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厌氧系统中产甲烷微生态对酸和氨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新发现!

厌氧系统中产甲烷微生态对酸和氨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新发现!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7 未驯化的高温微生态对氨胁迫的响应模式图TAN为10 mmol/L时 乙酸的甲烷化过程中,功能微生物为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sp.,其通过乙酸发酵型甲烷化途径代谢乙酸。3)未驯化的中温微生态NAMS中,优势菌群及其功能的演变过程图7-19 未驯化的中温微生态对氨胁迫的响应模式图TAN为357 mmol/L 在前活跃产甲烷期,液相和颗粒污泥内部的甲烷鬃毛菌科Methanosaetaceae通过乙酸发酵型途径产甲烷;随着pH逐渐上升,FAN浓度提高,Methanosaetaceae受到抑制,进入中间抑制期。

厌氧系统中产甲烷微生态对酸和氨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新发现!

综合对底物的转化过程、代谢途径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分析结果,可对本章不同研究体系中微生态的变化过程作如下具体描述。

1)未驯化的高温微生态NATS中,优势菌群及其功能的演变过程(图7-17)

TAN为500 mmol/L时 在前活跃产甲烷期,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sp.为优势微生物种群,进行乙酸发酵型甲烷化代谢过程,其形态由悬浮的单细胞逐渐转变为多细胞聚集体;随着乙酸逐渐被消耗,pH上升,FAN浓度提高,Methanosarcina sp.受到抑制,产甲烷过程进入中间抑制期。此时,Methanosarcina sp.逐渐消失,而SAOB和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迅速生长;当其细胞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烷化反应恢复,产甲烷过程进入后活跃产甲烷期。此时,乙酸氧化共生菌群通过乙酸氧化和CO2还原型甲烷化联合途径产甲烷;乙酸浓度极低时,进入稳定期。此时,乙酸氧化共生菌群仍为功能菌群。

图7-17 未驯化的高温微生态对氨胁迫的响应模式图

TAN为10 mmol/L时 乙酸的甲烷化过程中,功能微生物为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sp.,其通过乙酸发酵型甲烷化途径代谢乙酸。

2)驯化的高温微生态ATS中,优势菌群及其功能的演变过程(图7-18)

图7-18 驯化的高温微生态对氨胁迫的响应模式图

TAN为500 mmol/L时 在迟滞期和缓慢产甲烷期,主要为Methanosarcina sp.的多细胞聚集体,通过乙酸发酵途径(或可能通过CO2还原型途径)缓慢产生甲烷。此时,Methanoculleus sp.的丰度已经开始增加;随着FAN浓度逐渐提高,Methanosarcina sp.消失,SAOB和Methanoculleus sp.的数量迅速增加,并成为优势功能菌群。乙酸氧化和CO2还原型甲烷化联合反应成为主导代谢途径,甲烷化速率迅速提高,进入活跃产甲烷期;在稳定期,乙酸氧化共生菌群依然占据优势。

TAN为10 mmol/L时 主要为多细胞聚集式生长的Methanosarcina sp.,通过乙酸发酵型甲烷化途径代谢乙酸。

可见,氨胁迫下的高温产甲烷微生态中,乙酸氧化共生菌群对于新甲烷化中心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

3)未驯化的中温微生态NAMS中,优势菌群及其功能的演变过程(图7-19)(www.daowen.com)

图7-19 未驯化的中温微生态对氨胁迫的响应模式图

TAN为357 mmol/L 在前活跃产甲烷期,液相和颗粒污泥内部的甲烷鬃毛菌科Methanosaetaceae通过乙酸发酵型途径产甲烷;随着pH逐渐上升,FAN浓度提高,Methanosaetaceae受到抑制,进入中间抑制期。此时,液相和污泥内的SAOB和Methanoculleus sp.的数量开始增加,而Methanosarcina sp.也开始生长;当新生种群的细胞浓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时,甲烷化迅速恢复,进入后活跃产甲烷期。此时,主要是乙酸氧化共生菌群通过共生乙酸氧化联合途径产甲烷,Methanosarcina sp.在甲烷化启动初期起到一定作用,随后逐渐消失;在稳定期,乙酸氧化共生菌群仍占据优势。可见,乙酸氧化共生菌群对于新甲烷化中心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

TAN为10 mmol/L时 主要为液相和颗粒污泥内的Methanosaetaceae通过乙酸发酵型甲烷化途径代谢乙酸。

4)驯化的中温微生态AMS中,优势菌群及其功能的演变过程(图7-20)

TAN为357 mmol/L时 在缓慢产甲烷期,主要是Methanosaetaceae通过乙酸发酵型途径转化乙酸。此时,Methanoculleus sp.已开始生长;随着FAN浓度的提高,液相中的Methanosaetaceae逐渐消失,Methaosarcina sp.迅速生长,并成为功能产甲烷菌,甲烷化速率迅速提高,进入活跃产甲烷期。此时,Methanoculleus sp.已增加到一定数量,共生乙酸氧化联合途径对甲烷化代谢的贡献逐渐增加;在稳定期,FAN浓度达到更高水平,乙酸浓度极低,发生基质限制。乙酸氧化共生菌群的丰度进一步提高,并开始占据优势,共生乙酸氧化产甲烷联合途径成为此时甲烷化代谢的主导途径。可见,在甲烷化中心建立过程中,Methanosarcina sp.起到更关键的作用。而驯化后的颗粒污泥内,Methanosaetaceae显示了更强的氨胁迫耐受性。

TAN为10 mmol/L时 主要为液相和颗粒污泥内的Methanosaetaceae通过乙酸发酵型甲烷化途径代谢乙酸。

图7-20 驯化的中温微生态对氨胁迫的响应模式图

可见,在氨胁迫下的中温产甲烷微生态中,Methanosarcina sp.和乙酸氧化共生菌群互相竞争,建立新的甲烷化中心;而经过驯化后,Methanosarcina sp.的作用更为显著。

未驯化微生态降解乙酸的“双峰”模式 在临界氨浓度下,未驯化的厌氧微生态中,乙酸甲烷化代谢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均呈现“双峰”模式(见本书第5章和本章)。而在已有的研究中,由于缺少对“临界态”(即微生物菌群不稳定的胁迫状态)厌氧反应器的全过程监测,甲烷化速率的“双峰”模式变化鲜见报道。本章中,经过对氨胁迫下产甲烷微生态的多角度综合分析,发现随着FAN胁迫的增加,嗜乙酸产甲烷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逐渐演变的“双峰”过程模式,即:由氨胁迫耐受性低、营乙酸发酵型途径的甲烷菌占优势,逐渐演变为氨胁迫耐受性高、营共生乙酸氧化和氢营养型甲烷化联合途径菌群占优势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