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易参同契研读:三相类之道理

周易参同契研读:三相类之道理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使旨意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文,命名为“三相类”文,则易学的天地万物阴阳造化之情性可以尽明了。况如虚假伪说,也必将受到指责被世人抛弃而有何价值,因此将此的三相类命名为《周易参同契》之文,人们只要微览其端就可看出虽言语不多而道甚大,后世的修炼之人宜遵此而行。此节言可归为一门的三相类之道理命名为《周易参同契》的所在之理。

周易参同契研读:三相类之道理

《参同契》者,敷陈梗概,不能纯一,泛滥而说,纤微未备,阙略仿佛。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钩援相逮,旨意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命“三相类”,则大易之情性尽矣。

【注】敷陈:陈述。泛滥:各有侧重之意。阙略仿佛:有不够地方。钩援相逮:互相得到印证。大易:易学(这里系指《周易》之理)。

【释】《周易参同契》的《上篇》《中篇》与《下篇》的三篇文字,已经陈述了修炼与养性却期方面的许多道理,但是还不能完全纯一,只是各有侧重而说,细微方面还未有所及,存在不够明确的地方。因此再撰写此文,补充其中的缺失与遗漏,使更深层次的道理也能显明,互相得到印证。为使旨意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文,命名为“三相类”文,则易学的天地万物阴阳造化之情性可以尽明了。

【按】此节言再作“三相类”文的原因之理。说明修炼之人应对此文进行深入研究的道理。

大易情性,备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枝茎花叶,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诚心所言,审而不误。

【注】用究:深究其理。可御:可驾驭。根株:根系。素:素养。

【释】易学于事物的情与性,概括天地万物的阴阳造化之道、人世万物的阴阳造化之道与人体万物的阴阳造化之道,但都有因时因物的不同而各有所度,仲尼、孟轲将其用于人世取得很大成效,于世可治而被称为孔孟之道;黄帝、老聘将其用于天体、人体的深究取得很大成效,较而可御而被称为黄老之道;道家术士将其用于炉火炼就丹药使人能祛病复康,用于内炼使人能气血气机通畅强体益寿真有所据而被称为术士之道;可见三道由一,俱出易学之径路。犹如树木所以能枝茎花叶、果实垂布,正在于根系的不失素养所致。于此的诚信所言,是可验审而能使人于事不误。

【按】此节言孔孟之道、黄老之道与术士之道三道由一,俱出易学之道的径路之理。说明修炼之人欲达养性却期之目的应深究易学之理而为己所用的道理。又按:此节又说明凡有所修炼的人应筑固所修炼根基的道理。

象彼仲冬节,草木皆摧伤,佐阳诘商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序斯四象,以晓后生盲。

【注】仲冬节:仲冬时节,阴历十一月。诘:告诫。太玄:极深远幽玄。四象:指该节文中所言之四象。

【释】像四时中入冬后的仲冬时节,由于阴盛阳微草木皆被摧伤,这时就应避冷寒就温热而告诫商旅不要随便外出,连君主也深白藏,于此应该是世人都知闭口不用谈之事。整个天道的运行造化范围甚为浩广,极其深远幽玄,没有办法加以形容,天体万物之间似为虚幻静寂背后的种种往来而成之的演变不可用目睹察,根本无从看到其匡郭究竟在哪里(参《黄帝内经》的“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之义)。因此只能以先圣哲们已辛苦找出并经验证的天地万物造化之法则与规律过程所在行事,否则必成谬误而失事绪,所言所行还转而白败伤,为此特别序以上述四象,消除后生们因盲目而招致的失败。

【按】此节言凡世上的事情只能依其法则与规律过程所在办事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必将招致失败之理。说明修炼之人要想得以成功只能按事物的法则与规律之过程所在而作为才能达到目的之道理。

邰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宁。晏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

【注】郐国鄙夫:郐国,古诸侯国名,隐喻会稽,上虞属会稽郡;鄙夫,白谦之称。晏然:无事。

【释】白称郐国鄙夫的魏伯阳真人,在人迹罕至的幽谷地方生活,因生性喜朴质无华,不乐权势尊荣,游息于偏僻简陋地方,从来忽视名利,以执守恬淡生活为趣,只希望世能安宁平静。近来由于平静闲居,于是撰写养性却期之文,用以歌叙易学之理、三圣遗言,察其修炼中事的旨趣,一起加以共论。(www.daowen.com)

