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方明珠:东方第一塔与中国文化第一股

东方明珠:东方第一塔与中国文化第一股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中虽未直接提到支持新建电视塔,但文中要义显然强调了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的重要地位和上海广播电视理应搞得好一些、先进一些的明确导向。而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兴建和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恰逢其时,资金的筹措,得益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背景,得益于一群梦想家和实干家践行小平同志提倡的“解放思想,不争议,大胆闯”。

东方明珠:东方第一塔与中国文化第一股

这里还是要再说一说老局长邹凡扬。

在广电系统,邹凡扬是位思想解放、善于思考、有着前瞻性眼光的老干部。1979年1月28日,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新纪元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才一个多月,被宣布担任上海电视台临时领导班子负责人才五个来月的邹凡扬,就冲破禁区,批准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他又慧眼识珠,大胆破格提拔同样思想解放,有勇有谋,敢冲敢闯的年轻有为的龚学平,并主动让贤,使得他的很多未竟的梦想得以实现,并创造性地发扬光大。

老局长离休前的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建造一座可以与世界上最高的广播电视台媲美的现代化电视塔。因为上海的210米高电视发射塔信号太弱,已经无法保证高楼林立中上海市民收看彩色电视的效果。

为了这个梦想,老局长和龚学平等局领导组队到国外考察,在日本考察了登塔可以眺望富士山的东京电视塔,在加拿大考察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多伦多电视塔,塔上还建有能容纳300多人的旋转餐厅和能隐约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观景阁楼——“太空甲板”……

邹凡扬见景触情,充满想象力地提出:我们上海也要建造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在一次小型会议上,他看到手边摆着一盒三五牌香烟,灵感上来,脱口而出,上海的广播电视塔可以是555米,比多伦多电视塔553米高出2米。

老局长的梦想受到某些人质疑,说他简直是“异想天开”。在当时还真是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因为造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得花多少钱啊?钱从何而来?那时的电视台穷光蛋一个,连正常运转都要递交预算,由市政府拨款。虽然已经迈出了创收的步伐,但要想造塔,真的是痴人做梦。没钱还想做梦,岂不是“异想天开”?

不甘心啊不死心。当时正是编写“六五规划”“七五规划”的当口,在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的指点下,老局长给汪市长和时任国家广电部部长的徐崇华呈交了《上海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问题的报告》和《上海广播电视事业“六五”“七五”规划的后十年设想》。不久,国家广电部批复“广发函974号”文给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中虽未直接提到支持新建电视塔,但文中要义显然强调了上海是我国第一大城市的重要地位和上海广播电视理应搞得好一些、先进一些的明确导向。

基于这些报告和这一批文,1984年7月16日,一份上海市外经贸委《关于同意中外合资(合作)经营400米广播电视塔及附属设施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到了上海广播电视局。

这几份文件,算是“异想天开”的梦想,进入了“纸上谈兵”的运筹阶段。

可是,一道“天堑”硬是横亘在所有人面前:钱从何来?谁来登天?不算一纸空文,但是无米之炊。眼看一年年过去,已经立项的广播电视塔建设几乎毫无进展。“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运筹帷幄的老局长难倒了,太多的沟沟坎坎,谁是破冰击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冲浪儿?

还是老局长的伯乐识马,沙场点兵

那时,还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及人民的喉舌,抓好宣传,守土有责是广电系统主要领导的第一要务。这样的领导太多了。可是又要管好宣传,又要资本运作,如此九天揽月的扛鼎难事,这样的能人,在当时实在是难以寻觅。

与其说,老局长的功劳是提出了“异想天开”的美梦,不如说是老局长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他将接力棒交到龚学平手中的时候,也将“异想天开”的难题,交给了龚学平。

对改革时代和老局长怀着深深报恩情结的龚学平,知道老局长的信任和托付是怎样的份量,龚学平更知道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必定是充满风险充满艰辛充满争议的新的创业之路。

回首往事,就在笔者不久前深入采访龚学平时问道:“建造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最难的是什么?”

“钞票啊。没有钞票,哪能造塔?‘化缘’集资,是最伤脑筋的事,那时的广电局没钱啊,市政府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愁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美梦成真,东方明珠股票上市,这条路完全是逼出来的,闯出来的,试出来的。当然没有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解放思想,不争议,大胆闯,哪有后来的长袖善舞?”

