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内源呼吸干扰和测序样品选择

内源呼吸干扰和测序样品选择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乙酸浓度降低到1 mmol/L以下时,13CH4和13CO2的百分比迅速下降,说明其非乙酸碳源的甲烷化开始变得显著,如内源呼吸效应和微生物间的交互营养现象,由此产生12CH4和12CO2导致对13C标记气体的稀释作用。内源呼吸效应在未添加乙酸的空白实验中已得到验证。在培养前期产甲烷过程处于指数增长期时,内源呼吸和交互营养现象并不显著。随着乙酸浓度持续降低,内源呼吸和交互营养现象逐渐变得显著。

内源呼吸干扰和测序样品选择

乙酸浓度降低到限制浓度时,检测到的累计甲烷产量为0.52~0.58 mmol-CH4/mmol-Cadded,略高于理论的化学计算产量。当乙酸浓度高于1 mmol/L时,采用[1,2-13C]CH3COONa为底物的标记实验中,检测到的13CH4占总CH4产生量的94%~96%,而13CO2则在生成的CO2中占93%~94%(图6-5)。这表明,超过94%的CH4和超过93%的CO2产生于外加的乙酸碳源,大部分(>99%)乙酸通过甲烷化过程被转化。当乙酸浓度降低到1 mmol/L以下时,13CH413CO2百分比迅速下降,说明其非乙酸碳源的甲烷化开始变得显著,如内源呼吸效应和微生物间的交互营养现象,由此产生12CH412CO2导致对13C标记气体的稀释作用。内源呼吸效应在未添加乙酸的空白实验中已得到验证。在培养前期产甲烷过程处于指数增长期时,内源呼吸和交互营养现象并不显著。

图6-513C标记各反应器的δ13CH4和δ13CO2(www.daowen.com)

注:图中数据点为3平行实验的平均值,误差线表示标准偏差

在TAN为19 mmol/L和500 mmol/L下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各选择了3个阶段的污泥样品进行了不同密度DNA的分级分离。随着乙酸浓度持续降低,内源呼吸和交互营养现象逐渐变得显著。因此,在后续的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中,仅在标记实验中,选择了乙酸浓度较高(约50 mmol/L,处于活跃产甲烷期)时的DNA进行测试和分析,包括分离得到的4个DNA组分,即:TAN 19 mmol/L标记实验培养5 d后,累计产甲烷量达到75%时的轻DNA组分L-D_L5和重DNA组分H-D_L5;TAN 500 mmol/L标记实验培养9 d后,累计产甲烷量达到50%时的轻DNA组分L-D_H9和重DNA组分H-D_H9。其中,轻DNA组分中的C基本为12C,其序列信息代表了在体系中原本存在,但在乙酸的快速转化过程中不活跃的微生物群体;重DNA组分中的C大部分为13C,其序列信息代表了在乙酸的快速转化过程中活跃的微生物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