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秘巴渝远古生物:奥陶纪腕足动物的兴盛与衰亡

探秘巴渝远古生物:奥陶纪腕足动物的兴盛与衰亡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腕足动物是其中最兴盛的类群。该时期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亡,并以普遍个体较大、肢体结构复杂、数量众多的有铰纲腕足动物为主。图2.7重庆的奥陶纪腕足动物化石腕足动物形态结构及种类的多样化是奥陶纪生命大辐射的重要环节。但躁动的地球并未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喘息的机会,在4.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了,约85%的物种在极变的生态环境下灭亡;腕足动物门、头足类、三叶虫类等生物大量减少。

探秘巴渝远古生物:奥陶纪腕足动物的兴盛与衰亡

什么是腕足动物?说起腕足动物,目前地球上已发现生物中生存历史最长的活化石——舌形贝就属于腕足动物门。腕足动物属于底栖动物,是有一对硬壳的触手冠海产动物,其壳为上下开合。在漫长的演化史中,最初期的腕足动物在寒武纪发展成雏形,个体较小,肢体结构简单,以无铰纲为主。目前,科学家记载的130多个腕足动物化石属中,近100个是无铰纲的代表。

有铰纲和无铰纲是腕足动物的两个大纲。演化初期的无铰纲腕足动物两壳之间没有齿和用于铰合的槽,壳的主要成分为几丁质、磷酸盐,且有肛门。有铰纲则具有齿和槽,壳的主要成分为钙质,以原肾为排泄器官,无肛门。

奥陶纪广阔的浅海岩礁为各种固着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取之不尽的浮游生物资源养育了无数滤食动物。腕足动物是其中最兴盛的类群。该时期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亡,并以普遍个体较大、肢体结构复杂、数量众多的有铰纲腕足动物为主。

重庆綦江奥陶纪地层中发现的腕足动物,厚实坚固并以钙质为主的贝壳特征明显,背、腹壳的差异变大,出现诸如“腹中槽、背中隆”的外形,演化出放射状的褶线和筋肋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贝壳的强度(图2.7)。一些种类还出现了弯曲的壳喙和犬齿交错的壳缘。和同时期的双壳类相比,腕足动物的贝壳实在华丽太多。

(www.daowen.com)

图2.7 重庆的奥陶纪腕足动物化石

腕足动物形态结构及种类的多样化是奥陶纪生命大辐射的重要环节。沉积物常常将底栖的腕足动物掩埋。在古生物学王国里,它们是最丰富和多样的物种之一。

重庆奥陶纪早中期适合的温度、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为生物物种大规模辐射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但躁动的地球并未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喘息的机会,在4.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种灭绝事件发生了,约85%的物种在极变的生态环境下灭亡;腕足动物门、头足类、三叶虫类等生物大量减少。为什么会发生这次大灭绝?奥陶纪末期,相对稳定的地球板块再次移动起来,广西运动使华夏古陆进一步上升并向西北方扩展。板块运动导致火山频繁喷发,大量火山灰遮蔽天空,增加地球的反射率,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南极冰盖迅速形成、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海水温度剧烈下降,这几种因素的叠加,让曾极度繁盛的底栖动物群遭到重创,从而导致地质历史上第一次物种灭绝事件。而重庆地区,由于华南海平面下降,强烈升隆的古陆经风化剥蚀给不断下沉的海盆供应了大量的碎屑物源,改变了底域生态环境,先前适宜的生态环境在此时已完全丧失。因此在重庆奥陶纪晚期,之前的化石都见不到了,生物演化进入了黑暗期,奥陶纪结束,一切等待着复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