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秘巴渝远古生物:侏罗纪晚期重要古生物

探秘巴渝远古生物:侏罗纪晚期重要古生物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侏罗纪的前期,因为经历大灭绝事件,各种动植物都属于休养生息的阶段,但恐龙却发展起来,到侏罗纪中晚期以后,恐龙成为地球上最繁盛的优势物种。它出现于三叠纪,但直到侏罗纪时期生物多样性才开始发生。图4.19食肉牛龙复原图图4.20沧龙的头骨合川马门溪龙被誉为东方巨龙的合川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1.4亿年的侏罗纪晚期。神州巴渝龙同大名鼎鼎的马门溪龙相比,神州巴渝龙并不出名,但它也是侏罗纪时期

探秘巴渝远古生物:侏罗纪晚期重要古生物

(1)永川

中生代时期可以称为“爬行动物纪元”, 爬行动物是这一时期绝对的主角。在侏罗纪的前期,因为经历大灭绝事件,各种动植物都属于休养生息的阶段,但恐龙却发展起来,到侏罗纪中晚期以后,恐龙成为地球上最繁盛的优势物种。这时的恐龙是陆地上当之无愧的霸主。恐龙从主龙演化而来,通过骨盆可区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它出现于三叠纪,但直到侏罗纪时期生物多样性才开始发生。

重庆被称作是“建立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这里的恐龙明星也不少——上游永川龙、合川马门溪龙和江北重庆龙。

生活在晚侏罗世时期的巨型永川龙和上游永川龙,属于凶猛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若是不幸碰到了它,那就抓紧时间逃之夭夭吧!

上游永川龙在名字上,就与其他两类恐龙明显不一样。合川马门溪龙和江北重庆龙的种名和属名都与地名有关,而上游永川龙只有属名“永川”这个词是地名,而“上游”好像跟地名不太沾边。其实 “上游”是指在上游的水库周围发现了这种永川龙的化石,因此命名为上游永川龙。

永川龙是重庆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凶猛的肉食性恐龙,体长约8 m,站立身高约4 m,体重能达到4~5 t(图4.14)。

图4.14 永川龙复原图(来源:维基百科)

很多人在看到这种凶猛、牙齿尖锐的永川龙后,会误认为是霸王龙。其实永川龙和霸王龙还是存在明显差别的,其中最直观的一个差别是前肢的数量。永川龙的前肢有三个爪子,而霸王龙只有两个(图4.15、图4.16)。

图4.15 永川龙的前肢有三个爪子(来源:维基百科)

图4.16 霸王龙的前肢有两个爪子(来源:维基百科)

图4.17 永川龙头骨模型(来源:维基百科)

图4.18 玛君龙头骨模型(来源:维基百科)

永川龙的头骨有很多有意思的结构(图4.17)。永川龙的头骨上面有一块骨骼是凸出来的,这在大型肉食性恐龙中很常见,而有的则进化出了角,比如玛君龙(图4.18)、食肉牛龙(图4.19)等。在说到这个结构的作用之前,首先要了解永川龙眼睛的位置。永川龙的眼睛长在头骨上面从右数第二个孔里,也就是头骨上面凸出位置的下面,而这个凸出来的骨骼的作用就是帮助眼睛阻挡阳光。

永川龙这类肉食性恐龙的牙齿上方有很多排列规律的小孔,这些小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在了解这些小孔的作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永川龙的牙齿为什么是参差不齐的。比如永川龙、霸王龙这类肉食性恐龙,它们的牙齿属于替换齿,也就是说它们处于不断掉牙、长新牙,然后再掉、再长,不断循环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永川龙、霸王龙这类肉食性恐龙的牙齿参差不齐的原因。它们牙齿上的这些小孔是恐龙的营养孔或称滋养孔,由于恐龙不停地换牙,因此需要营养来长出新的牙齿,而这些小孔则是附着血管、储存营养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带营养孔结构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陆地上的兽脚类恐龙中,在一些大型的海生爬行动物中也有这种结构存在,比如倾齿龙、沧龙(图4.20)等。

图4.19 食肉牛龙复原图(来源:维基百科)

图4.20 沧龙的头骨(来源:维基百科)

