。1950年在贾莱斯·吉尔伯特·斯科特的主持下,宫殿修复工作完成。
(二)突出价值
1.文化价值
威斯敏斯特宫是英国浪漫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也是大型公共建筑中第一个哥特复兴杰作,是当时整个浪漫主义建筑兴盛时期的标志。虽然其非常之庞大,但整体造型却达成了和谐的融合,展现出了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特色和情感。特别是它沿泰晤士河的立面,平稳中有变化,协调中有对比,看似割裂,却又形成了丰富、整体的形象,是维多利亚哥特式的典型表现,流露出浪漫主义建筑的复杂心理和丰富的情感。而建筑内部一方面以帕金设计的装饰和陈设而闻名,另一方面又以大量的壁画、绘画和雕塑等珍藏的艺术品而著称,被人们誉为“幕后艺术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宫作为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其雄伟和霸气冠绝其他所有同类建筑,堪称无与伦比,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威斯敏斯特宫东北角的方形尖塔是一座96米高的钟楼,塔顶有一口闻名全球的大本钟。钟楼建于1856年,大钟重13吨半,直径7米,时针长2.75米,分针长4.27米,钟摆重305公斤。每走一小时,就会报时一次,洪亮的钟声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传遍世界。大钟的监制人是本杰明·荷尔爵士,大本钟因此而得名。
2.历史价值
1840年重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显著的中世纪建筑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保持了它的连贯性、完整性和新哥特式风格。直角的哥特式风格的圣玛格丽特教堂是小型的中世纪教堂,它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从11世纪起就是王室权力的象征。西南角的维多利亚塔高102米,长宽各22.9米,全部为石质结构,内部共分11层。因其防火性能强,所以被用来存放议会的重要文件档案。塔顶有专门用来表示议会正在开会的旗帜。
塔楼下面有扇皇家大门只供英王召开会议时使用。此后400多年间,威斯敏斯特宫一直是英国的主要王宫,1547年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它几经火灾,几次重建。威斯敏斯特宫共有14个大厅和600多个房间,有一座圆形中央大厅将议会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面是上议院,北面是下议院。议会大厅是宫内最重要的建筑,上院的议会厅长27.5米,宽14米,正面讲坛上有英王宝座;下院议事厅长23米,宽14米。女王、上院议院和下院议员进入议会大厦时必须从不同的门进入。
威斯敏斯特宫是过去伦敦的西郊,曾建有一座教堂。11世纪中期,英王爱德华一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宫殿并重建了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在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该教堂由爱德华一世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长156米,宽22米,大穹隆顶高31米,钟楼高68.5米,整座建筑金碧辉煌,前面两塔高耸,显得庄严神圣,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教堂内有两件英国的镇国之宝:一件是一张英皇加冕时用的宝座,那是1300年遗留至今的;另一件则是宝座下面一块来自苏格兰的被称作“斯库恩”的圣石。威斯敏斯特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从11世纪威廉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
(三)保护与合理开发(www.daowen.com)
遗产名称:威斯敏斯特宫、西敏寺和圣玛格丽特教堂
Westminster Palace,Westminster Abbey and Saint Margaret’s Church
入选时间:1987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v)
地理位置:51°30′02.2″N,00°07′28.6″W
遗产编号:426
遗产描述:
威斯敏斯特宫殿、西敏寺(也译作: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及圣玛格丽特教堂坐落在英国首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威斯敏斯特宫、西敏寺和圣玛格丽特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标准(i):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建筑,代表了英国哥特式艺术的各个阶段的惊人序列。
标准(ii):除了中世纪对英国建筑的影响外,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发挥了另一个主导作用,在19世纪哥特式复兴时期,影响了威斯敏斯特宫的查尔斯·巴里(Charles Barry)和奥古斯都·韦尔比·普金(Augustus Welby Pugin)的工作。
标准(iv):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宫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一种具体的方式说明了长达九个世纪的议会君主制的特殊性。无论是皇家陵墓、教堂、威斯敏斯特大厅、上议院或下议院的非凡浩瀚,艺术无处不在,和谐共存,成为一个真正的英国历史博物馆。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
在重要的中世纪遗迹原址上于1840年重建的威斯敏斯特宫殿是新哥特式建筑的典型。这里还包括圣玛格丽特教堂,这是一座小型的直角哥特式风格的中世纪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从11世纪起历代国王都在此举行加冕仪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