说得好:“解放思想,不争议,大胆闯。”小平同志在深圳画了一个圈,继而又在浦东定了一个调。浦东开发便日新月异起来。而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兴建和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恰逢其时,资金的筹措,得益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背景,得益于一群梦想家和实干家践行小平同志提倡的“解放思想,不争议,大胆闯”。

事实上,邹凡扬选择龚学平,不仅因为他年轻,有思想,有才干,更因为他在担任上海电视台台长的短短几年中,抓改革,抓创收方面敢想敢闯,敢作敢为,上海电视台因此成为中国大陆电视改革和经济创收的排头兵,急先锋。这样一位立场稳、业务精、闯劲足,又喜欢在文化产业的初级阶段动脑筋想办法的有着巨大潜能的后起之秀,当然应该给他更大的舞台,让他有更大的作为。

事实上,上海电视文化产业方面长袖善舞的一群领军人物,包括龚学平、盛重庆、穆端正、朱咏雷、黎瑞刚、高韵斐等,最初都不懂市场经济不懂资本运作,只是钻研电视节目精通电视节目的业务高手,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潮,浦东开发开放的大浪,文化产业的大汐,将他们推到了习水搏浪的前滩,他们在喝水淹水中学会冲浪驭浪,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的冲浪高手,建功立业的传奇人物

“那时候,我真的愁啊,几乎有四五年的时间都在为这件事犯愁,头发都愁白了。”

龚学平说愁白头发的“这件事”,就是几乎四五年的时间里,广电局和有关领导都在为建造新的广播电视塔巨额资金而殚精竭虑。自1984年起,广电局每年都会派出一两支访问团,奔赴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四处撒网,寻找愿意投资建塔的合作者。

“不能忘记龚浩成老行长啊!”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老领导龚学平口口声声提到龚浩成,“没有龚行长的鼎力帮忙,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兴建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

龚浩成何许人也?

提起龚浩成,金融界无人不晓,他也是一位在改革开放年代屡建奇功的风云人物,著名的金融专家。1927年出生的龚浩成,长期从事金融证券研究和管理,曾负责筹建交通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及上海外汇调剂中心。1984年起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副局长、局长,1992年起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1995年起任上海证券期货学院院长。朱镕基任上海市市长期间,经常深夜打电话到龚浩成家中咨询并讨论金融工作。

在20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发生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大事件。那段时间担任央行上海分行行长的正是龚浩成。

有一个故事写进了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出现了一系列外商撤资现象,世界的目光注视着中国,揣测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的路何去何从?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89年12月4日,在康平路市委小礼堂,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开了一整天,专题讨论外资撤离后,金融改革怎么办?会议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面对外资撤走,如何加快金融改革?会上有关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议题引起了争议。最后,主持会议的朱镕基对龚浩成说:“老龚,搞了再说,慢慢扩大。”会后,成立了由李祥瑞、龚浩成、贺镐圣三人组成的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领导小组

在当时的情况下搞证券交易所风险极大。有的人对龚浩成说:“老龚,千万不要搞这个,将来中国的资产阶级就会从这里产生。”

顶着压力,朱镕基对龚浩成和李祥瑞说:“你们两位不用害怕,出了事我和刘鸿儒负责。”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立刻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

就是这样一位顶着风险建起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金融界领军人物,当1990年初一个早晨,时任上海广播电视局局长的龚学平,抱着外商撤离唯有突围自救的求助心情,前来拜访他的时候,这两位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锐意进取的冲浪者,谈得特别投缘。

龚学平当然是破釜沉舟,有备而来。他带来了国家计委和上海市计委的批文,带来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设计方案和建塔预算,更带来广电局的资产状况和还款能力,当然包括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预测。

如此诚恳与直率,如此较真与精明。感动了同样精明与热忱的龚浩成。他立刻布置下属进行调研。调研的结果令他对龚学平更加欣赏,也更为信任。因为这个项目的建成不仅将为上海增加一道新的风景线,为上海市民增添了福祉,而且已经在商业运作方面作出成效的广电局完全具备还款能力。按照广电局每年的经营收入,扣去开支,可以使用的发展基金每年超过1 500万元人民币,完全可以用来支付贷款

于是,这位在金融界具有威信和号召力的央行上海分行行长,亲自给上海各大银行行长打电话,宣传并推荐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台的建设项目。不久,由龚浩成牵头由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44家银行参加的联合银团宣告成立。期间,为打消某些银行对文化单位的赢利能力表示怀疑的顾虑,龚学平还亲自登门拜访一家家银行行长,并邀请各家银行行长到广电局,向他们介绍兴建电视塔的概况,提供保障还款能力的法律文书,彼此协商融资事宜。

