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歌唱共鸣原理及声乐艺术研究

歌唱共鸣原理及声乐艺术研究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音在共鸣腔体内引起共振的作用,在声乐上称为共鸣。歌唱的共鸣关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我们应充分利用人体构造的共鸣腔体,努力控制歌唱发声,逐步训练形成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歌唱发声时,应随着音的升高或降低的变化,适当地调节那些可调节的共鸣腔体。一般来说,高音的共鸣区分布在口腔,低音的共鸣区分布在胸腔。整体共鸣就是胸、口、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

歌唱共鸣原理及声乐艺术研究

所谓共鸣,是指当某个物体振动发出声响时,影响到附近的其他物体内部的空间,如果其他物体内部振动的条件与原振动物体的频率相同时,引起共振,从而增强了原物体振动的声响而形成的。

各种乐器都有各自不同的发音体和共鸣腔体,发音体发出的声音叫作基音。基音是很轻微的,它只有在各个共鸣腔体里得到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基音在共鸣腔体内引起共振的作用,在声乐上称为共鸣。

歌唱的共鸣关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从歌唱发声到利用人体内很多可以产生共鸣的空间,使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虽然很微弱,但是它一进入人体固有的共鸣空间,就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声波、共振,从而形成洪亮、丰满、悦耳、优美的歌声。歌唱发声的共鸣效果对于歌唱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充分利用人体构造的共鸣腔体,努力控制歌唱发声,逐步训练形成空间立体感的音响。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这些除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方法外,更要靠正确掌握人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www.daowen.com)

人的共鸣腔体可以分成可调节和不可调节两类。不可调节的共鸣腔有胸腔、鼻腔、额窦和蝶窦等;可以调节的共鸣腔有咽腔、喉腔、口腔,这部分是重要的共鸣腔体,可调节共鸣,上连头腔,下连胸腔,是个联络站。歌唱发声时,应随着音的升高或降低的变化,适当地调节那些可调节的共鸣腔体。一般来说,高音的共鸣区分布在口腔,低音的共鸣区分布在胸腔。但这样的分布并不是说可以将各个共鸣腔孤立地来用,而是应当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体,即形成所谓的“整体共鸣”。整体共鸣就是胸、口、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