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冲浪之歌:上海电视创业创新案例

冲浪之歌:上海电视创业创新案例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部电视剧就是后来非常轰动的《姿三四郎》。26集的《姿三四郎》是日本松竹公司从1963年到1964年两年时间摄制完成的电视连续剧。作者一生专门写以柔道为题材的小说,《姿三四郎》是他的代表作,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那部为广告附播的《姿三四郎》也就此开启了上海乃至全国的译制剧时代。姿三四郎与早已美一夜红遍上海滩。当《姿三四郎》播出时,有电视机的家庭都传出《姿三四郎》片头曲那粗犷的歌声。

冲浪之歌:上海电视创业创新案例

“可以做到的,

如果做不到,

男人若说不出从头来过,

就哭吧,哭吧,

哭也可以。

向前看,三四郎,

这就是胜负……

一旦踏出去,

怎能退缩,

男人心里决定要走的路,

决定后就前进前进,

直到看到破晓的光明为止。

三四郎,

这就是生命。”

《姿三四郎》的海报

有谁能说出这是哪部电视剧中的主题曲?

20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观众只要听到这首歌的旋律,立刻就能说出这部电视剧的名字——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

可有谁知道,这就是上海电视台译制的第一部电视剧,而这第一部引起收视狂潮的译制片,居然是作为广告的副产品被引进中国的?

又有多少人知道,从现在的审美眼光看,这样一部剧情简单而且艺术水准一般的电视剧,居然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译制片导演和配音演员,居然造就了闻名遐迩的具有海派风格的上海电视台译制部的强大团队。

《姿三四郎》的剧照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自制的电视剧甚少,而且制作水准和艺术水准也不高,电视剧制作基本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虽然电视广告的禁区刚刚放开,但广告的客户往往也是可遇不可求。

于是,走在中国电视改革开放前列的上海电视台,迎来了日本同行送来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据上海电视台第一代播音员之一,后来成为上海电视台译制组负责人的黄其回忆,1981年的一天,台长刘冰叫我去商量个事。原来广告科在谈的一个日本广告,对方要求必须附带播出一部电视剧。因为文艺部门抽不出人来,问我可不可以承担这项任务。虽然我并不懂得译制片的生产过程,但我很喜爱这项工作,就接了下来,临时组队开始了译制工作。那部电视剧就是后来非常轰动的《姿三四郎》。

26集的《姿三四郎》是日本松竹公司从1963年到1964年两年时间摄制完成的电视连续剧。原作是富田常雄(1904—1967)的大众小说。富田的父亲是柔术家,他自己也是入段的柔术爱好者。作者一生专门写以柔道为题材的小说,《姿三四郎》是他的代表作,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明治十六年,日本国内动乱已经宣告结束,当时的日本社会充斥着西方文明。日本武术界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自成一派的矢野正五郎将传统的柔术改成柔道,以新的概念统一了当时四分五裂的日本柔术界,遭到了各派的责难和攻击。出现了柔术和柔道并存的局面。但是,以活杀派文马三郎为首的柔术日渐衰落,以矢野正五郎为领袖的柔道开始发展壮大。两派之间,明争暗斗,血雨腥风,斗争异常激烈。而在这两派中,柔道的杰出武师姿三四郎和柔术的早乙美之间,那让人爱、惹人怜的缠绵爱情故事,通过电视剧《姿三四郎》的精彩演绎,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光杆司令黄其开始招兵买马。那部为广告附播的《姿三四郎》也就此开启了上海乃至全国的译制剧时代。

能干好学的黄其找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炤烈,请他帮忙翻译,又请来上影译制片厂的著名配音演员毕克和苏秀,请他们担任译制导演。然后一起在上海整个文艺界寻找配音演员。吴文伦、中叔皇、宏霞、徐阜、王静安都是上影演员剧团的,晨光、刘维是电视台的,郭冰是电台的,张欢是儿艺的,谢文然、赵兵、雷长熹是戏剧学院的,还有当时还是中学生的金霖。

起初,大家并不看好这部日本连续剧,尤其是欣赏过大量优秀外国影片的苏秀、毕克,认为《姿三四郎》故事太简单,不过就是讲述姿三四郎从人力车夫到柔道高手的故事,情节也不精彩,人物性格很单一。(www.daowen.com)

可就是这样一个“草台班子”,一开始就尝试用市场规律的方式来激励大家。尽管那时基本上一个演员配上一集也只有10元钱,但因为不是铁饭碗,配得好,态度也认真,就继续请来配戏;配得不好,机会就给别人了。当然当时大家都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有名师指导,“黄埔一期”的学员怎能不加倍努力?