1991年4月10日,上海广播电视塔银团贷款签字仪式在上海银河宾馆隆重举行。这一天写进了《上海广播电视志》:“1991年4月10日,由工商银行浦东分行牵头、中国建设银行浦东分行,全市44家金融机构组成银团,为修建上海广播电视塔工程提供1.5亿元人民币和1 000万美元的贷款,举行合同签字仪式。”

这一天,也写进了上海改革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史,从此,上海有了新的名片,新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的美誉不仅仅是香港享有,上海也因此而芳名远扬。

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海广播电视志》虽然没有写到龚浩成的名字,但上海的广电人不会忘记他,上海人民也不会忘记他。历史不会忘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冲浪冒险为上海发展建功立业的奉献者。

笔者在修改此文初稿的时候,有幸得到老领导推荐的一篇文章,即前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发表于2018年8月的回忆文章《大珠小珠落玉盘——“东方明珠”背后的银团故事》。文章用大量的细节和金融数据,讲述了当年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化缘过程的曲折与复杂,讲述了中国金融界抱团冲浪,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银行业参与的本外币银团贷款的成功案例:

1986年确定上海广播电视塔及附属公共游乐设施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项目投资为5 000万美元,其中1 000万美元为项目配套资金,准备由上海久事公司筹措。4 000万美元原考虑使用加拿大政府提供的混合贷款(70%是十年期的出口信贷,30%是50年期无息贷款),1987年加拿大政府也已初步承诺。然而两年后,因一些政治性因素,加拿大方面毁约了。“东方明珠”项目建设资金卡壳,项目建设也因此延缓。1990年中央宣布浦东开发开放,早已规划好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项目,又成为了浦东开发最早的标志性工程,如何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建成这一世纪性的工程,国内外格外瞩目。焦急的上海市广播电视局领导频繁地找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的领导商量解决对策。

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是改革创新、敢闯敢干的过程。这一精神也充分体现了东方明珠银团贷款的项目中。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筹措外资遇到障碍,眼睛就向内看吧。业主上海广播电视局大胆地提出自筹、自建、自还的思路,来建设通常由财政拨款解决的广播电视塔项目。时任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领导为此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资金解决方案。工商银行等银行大胆提出利用国内银团贷款来替代国际融资,经过一番争论后这一方案被认同了。提出银团贷款方式筹集东方明珠建设资金也是无奈之举。上海广播电视塔最初投资概算5 000万美元。后因规划批准时间已久、物价变动,加之建筑面积扩大、标准提高,1993年投资总额调整为6.2亿元人民币,1994年再调整为8.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 760万美元和29 000万元人民币。在贷款决策的那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额。

浦东开发早期几年,工商银行浦东分行与上海统计局、浦东新区统计局合作编著了《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报》,查阅该书,1990年浦东新区的贷款余额只有28亿元人民币。作为上海市最大的银行,1990年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6.5亿元,承担上海市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技改建设已经捉襟见肘。电视塔的电梯和播视等关键设备等需要进口,那时银行的外汇贷款规模更小,1990年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当年新增的外汇贷款仅有1 114万美元。因此面对规模巨大、期限又长的东方明珠贷款,哪一家银行都承担不下,只能依靠各家银行齐心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了。

银团贷款的方案确定后,上海市各家银行的参与热情很高。刚成立不久的工商银行上海市浦东分行和建设银行上海市浦东分行,被确定为东方明珠银团贷款的牵头行及分别担任外汇和人民币银团代理行,一共1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参加了此银团贷款。工行浦东分行参与外汇贷款890万美元和人民币贷款6 250万元,建行浦东分行参与外汇贷款610万美元和人民币贷款6 250万元,两家银行是银团贷款最大份额的参加行。上海城市信用联社没有外汇业务,也积极参与了2 000万元的人民币银团贷款,令人感动的是,这2 000万贷款还由30多家城市信用社凑齐份额。全部银团贷款分三期发放完毕,银团的首期贷款于1991年4月10日在上海银河宾馆签约,贷款1 000万美元和15 000万元人民币,借款人系上海广电局下属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发展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于1993年1月9日才开业,赶不上首期贷款,他们也参与了后期的银团贷款。东方明珠银团贷款项目充分体现了上海金融业积极支持浦东开发开放、团结一心的精神。