(2)合川马门溪龙

被誉为东方巨龙的合川马门溪龙,生活在距今1.4亿年的侏罗纪晚期。长可达22 m,高可达3.5 m,骨骼化石重1 765 kg,体重估计有26 t,是重庆恐龙明星中个头最大的(图4.21—图4.23)。

图4.21 合川马门溪龙复原模型

图4.22 合川马门溪龙头骨模型(来源:维基百科)

图4.23 杨氏马门溪龙复原图(来源:维基百科)

马门溪龙被誉为目前发现的脖子最长的恐龙,但如果以长度为标准,腕龙、双腔龙、迷惑龙的脖子长度都比马门溪龙的脖子长,所以马门溪龙被誉为脖子最长的恐龙是因为其脖子就占了身体长度的1/2(图4.24、图4.25)。

目前在全世界发现了很多这种长脖子恐龙,除了中国最著名的马门溪龙外,另一个家喻户晓的长脖子恐龙就是腕龙(图4.26)。细心的小伙伴可能注意到了,同样是长长的脖子,为什么腕龙像长颈鹿一样,把脖子抬得高高的,而马门溪龙的脖子却抬不高,角度相对较平呢?

图4.24 马门溪龙长长的脖子(来源:维基百科)

图4.25 马门溪龙(来源:维基百科)

图4.26 腕龙高高抬起的脖子(来源:维基百科)(www.daowen.com)

其实,腕龙脖子抬起来的主要原因在它的前后肢上。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腕龙的前肢是高于后肢的,连接颈椎的脊椎是一个从下往上的流线型,所以脖子的脊椎在这种流线型的脊椎连接方式下,继续往上。而马门溪龙的后肢明显高于前肢,所以脊椎是一个平行的流线型结构,进而连接脊椎的颈椎也是平行的流线型结构(图4.27)。

图4.27 腕龙(上图)和马门溪龙(下图)对比图(来源:维基百科)

像这种长脖子恐龙,每天都抬着这么长、这么重的脖子,难道不累吗?它们有自己的绝招!它们的脖子有一种叫颈肋的结构可以减轻脖子的负担。说到颈肋大家可能会很陌生,但说到肋骨想必大家就非常熟悉了。肋骨是脊椎上的,而颈肋就是颈椎上跟肋骨一样的结构。这种长脖子恐龙的颈肋非常长,而且第一块颈椎的颈肋延伸到第二块颈椎,第二块颈椎的颈肋延伸到第三块颈椎……以此类推。对于这种长脖子的脊椎动物来说,极大地减轻了由脖子重量带来的负担。

(3)果壳綦江

果壳綦江龙是在重庆綦江发现的以“果壳网”命名的恐龙,是一种大型的蜥脚类恐龙,体长足有15 m,高度可达5 m(图4.28)。此次挖掘的化石来自同一个体,共从距今约1.5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采集到了一部分颅骨和下颌骨、17枚颈椎、12枚背椎和大约30枚尾椎,以及一部分骨盆和其他骨骼。这是一具相当完整的化石,观察骨骼化石的细节可以推测当年这只恐龙死亡时尚未成年。而在果壳綦江龙化石出土的同一地点,还挖掘出一些肉食性恐龙的牙齿化石,可以帮助我们对它的死因展开猜测。

图4.28 果壳綦江龙场景复原图(来源:果壳网)

果壳綦江龙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有超长的颈部,共计17枚颈椎,颈部长度占到了体长的近一半。从化石来看它的颈椎彼此之间连接非常紧密,特殊的关节结构会限制颈部的水平运动。因此它的脖子虽然很长,但是并不灵活,更像是一架吊车。还好颈椎的骨骼多是中空结构,所以重量还算轻。

(4)神州巴渝龙

同大名鼎鼎的马门溪龙相比,神州巴渝龙并不出名,但它也是侏罗纪时期独具特色的大型恐龙。2004年,有市民无意中在重庆江北大石坝嘉陵江边基岩上发现了恐龙骨骼,后来经过研究,证实这是一种新种属恐龙,全世界还没有发现它的兄弟姐妹。由此神州巴渝龙引起了重庆市民的广泛关注。

神州巴渝龙的化石骨架保存较完整,与马门溪龙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颈椎关节宽平,呈椭圆状,四肢骨关节壮硕。这些特征显示,神州巴渝龙颈椎椎体之间传递承受力要大于马门溪龙,颈部稳控性较好,脖子能抬得更高,能长时间从高处觅取食物,同时四肢发育壮硕的关节面加大了对躯体的承载能力。