《姿三四郎》译制组(前排左二是张欢,左三毕克,左四晨光)

著名配音演员苏秀在她的《我的配音生涯》一书中有一段经验之谈:“配音演员由于是在话筒前表演的,所以特别需要声音放松、语气自然,稍有做作,便会被完全暴露出来。最好要像平时说话那样来念台词,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晨光回忆起当年的制作时光,坦言在配前两三集时非常困难:“我们当时习惯的还是带有一些“文革”腔的铿锵的播音腔调,但是配音完全不同,不仅要把播音腔完全收起来,还要对口形。实际上,这也不是一种生活化的说话方式,其间尺度的把握对我们这些新配音演员来说难度颇大,当时苏秀老师及上影译制片厂的老师们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事实上,《姿三四郎》的主角竹胁无我当年在日本的成名不仅是因其俊美的外形,其遗传自父亲的醇厚嗓音也得到粉丝们的拥戴。有幸听过竹胁无我原声演绎姿三四郎的晨光倍感压力。由于中日语言在文法上和朗读上的差异,日语的发音比较平,而汉语则起伏比较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晨光在导演的指导下,发挥了自己圆润醇正富有青春活力的金属感的嗓音优势,同时在完全理解姿三四郎人物个性和顽强精神的情况下,对声音作了中国式的重大处理,在观众最终看到的译制版本中,晨光所配的姿三四郎的声音魅力更加赢得中国观众的青睐。

为女主角早己美配音的张欢由于在儿艺长时间扮演孩子,这回《姿三四郎》演的又是少女,所以也有一段时间念词喜欢把声音吊起来。为此,苏秀导演总在她还没开口时就讲:“张欢,声音放松。”果然,从那以后,她成了运用声音的专家,不但能配声音娇美的少女,还能配成熟的中年妇人,甚至能配声音沙哑的乞丐。

这部电视剧的轰动程度让人始料未及。

姿三四郎与早已美一夜红遍上海滩。

为姿三四郎配音的晨光和为早已美配音的张欢也一下子成了上海滩的红人。当《姿三四郎》播出时,有电视机的家庭都传出《姿三四郎》片头曲那粗犷的歌声。当时,黑白电视机还没普及,没有电视机人家的孩子搬着板凳到隔壁人家蹭看,街上的行人一下子变少了。有些去外地出差开会的上海人,为了看这部电视剧,事情一忙完便急着要赶回上海,唯恐漏看了剧情。连公安局都传来消息,说这部电视剧一放,犯罪率也下降了。据说后来在北京播出时,当时正好有些区晚上停电,为了让大家能照常收看《姿三四郎》,竟然在播放《姿三四郎》时特意供电一小时。真可谓盛况空前。

那时,“偶像”“粉丝”这两个词还没有诞生,但为《姿三四郎》男主角配音而在上海滩一夜爆红的上海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晨光,当时每天在电视台收发室收到的影迷来信足有两麻袋那么多,而每天总有许多少女候在电视台门口,就是为了一睹晨光的风采。

剧中扮演姿三四郎的演员竹胁无我长得眉清目秀,英武俊朗。他成功塑造的那个充满青春活力、不畏强暴的青年柔道家,那个集侠者与智者为一体的儒侠形象,深受女孩子喜欢。中小学生也把姿三四郎看成学习的榜样,因为他尊师爱友,练功刻苦,技艺超群。也有些小学生为了学功劈坏了课堂的桌椅,引起了老师的忧虑。