作为浦东开发第一个被确定的标志性项目,作为第一个创新的银团贷款项目,工商银行浦东分行担任银团牵头行和代理行,感到沉甸甸的压力。银团贷款改变了传统单一借款人对应单一贷款人的方式,而由工行等牵头,联合上海多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相同期限和利率等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贷款。各家贷款人在贷款业务中独自承担权利、义务和风险。这在中国可是一件“新生事物”。在这之前我们从来没有办理过本外币银团贷款,没有银团贷款的合同文本和运作规程,加之涉及外汇贷款,还得考虑汇率风险。

记得有一次我与工行浦东分行信贷部经理金介予去北京出差,在王府井新华书店寻得一本国内少见的“银团贷款”专业书,当时喜出望外,如获至宝。我们还查阅了大量国际银团资料,对起草文本反复推敲,字斟句酌,终于拿出一本结构严谨规范,符合国际惯例的银团贷款合同。以龚学平局长为首的上海广播电视局十分谨慎,召开党委会多次讨论银团贷款合同,提出修改意见与我们商榷。在贷款审查时我们也十分谨慎,东方明珠银团贷款主要是使用技改贷款方式的,而当时的技改贷款一般期限5年,最长期限为7年。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在最初的项目可行性报告中,按6元的登塔门票预测,需11年才能还清贷款本息。我们也对东方明珠电视塔建成后的主要财务来源——登塔门票收入进行了财务分析,分别按登塔门票每人每次5元、8元和12元进行预测,得出贷款归还期分别为12年、8年和5年三种结果。在银团贷款分析讨论时,银行几乎没有人相信登塔费高达12元会被人接受。有人甚至说5元登塔也不会去。我们犹豫了许久,有些忐忑不安。虽然出自于对浦东开发开放前景的坚定信念,贷款还是被通过了,但我们内心也作好了贷款延期归还的准备。

东方明珠电视塔于1991年7月30日奠基仪式,1995年5月1日项目竣工。不过颇有戏剧意味的是,电视塔建成后4年多,银团贷款提前全部还清了。今日登塔门票价格不菲,还是人头攒动、游客如潮。2015年东方明珠电视塔的游客数已超500万。年观光人数和旅游收入在世界各高塔中仅次于法国埃菲尔铁塔而位居第二。回顾历史只能自嘲当初的我们缺乏“远见”。

东方明珠银团贷款是中国工商银行牵头主办的第一个本外币银团贷款。它的创新作用和示范意义超过了项目本身。正是它的引路,之后工行浦东分行又与兄弟银行牵头了35 000万元的杨浦大桥银团贷款。1993年浦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建设资金短缺日渐严重,基建规模亦成滞碍。我提出利用外资银行银团贷款来推进浦东杨高路等七条路建设。在浦东新区赵启正主任和黄奇帆副主任的支持下,以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家开发区公司为承借单位,由工行浦东分行任牵头银行,16家外资银行分行组成1.5亿美元的三个银团,开启了当时最大规模浦东的主干道建设。之后浦东新区的银团贷款更呈蓬勃发展之势,内环线浦东段、浦东国际机场、轨道交通、“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斯尼、前滩项目开发等都通过银团贷款方式筹措资金,充分反映出浦东开发开放进程中的金融现代化和国际化。

正如《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所评论的: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深化改革开放,正向推动是机遇,倒逼推动也是机遇。改革开放路上的种种考验,将不断练就改革发展的新高度。东方明珠的融资过程,就是遇到问题倒逼后,不放弃,不泄气,而是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出国内银团贷款的融资之路,从而引领改革开放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攀登了新的高度。

为了纪念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银团贷款的创新之举,银行系统还破天荒地通过上海造币厂发行一套两枚大铜章。大铜章的一面是相同的图案,视角是站在浦东眺望浦西。468米高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台矗立铜章中间偏右位置,映现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俊秀身姿,图案上方“东方明珠”系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隔着近处涛涛的黄浦江水,翘望着对岸巍巍的外滩建筑。两枚铜章另一面的文字是不同的。一枚的文字是“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3 760万美元银团贷款纪念。发起行——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牵头行——工商银行上海市浦东分行、建设银行上海市浦东分行”。另一枚上的文字呈现了贷款币种的差别,为“29 000万人民币银团贷款纪念”,两家牵头行的位置也更换了一下。这两枚大铜章直径均为60毫米,分别重120克,各自发行2 500枚。

