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直播创新案例:全国首创冲浪之歌

电视新闻直播创新案例:全国首创冲浪之歌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中国电视新闻同国际接轨提升新闻播出时效和科学管理的一大跳跃。这又是上海电视台新闻改革率先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范例。发达国家电视台的新闻部门,通常都是单独设立可供电视新闻直播的演播室。小平同志逝世,凌晨得到消息,开车去接上海电视台党委书记金闽珠,赶往电台,参加紧急会议,立即部署《上海早晨》新闻直播,以最快时效告知全球。

电视新闻直播创新案例:全国首创冲浪之歌

上海广播电视志》的“大事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大事:

1984年2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新闻播出中心,实现了采、录、播、摄一条龙。

短短一句话,外行人似乎并不理解这件事的具体内涵,以及这件事在全国电视界的影响。

这是将电视新闻播出环节由录播变为直播的一件大事。这是中国电视新闻同国际接轨提升新闻播出时效和科学管理的一大跳跃。这又是上海电视台新闻改革率先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范例。

中国的电视新闻直播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创时期,当时上海电视台刚成立时第一条新闻《1958年上海市人民庆祝国庆大会》,是在演播室直接由导演在放像机上放出的。那时是因为设备太缺,新闻太少。后来没多久,电视新闻都是按部就班地拍好编好串联好审查好,交到播出机房在规定时间播放的。这样比较安全,不易出差错。但是时效慢,程序多,效率低。新闻都是隔夜黄花,新闻不新也。

那个时候,电视台的领导和记者们已经有了到国外考察交流的机会,他们发现,发达国家的电视新闻早就推行了“采、摄、编、播一条龙”的新闻直播的生产流程。发达国家电视台的新闻部门,通常都是单独设立可供电视新闻直播的演播室。所有的电视新闻,都是通过新闻播出中心的导控室和演播室直接对外直播,不仅实现了新闻的正点直播与连续播出,而且可以做到随时插播最新的电视新闻,以及连线直播来自第一现场的实况新闻和访谈新闻。而当时中国大陆的所有电视台新闻播出还停留在落后繁琐、效率低下的将串连好的新闻节目磁带交到总控机房播出的新闻工坊状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

不是中国大陆的电视台不想这样操作,而是具有极大的政治风险和事故频发风险,设备投入的代价也大,运作团队的整体协调难度也大。直播过程中,从演播室的主持人、摄像师到导控室的导演、放像员、字幕员、技术员等,都处于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流程。所有人必须听从值班导演的指令,而值班导演又必须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处变不惊。导演发错一个指令,主持人说错一句话,字幕员打错一个字,放片员放错一条片,技术员切错一路信号,都会造成播出事故,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所以中央电视台在上海电视台成功实施新闻直播很多年之后才开始推行新闻直播,其原因不言而喻。

急性子的龚学平下决心同国际接轨,雷厉风行地吃起了第一只螃蟹

正好复旦大学刚刚分进来四位新闻系的高材生:张明,高德龙,戴立明,冯瑜,分在编通科,跟着老科长毛宙年学编辑。

汤渭达(右三)在新闻导控室

领导们讨论新闻直播的人选时,一致决定,就让复旦毕业的高材生担任新闻直播的导演,坐在新闻导控室切割台的关键位置,玩一把心跳的感觉。

新闻部支部书记汤渭达领着他们一次次地开会研讨动员,一次次地播前模拟实战演练,一次次地调整分工,调整编排,调整串连细节。

就连老记者、老编辑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几十条新闻片,一段段串连词,还有一条条口播新闻和图片新闻,在半个小时的时间内,而且是在没有提示器的情况下,以直播状态行云流水般呈现在观众面前,画面与画面,语句与语句,字幕与字幕,新闻与新闻之间,完全是无缝衔接,完全是实战考试。(www.daowen.com)

高德龙,至今对30年前的那一幕,那些人记忆犹新:晨光、刘威、王君燕、吴晓杰、胡文金、丁子(丁建萍)、裘久松、刘崇兰……“为了播出效果更好,当时决定新闻直播间,也就是新闻演播室采用冷光源”,高德龙如数家珍般讲述着当时的种种细节,“我们还特意去复旦大学电光源实验室,请教著名电光源专家蔡祖泉。”

那时,根本没有提词器。新闻主播的出镜串联词全靠主播背功好,实在较长的串联词,便有人在纸片上写好串联词,放在主播对面的架子上。

高德龙(挂牌者)至今活跃在新闻直播第一线

招聘进来的新闻播音员李培红、邱国方,那时还上不了主播的位置,只能眼巴巴地跟在主播后面观察学习,偷偷地操练。半年以后,开始上岗,开始了新闻直播的生涯。

笔者曾经长期担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编辑部主任。从新闻采访部到新闻编辑部,从新闻导控室到新闻演播室,其实就是采、摄、编、播一条龙的新闻直播流水线。作为传媒机构的电视台,电视新闻以及对于新闻的某种理解与导向,就是通过直播,这一紧张而有序的终端环节对外播出的。即便笔者离开电视新闻编辑部已经多年,30年前上海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开播时的紧张忙碌、工种对接、应急调整、争吵纠结、熬夜加班的一幕幕,依旧历历在目。

1984年我刚刚考进电视台当记者,领导却派我先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天选看编辑通过传真机传来的新华社消息(那时电视台连传真机都没有),编成几条口播短消息,确保晚上18:30电视新闻直播前,通过电话传送到电视台编通科,由科长毛宙年亲自记录并送到新闻直播间。

香港回归时几十小时的滚动直播,几十小时未曾合眼。

虹桥机场的飞机失事,半夜接到信息,通宵与市政府、局领导、现场记者保持联络,及时直播。

小平同志逝世,凌晨得到消息,开车去接上海电视台党委书记金闽珠,赶往电台,参加紧急会议,立即部署《上海早晨》新闻直播,以最快时效告知全球。

上海电视台电视新闻首席主播印海蓉

在新闻主播位置上坚持了数十年直播,始终精神饱满,始终不出差错,乃至近千字的重要新闻,在直播过程中递到她手中,可以做到不吃一个螺丝一字不漏地播报的金话筒首席主播印海蓉,那一次次处变不惊天衣无缝的精彩情节令人难忘。

欧阳夏丹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先在上海电视台《上海早晨》跟着李培红直播早新闻,再到晚上18:30分担任《新闻报道》主播,又被中央电视台选取,担任《新闻联播》当红主播,其亲和自信、行云流水般的主播风格,也是在上海电视台的新闻直播中练就的。

这就是电视直播的优越和魅力。而中国电视新闻一条龙的运作流程与国际接轨,就是从上海电视台开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