【按】此节魏氏言白得道以后撰写养性却期之文的经过情形,与所撰之文为歌叙易学之理、三圣遗言与修炼旨趣而进行一起共论的道理。

务在顺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配以伏食,雌雄设陈,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审用成物,世俗所珍。

【注】神化:神奇之化。武都:地名,以出产优质雄黄闻名。

【释】一起进行共论的目的在于能顺事物之理所在,宣耀三圣的作易扬易之精神,使万物的神奇之化得以有序流行,而致四海的和平永久持续。对此道理将文字制成表以为世行所据之历之法,则万世以后仍然可以遵循为准则,世欲将此序以御政则可行之不繁。人欲将此引内养性又可见黄帝、老聘之道的白然与含德之厚而归根返元。于修炼之人则应视此中之理近在我心而不离白己之身,抱守形神为一而不舍,则可以生命长存。同时,修炼之人还应据四时之气的不同、月晦明的气机不同择善而食不同,使天地日月万物阴阳之精气在人体内相设相陈而成修为之进取,记住在修炼过程中必需挺除武都的雄黄、弃捐名山的八石这些与人体的阴阳不同类之物,达到审用的成物为炼外丹之世俗所珍奇而取用。

【按】此节言易学之道与天地、人世、人体万物的变化之道准,故能弥纶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之理。说明修炼之人能以此而抱守形神为一,进行修为而进取必然可以生命长存的道理。

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非徒累句,谐偶斯文,殆有其真,砾碚可观。使予敷伪,却被赘愆,命《参同契》,微览其端,辞寡道大,后嗣宜遵。

【注】三条:系指易学之理、黄老之道与修为要领。殆:指怀疑。砾硌:内藏美玉之石。赘惩:指责抛弃。

【释】以上所言的易学之理、黄老之道与修为要领这三条,是枝茎相连在一起的,同出异名而已,皆可归由对天地万物阴阳造化之法则与所在的规律过程认识与为用之一门。在这里又提出非为多言,皆为说明其理之所在,虽可被怀疑,但完全可观察到是内藏美玉之石。况如虚假伪说,也必将受到指责被世人抛弃而有何价值,因此将此的三相类命名为《周易参同契》之文,人们只要微览其端就可看出虽言语不多而道甚大,后世的修炼之人宜遵此而行。

【按】此节言可归为一门的三相类之道理命名为《周易参同契》的所在之理。说明后世修炼之人只有遵此内中之理而行,才能取得养性却期成效的道理。

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循游蓼廓,与鬼为邻。化形而仙,论寂无声,百世以下,遨游人间。敷陈羽翮,东西南倾,汤遭厄际,水旱隔并。柯叶萎黄,失其华荣,吉人相乘负,安稳可长生。

【注】委时:当时。鬼:鬼神。百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百世即三千年。羽翮:羽毛翅膀。汤:成汤,商朝开国君主。

【释】当时为去除尘世于成功修为可能出现的种种之害,寄迹于山林,循游于万物的蓼廓之中,一直与阴阳鬼神为邻为伴。终于成功转化身体的肌能机理而成为寿命能长久之人,虽现在静寂无声而白由白在地生活,但准备在百世以下的三千年之后重新去遨游人世。届时必如同身上长了翅膀一样去游,去看看当时水势之盛使地东西南倾而成汤遭厄运之际,水旱相隔并举的地貌情况。再去看看以后之世由于天灾或人祸当柯枝萎黄,整个生活失去其华荣之时,吉人是如何相乘负,使人世可安稳而朝代可长时生存下去的情形。

【按】此节为已成真人的魏伯阳白言修为的过程情形和已化形而仙的生活情形,以及准备三千年后再回人世遨游一番的打算情况。从魏氏书中的所言之理和修为之道观之,又从其满怀信心准备百世以下再遨游人世看看的打算观之,魏氏已入于却期之门。又按:后人从此节的第一小段的四句文字中发现了“魏”字,从第二小段的四句文字中发现了“伯”字(古代“佰”字与“伯”字通),从第三小段的四句文字中发现了“阳”字,当为魏氏对所撰写之文的隐形署名无疑,也可见魏氏之书辞寡道大与力隐其名之所在。总括此节的文字观之,魏氏得长生之道后,在力除世之迷邪同时,正满怀信心而白由白在地快乐生活无疑,或与其先或其后的得道真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也是无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