凿开融资的坚冰,幸运接踵而来。然而,机遇不会垂青于毫无准备或者无所作为之人,幸运女神只会给那些锐意创新永不滞步的开拓者抛出绣球,抓住稍纵即逝的绣球同样需要眼力、魄力与智慧。

1991年与1992年的冬春之交,注定是个春潮萌动的季节。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鸣锣开张,金融改革、国企改制、股票上市、炒股发财成了当时的热门话题。(www.daowen.com)

也是1991年底的一天,上海的花园饭店里,上海金融界正在举行迎新晚宴。与会的金融界大佬与受邀的嘉宾们都在纷纷议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说来也巧,龚学平邻座的嘉宾正是时任上海市体制改革委员会的副主任蒋铁柱。热聊中,蒋铁柱提起上海体改委还有几个改制上市的额度还没用掉。现在没有用掉,恐怕来年要重新分配,或许还会有新的说法。机灵的龚学平立马听了进去。几年来无时无刻不为东方明珠“化缘”问题操心的龚学平,虽然因44家银团提供贷款的合作意向已经明确而暂时松了一口气,可是这1.5亿元人民币和1 000万美元的贷款,只是启动资金,对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第一期工程兴建需要的7到9个亿的资金而言,毕竟是杯水车薪。虽然龚学平对当时的股票上市、企业改制、资本运作还并不精通,此前,他也请教过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证券领导小组成员陈祥麟,陈祥麟亦向他介绍过上海市有关体制改革和推行股票上市的设想,包括也有人曾经建议发行东方明珠建设债券的做法,他那时似乎觉得条件并不成熟。可这回,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他,本能地感觉机会来了——一个为东方明珠拓展融资渠道,做大事业的天赐良机来到了。雷厉风行的龚学平马上拽住时任上海市广电局发展公司的总经理丁峰,认真请教蒋铁柱如何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项目上市,如何撰写向体改委申请改制上市的报告。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踏遍长安花。从晚宴回来的那几天,丁峰和他的副手高向荣几乎天天下了班就往龚学平家里跑,每每商谈到深夜,以致身为画家的龚学平夫人总要为他们做夜宵慰劳他们。

1991年12月26日,申请上市的报告送到了蒋铁柱手中。而上海广电人的办事效率终于没有让政策调整前的机遇失之交臂。

排队挂上了号,接下来一系列繁琐的程序照样不能掉以轻心。

委托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事务所和上海第一律师事务所进行发起人资产的评估核算和法律公证。上海证券期货监管办公室和有关银行参加东方明珠改制上市的协调会议。

饮水不忘掘井人。推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功臣还有一人。那就是上海证券期货管理办公室的实干家张宁。

张宁又是何许人也?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第一股“小飞乐”的第一次分红方案,就是198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处科长张宁主导设计的。后来她到上海证券期货管理办公室工作,参与指导完成了新中国文化产业第一股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说明书。1993年5月张宁出任上海证券期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后来担任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上海稽查局局长。

在完成招股说明书的过程中,时任上海广电局局长助理叶志康来到张宁办公室,一起计算、商量,最终确定东方明珠的股票发行价为每股5.1元人民币,向社会法人和个人招股2 000万股。

《上海广播电视志》记录了这样一行脚印:“1992年4月24日,全国文化系统首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上海广播电视发展总公司、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每周广播电视》报社发起组建的以公有股为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由龚学平担任董事长。”

一个月后的1992年5月25日,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公众发布招股说明书。如此一来,东方明珠一下子又募集了资金1.02亿元。加上以后股份公司不断地送股配股,建塔的后续资金再也不用犯愁了。

也许不能写入正史,但上海广播电视系统的全体员工至今提起东方明珠的上市,依旧津津乐道于当时每人享受的职工股,也是原始股,虽然有所差异,虽然只是象征性的一点点,但大部分员工在职工股允许上市的时候抛掉后,最少一人也赚了两三万元人民币。至于少数有投资眼光的员工一直捂着没有抛掉,那肯定是赚得盆满钵满了。当然,说起来,这也是上海广电人集资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建设作的一点小小的贡献。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然而,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当时还是受到某些人的质疑。

事实证明,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的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创意的东方第一塔,不仅避开了电波信号遇到高楼的阻隔,而且因其造型壮美,功能多样,已然成为上海的新标志,新景观,新名片。外国元首、国家领导人和海内外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光是每年的门票收入和游客们在塔内消费的各种收入,就早已收回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建设投资。