因长期受雨水冲刷和风吹日晒侵蚀,加上化石骨架的头与颈部高于河滩平面,这只恐龙的头和大部分颈椎已被水冲走或侵蚀掉。尽管如此,感谢这块坚固的岩石,神州巴渝龙的完整度达到了80%,在埋藏了1亿多年后,骨骼化石质地显得坚硬厚重。

后来经过研究,专家们为它划定了属名和种名——巴渝龙属、神州种。 “‘神州’代表祖国,‘巴渝’意指重庆,‘巴渝龙’寓意3 200万巴渝儿女具有‘龙’的精神,激励奋进、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根据骨骼可以推断,神州巴渝龙是一只长约18 m、高约3.5 m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图4.29)。它生活在距今约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的森林边缘,河湖岸边或沼泽附近,以树叶、嫩枝等为食,是马门溪龙科的成员之一。它虽属马门溪龙科,但与在合川发现的马门溪龙并不相同。“如果说合川马门溪龙是恐龙中的长颈鹿,那么神州巴渝龙就是恐龙中的大象。”

图4.29 神州巴渝龙复原装架模型

(5)江北重庆龙

恐龙中有十分凶猛的肉食恐龙,也有十分温顺的剑龙。重庆也有堪称最温顺的恐龙,这就是江北重庆龙(图4.30)。江北重庆龙化石于1981年在重庆江北猫儿石被发现,时代是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5亿年。

性情温顺的江北重庆龙是体型最小的剑龙科恐龙成员之一,以植物嫩叶为食。它的尾巴上至少有五条尾刺。头骨高且窄,背板大且厚。背部有成对排列的尖状骨板,与其他大型植食性恐龙生活在同一区域。

江北重庆龙身长只有3~4 m,是恐龙中的小个子。它背上耸立着两排尖刀般的骨板,尾巴上长着两对剑棘,看上去非常凶猛。其实,它属于恐龙中最温顺的剑龙家族,这些武器只有在受到侵犯时才会动用。

剑龙(图4.31)背上的两排骨板有什么作用?多数学者认为它是防卫武器,还有人说它是警报器,摇动起来哗哗作响,既可吓唬敌人,还能提醒同伴躲避。有学者提出,剑龙的骨板表面可能有层皮膜,能适应环境变色,以防被肉食恐龙发现;也有学者发现,骨板里有空洞,可能是剑龙的散热器

图4.30 江北重庆龙模型

(来源:维基百科)

图4.31 剑龙复原图

(来源:维基百科)

江北重庆龙与四川地区发现的太白华阳龙(图4.32)和多棘沱江龙在外貌上非常相似,与我们熟知的剑龙存在一定差别。剑龙的前肢并没有像江北重庆龙一样长出一根尖刺;其次就是身长,江北重庆龙的体长一般为3~4 m,而剑龙的体长可达到8 m。

图4.32 太白华阳龙复原图(来源:维基百科)

(6)四川渝州鱼

在前面介绍众多化石时都提到了侏罗纪时期,重庆境内分布着河流和湖泊,因此必然有鱼类生活,这也被后来发现的化石所证实。四川渝州鱼化石(图4.33),时代为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4亿年,同时也是重庆最古老的鱼类化石。根据化石可以推断,四川渝州鱼是一种长30~40 cm的中等大小的鱼类,在侏罗纪时期的水中可以经常看到它们游弋的身影。

图4.33 四川渝州鱼化石

(7)蛇颈龟

重庆最古老的乌龟——蛇颈龟(图4.34),生活在距今1.4亿年至1.1亿年的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个体中等大小,甲壳呈椭圆形,长约20~30 cm。它们的形态构造与今天的龟类差别不大,都具有一副坚固的背腹甲,但在甲壳的具体构造上与今天的龟类还是有一定差别的。目前,共发现了8种蛇颈龟,其中7种都是在重庆境内发现的,时代均为距今约1.4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可见重庆是当之无愧的蛇颈龟最大产地。奇怪的是,蛇颈龟虽然生命力非常强大,能适应很剧烈的环境变化,但在侏罗纪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它们的化石,看来它们也难逃自然法则的洗礼。

图4.34 蛇颈龟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