其实,《姿三四郎》火爆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当年老百姓的娱乐生活十分贫乏。当时电视频道甚少,观众可选择的好节目甚少,往往一部电视剧常常会创下极高的收视率。另一方面,当时的国产电视剧也很少很弱,根本无法占据整个黄金时段,于是译制片都能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自然收视率不会低下。

除了上述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姿三四郎》是一部引起年轻人强烈共鸣的青春励志片。用晨光的观点,就是“那些观众来信很多不是冲我,而是对剧中年轻人追寻的人生道路感同身受。”,姿三四郎的形象即使放到今日也是非常秀气、漂亮的,“是中国女孩一定会喜欢的类型”。“有句台词,翻译过来是‘路在脚下’,实际意思就是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我当时还没有领悟到其中的意思,但是对年轻观众来说,很多人是被这种价值观所吸引的。”晨光回忆说当年自己收到的“求爱信”中,有大部分都是观众写信和自己分享人生感悟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姿三四郎的形象成为了当时中国年轻人向往的偶像,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奋斗驾驭自己的命运。

有人这样回忆道:

“八十年代的日剧所传递给我们的不只有让人涕泪交零、如痴如醉的爱情悲剧片《血疑》《命运》,更有像《姿三四郎》《阿信》《排球女将》那样的励志片。”

“日剧丰富的想象力,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没完没了的爱情纠缠,就这样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为领悟柔道真谛,姿三四郎跳进冰冷的池水中站了一整夜,终于明白了柔道不是单纯讲究技艺的柔术,而是注重道德修养体育运动,自己那种逞强好胜的做法是不对的。”

“剧中的玄妙和尚总是在姿三四郎陷入迷茫中给他醍醐灌顶,当头棒喝,让姿三四郎幡然悔悟。”

“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人力车夫姿三四郎、柔术名家矢野正五郎、警视厅武术教师村井半助及其女儿早乙美、贵族小姐南小路高子、皇宫警卫桧恒源之助、心明活杀派教师门马三郎....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那如雷贯耳的励志警言,‘高手只能被打败,而不能被侮辱!’‘悟性就在你的脚下!’至今言犹在耳。”

剧中,姿三四郎最得意的技巧“三澜狂路”——跳上10多米的高空连续后空翻再对对手进行过肩摔,一度让众多的迷恋柔道的观众津津乐道,崇拜不已。

2011年8月21日,日本偶像剧开山鼻祖、电视剧《姿三四郎》中姿三四郎扮演者竹胁无我在东京去世,享年67岁。

竹胁无我先生也许没有想到,正是他的同胞在中国做生意投广告时,执意要附带播出电视剧《姿三四郎》,居然引发了中国观众的轰动效应,居然引发了上海电视台乃至中国电视界用广告时段换取海外影视精彩节目的新的商业运作模式。

那个时候,虽然中国大陆的电视台主要的创收来源已经是广告收入,但这些收入用于电视台本身的开销已然十分紧张,更不用说用在电视台的壮大和发展上,倘若再耗费巨资去购买国外优秀的电视剧,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是一种双赢的创新商业模式。当时上海电视台在播放电视剧《姿三四郎》的时候,插播的是蜂花牌洗发精广告,这家国产品牌的客户最初到全国各地去推销,无论讲得怎样“天花乱坠”,也引不起别人的兴趣。,以致造成产品积压,公司资金周转不开,几乎濒临破产。而一经搭车引起万人空巷效应的电视剧《姿三四郎》后,洗发精产品自然是供不应求。而电视台只是以广告时段换取了一部如此火爆的国外励志电视剧的版权,自然省下了大大一笔电视剧版权费。有趣的是,外地一些电视台,比如武汉电视台在播放《姿三四郎》的时候,因其收视率爆棚,除了播放一长串赞助单位的名号外,还插播了近20分钟的赞助单位的广告。足见这一创新的电视剧与广告联姻模式的受欢迎程度。当然,凡事需把握一个度。广告插播时间过长,会引起观众的逆反心理。这也是电视节目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必须把握的一个准则。“观众是上帝”的铁律不能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