选址陆家嘴,硬是在市领导的协调下,将原定建造港务局导航大楼的黄金宝地挪位。

用龚学平的话说,一定要造一座超常规的为之骄傲一百年的高塔。招投标邀请了权威专家对各路高手设计的12套方案反复评审,终于选定由三根直径7米的圆柱鼎力斜撑467.9米高的主塔,确保12级台风和9级地震而屹立不倒的“东方明珠”方案,“东方明珠”由此命名。

前瞻眼光不仅仅表现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发射天线桅杆长度110米,为世界第一,具有发射9套开路电视和10套调频广播节目的能力,能够无线覆盖整个上海市及邻近省份80公里半径范围的地区,而且还在于塔体自下而上设计成塔座、下球、中间5个小球、环廊、上球、太空舱、发射天线桅杆等,分两期建设总体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空间里,规划设计了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商贸餐饮等一系列文化与商业功能。恐怕连造梦者都没有想到,如此规划运筹,竟然引发并创造了一连串中国文化产业乃至世界商业界的奇迹。

兴建中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1992年7月27日摄,东方明珠塔四十米高时西立面)

东方第一塔,造就了中国广电行业第一股,造就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股,造就了上海市50家重点大型企业之一,造就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80”指数样板股之一,继而又造就了“50”指数样板股之一,造就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之一,造就了中国科技上市公司50强之一,造就了“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美誉。

时至今日,更造就了中国广播电视领域第一个航空母舰式的互联网新媒体集团。

天时,地利,人和。

不妨用数据说话吧。

1994年2月,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股本为4.1亿股,注册资本为31.68亿元。

仅仅过去了20年,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变身为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其实是远远滞后于文化产业的萌发与发展的。而文化产业之所以如钱江之潮般澎湃汹涌,其实离不开一批批不仅仅“摸着石子过河”,而是“踩着地雷前行”的冲浪儿和传承者。

如今活跃在中国电视文化产业风口浪尖上的风云人物,已是慎海雄、黎瑞刚、裘新、徐世平、王建军、高韵斐、宋炯明等这样一群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活跃胆魄更加宏大的传媒少帅们。

东方明珠的三级跳远已然完成,全新的架构、全新的机制、全新的愿景,让后来者不敢懈怠,好在“东方明珠”加入了“新媒体”的后缀,已然为新媒体崛起的时代扬起了新的远航的风帆。不信,请到东方明珠电视塔内的全国首家、上海最高的室内“高空VR过山车”,体验一下高科技的城际高空冒险,立刻就可感知今日的东方明珠,早已今非昔比。

笔者前不久亲身体验了高空冒险的惊心动魄:坐上东方明珠塔内95米的过山车,戴上VR眼镜,列车缓缓移动,镜内的画面出现浩瀚的宇宙、星空,将人引入心旷神怡的美好享受。蓦然人体瞬间失重,咻一下“飞出”了东方明珠塔,脚下便是万丈高空,云层就在手边漂浮。过山车带着游客从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顶端起瓶器造型的口子穿出去,又突然180度地急转弯,感觉分分钟要被甩飞到九霄云外,像飞龙般穿游在陆家嘴金融城摩天大楼的楼宇间,整个人似乎完全失去了控制,在阵阵惊叫声中,又实实在在地回到地面。

所谓VR(virtual reality)即是虚拟现实,看到的场景和人物全是假的,是把人的意识代入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一颇具科技含量的新玩意,居然又是东方明珠的“始作俑者”,老领导龚学平再次牵线,会同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幻维数码有限公司、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研制,利用东方明珠电视塔内空间,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行,迅速引起海内外观众的游乐兴趣。看似寻常的过山车,配套上360°纯3D画面、自主研发的渲染引擎和同步软件,借助令人新奇的陆家嘴金融城摩天大楼的空中美景,就成为了精细而有创意的VR作品,驭观光赏景与游乐冒险为一体,短短几分钟,单独的票价居然高达70元。难怪陆家嘴地区那么多摩天大楼,虽然都开设了观光项目,可观光游玩的人数和收入,就是远远不及东方明珠。

永远在传承与探险的前行路上,永远在创业与创新的冲浪中,东方明珠诞生与发展的故事,就是文化产业经典的案例。

诚如曾任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黎瑞刚充满激情的演讲: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夜景

