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电视的创业创新案例:播放雷达表广告被谴责

上海电视的创业创新案例:播放雷达表广告被谴责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7年,第一批以“瑞士雷达表”命名的手表问世。对瑞士雷达表而言,设计是一种内在美的反映。瑞士雷达表的客户服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最新的数据系统、良好的基础设施、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都是瑞士雷达表品牌成功的保障。整整“忽悠”了4年之后,雷达表才真正进入中国市场。这一年,瑞士名表中,雷达表在中国钟表市场的销量排名第二。

上海电视的创业创新案例:播放雷达表广告被谴责

“参桂养荣酒”一炮打响,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又一场轩然大波搅动着拨乱反正的传媒界。自然,风是一群锐意改革只争朝夕的电视人吹起的,却又被社会上另一群势力戴上了一顶顶大帽子。

上海广播电视志》只记录了这样一件史实,却没有记录这场争论:

1979年3月15日18时51分,上海电视台播放了中国内地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这条瑞士雷达表电视广告长达60秒,共播出11次。由上海广告公司(外贸)和香港《文汇报》代理。

还是汪志诚,几十年后在接受《深度105》节目采访时,这位皱纹已经爬上额头的老人眼镜片后的眼睛依旧瞪得大大的:“不得了,轩然大波,汪志诚在那里出卖主权,居然用英文来讲。”邹凡扬回忆道:“(有人讲)这个都牵涉到卖国了,你怎么能用外国的广告呢?”

幸运的是,这条广告片保存下来了。

仅仅几个镜头,拍摄手法极其简洁——一位风流倜傥的西方绅士,打着黑色的领结,像是在约会爱慕的女友,手腕上戴着一块雷达表。金发女郎含情脉脉。雷达表特写,银灰色四方表盘,黑色指针。雷达表礼盒。

当时电视台正在实况转播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的首场演出,幕间休息时候插播了雷达表的广告,当天播了两次。不仅是外商广告,而且用了英文原版配音。

春江水暖鸭先知。上海的媒体抱团取暖,在冲破广告禁区的行动中形成合力,一起冲浪。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是《解放日报》和上海电视台同一天发布的。第一条外商广告雷达表是《文汇报》和上海电视台同一天发布的。

一帮吃了“豹子胆”的媒体人和广告人纷纷在媒体上造势。

曾经担任上海广告公司的总设计师、总策划、高级撰稿人和创作总监的丁允朋在1979年1月14日的《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为广告正名》的文章,引起了传媒界、广告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文中写道:

报纸刊登的雷达表广告

电视转播文艺演出或体育比赛时,往往有“场内休息”,电视观众也不得不跟着休息。我想,这是对荧光屏幕的很大浪费。据我了解,在国外,晚上七至九时是电视收视率最高的“黄金时间”,在此间插映广告,效果大,价格高,一分钟映费数万到数十万美元不等,真叫“寸金难买寸光阴”。

《人民日报》在3月12日刊登了《上海恢复商品广告业务》的新闻,新闻评论道:

古代酒铺的“太白遗风”的招牌和《水浒传》里景阳岗的“三碗不过岗”的招旗也被“上海广告部门的同志”引来作为“广告的积极作用”的历史佐证。

1979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的报纸头版,干脆刊登了十川写的《一条广告的启示》。文章中讲到了一些例子,最后总结到:

我们国家这么大,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包括人民生活的需要,五花八门,如果单是依靠行政手段去安排组织,不免挂一漏万;利用市场经济,作一些补充调剂,只会有好处。大有好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里,中央级的党报《人民日报》也提到了广告与“市场经济”关系。(www.daowen.com)

中国大陆的传媒恢复广告宣传的信息一传开,最兴奋的莫过于国外的广告商和看重中国市场的著名企业。说来奇妙。第一个在中国大陆电视上做广告的外国著名品牌雷达表投播广告时,在上海乃至中国大陆市场,居然连一块雷达表也没有进货,而且没有一家店面销售雷达表。可是中国的老百姓却对这则广告感到非常新奇。广告播出的第二天,上海的手表商店里挤满了前来打听“什么是永不磨损型手表”的顾客,光是黄浦区就有700多人跑到表店要买雷达表。

“雷达表——永不磨损”,从第一条在中国大陆电视台播放的外国电视广告开始,品牌的魅力就扎根在中国观众的脑海中。

1917年,雷达表诞生于瑞士。当时主要生产手表机芯。1957年,第一批以“瑞士雷达表”命名的手表问世。1962年,瑞士雷达表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批不易磨损手表——椭圆形的“钻星”手表,在其他手表仍然采用传统的金、银、钢、铜材料进行生产时,雷达就开始采用钨钛合金、高科技陶瓷蓝宝石水晶以及最新研制的高科技钻石等坚硬物料。

对瑞士雷达表而言,设计是一种内在美的反映。瑞士雷达表从不把自己仅仅看作一个手表生产厂家,而是一个具有非凡设计理念的手表品牌。瑞士雷达表的设计个性鲜明,线条流畅,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每一只瑞士雷达表的设计力求超越时空的界限,创造出完美的款式,兼具独特的外在美与佩带时的舒适感。

瑞士雷达表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效的市场推广。从国际互联网到传统的广告方式,从赞助活动到表柜陈列,瑞士雷达表在全球都有一个统一的形象。瑞士雷达表的客户服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瑞士雷达表总是先在一个地方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然后才开始进行销售。最新的数据系统、良好的基础设施、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都是瑞士雷达表品牌成功的保障。

时任瑞士雷达表中国区副总裁郑世爵回忆道:

当时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是我们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雷达表公司应用了营销理论上的“第一品牌”理论,就是争做市场第一人,这样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可以用较少的资源和时间建立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当时,中国市场上没有进口表,我们做了宣传后,把品牌打出来了,就造成了一种需求。消费者知道雷达表很好,就想去买,但当时他们买不到,越得不到的东西可能越宝贵。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一些华侨回国,他们带回的礼物中可能就有雷达表。为保障这些表的正常使用,我们就先设了维修点。实际上,雷达表是1982年才正式进入中国的。

整整“忽悠”了4年之后,雷达表才真正进入中国市场。这一年,瑞士名表中,雷达表在中国钟表市场的销量排名第二。

汪志诚在他的回忆中讲起这样一个有趣的插曲:

雷达表广告播了以后,大概连续有5年,上海缺货,没有一家店有卖雷达表的。到了1999年,我见到了第一个买雷达表的人,这人一下子买了三块。他是个个体户,开饭店的,很有钱。我问他为什么要买三块呢?他说因为这种表很贵,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我又问他,你怎么会对这块表印象如此之深呢?他讲,我就是看了电视台1979年放的广告才买的。我大吃一惊。我们的广告居然让这位观众记了这么长时间。几年来,他跑遍了很多钟表店,都没有买到,最后才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亨得利钟表店找到这款表。

即便在现在,雷达表的饥饿营销策略依旧是众多商家效仿的高招。苹果、微软、特斯拉等著名外商在中国推广新产品,都是运用的饥饿营销策略。

再也没有人给广告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了,也没有人会说播放国外的电视广告是“卖国”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虽然“狼来了”,我们的一些民族品牌经不住市场的竞争,有的被“狼”吃掉了,也有的品牌自己消亡了;可毕竟还有不少企业顽强地抗争,在竞争中转型创新,重新焕发了活力,更有很多创新的企业,在与“狼”共舞的竞争中昂然崛起,甚至到国际市场上长袖善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