“瞭望未来,我们要基于历史。东方明珠用一句话表示,它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20年前,浦东开发开放,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东方明珠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文化类上市公司,让中国骄傲的文化品牌。当我们今天站在这里,我们要向过去的奉献者献上敬意,那是我们改革出发的原点。”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的揭牌(2014年3月31日),以及全新的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挂牌(2014年11月22日),恰好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的前后,可见上海文广新一轮体制改革恰逢其时。

在本书完稿之时,笔者特意浏览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的网站,其简介如下:

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统称Shanghai Media Group,简称“SMG”)是中国目前产业门类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省级新型主流媒体及综合文化产业集团。共有从业人员15 000余人,总资产达611.67亿元,净资产424.90亿元。业务涵盖媒体运营及网络传输、内容制作及版权经营、互联网新媒体、现场演艺、文化旅游及地产、文化金融与投资、视频购物等领域。

笔者特别留意集团的家当:“总资产达611.67亿元,净资产424.90亿元。”

显然,这是个保守却又实事求是的数据,因为在传统电视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在股市低迷的当下,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虽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用台长兼总裁高韵斐的话说:互联网风暴、5G时代的来临颠覆了一切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但因为有了60年的辛苦积累,其总体实力依旧独占全国省级电视系统鳌头,其在融媒体转型整合的新一轮创业创新中,正在实施全新的规划和布阵。其麾下的上市公司东方明珠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上半年的年报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卷子:

东方明珠2019年8月27日晚间公布的2019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0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7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7.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8%。在文化传媒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东方明珠通过改革创新,主营业务发展稳定向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上半年,公司坚持做精做强主业,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启动影视板块整合,激发内容创制新活力;以超高清内容为核心抓手,发布“五个一”超高清视频发展规划,提升5G环境下的内容新能级;视频购物启动ERP巨人计划,构建“电商+媒体特色”视频购物中台,向新型互联网购物转型;文旅消费迭代升级,多样文化产品的开发助力明珠塔客流再创历史新高。在以变革改造提升存量业务的同时,东方明珠还积极谋求转型发展,催生培育新动能,包括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打造东方智媒城产业集聚区、积极投身国网整合控股东方有线等在内的重要布局,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国有文化企业龙头地位稳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上半年拥有5 124万IPTV用户,6 000万有效数字付费电视用户,3 426万OTT业务用户,1 250万东方购物会员,东方明珠塔上半年游客超400万人次。

东方明珠电视塔内的VR过山车

笔者特别注意到,迄今为止,东方明珠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产达到了374亿元人民币,这不仅较初创时又有了跨越式的提升,而且占据了上海广电影视集团总资产的半数以上。

东方明珠,不仅仅是东方第一塔,上海城市的名片;东方明珠,中国文化产业第一股,还在为打造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广电媒体及综合文化产业集团,高高竖起新一轮创业创新的旗帜。

要点回顾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小平同志在深圳画了一个圈,继而又在浦东定了一个调。浦东开发便日新月异起来。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兴建和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恰逢其时,资金的筹措,得益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背景,得益于一群梦想家和实干家践行小平提倡的“解放思想,不争议,大胆闯”。

▲事实上,上海的电视文化产业方面长袖善舞的一群领军人物,包括龚学平、盛重庆、穆端正、朱咏雷、黎瑞刚、王建军、高韵斐、宋炯明等,最初都不懂市场经济不懂资本运作,只是钻研电视节目精通电视节目的业务高手,正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大潮,浦东开发开放的大浪,文化产业的大汐,将他们推到了习水搏浪的前滩,他们在喝水淹水中学会冲浪驭浪,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的冲浪高手。

▲东方第一塔,造就了中国广电行业第一股,造就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股,造就了上海市50家重点大型企业之一,造就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80”指数样板股之一,继而又造就了“50”指数样板股之一,造就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之一,造就了中国科技上市公司50强之一,造就了“上海市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美誉,更造就了中国广播电视领域第一个航空母舰式的互联网新媒体集团。

▲黎瑞刚2014年11月22日在全新的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挂牌的发布会上充满激情地演讲:“瞭望未来,我们要基于历史。东方明珠用一句话表示,它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20年前,浦东开发开放,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东方明珠应运而生,中国第一个文化类上市公司,让中国骄傲的文化品牌。当我们今天站在这里,推动重组的时候,我们要向过去的奉献者献上敬意,那是我们改革出发的原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