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呼吸训练方法与声乐艺术理论研究:正确呼吸为歌唱基础

呼吸训练方法与声乐艺术理论研究:正确呼吸为歌唱基础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歌唱发声的呼吸基础训练方法有很多,我们已经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于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如果每次吸气都用到“下支点”呼吸法,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深呼吸状态上来。这种比喻方法,是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下支点呼吸的要点,并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呼吸方法。

呼吸训练方法与声乐艺术理论研究:正确呼吸为歌唱基础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歌唱的呼吸是获得美好声音的必需手段。歌唱发声的呼吸基础训练方法有很多,我们已经知道,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对于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质量。声乐歌唱中进行呼吸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吸气

1.吸气的要点

掌握好吸气的方法,要用口、鼻同时吸气,气要吸得深,吸得松,吸得均匀而平稳,吸得自然而舒服。要把吸气融化在音乐之中,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度吸气,防止吸得过多、过紧,或过少、过浅。

用口、鼻同时自然地吸气,将气息吸到肺的底部,胸腔扩展,横膈膜下降,腹部感到膨胀隆起,后背挺立伸展,后腰站定保持住并缓缓将气吐出。吸气时应注意:第一,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吸气尽力做到柔和、平稳、轻巧,做到全胸部自然地扩张,不可用强制的力量,呼吸器官各部分不能有僵硬、逼紧的感觉,强制性地下降横膈膜及张开两肋,是不允许的。第二,要用鼻和嘴一起吸气。第三,吸气要适度,不可像胸式呼吸那样过浅,也不可像腹式呼吸那样过深。如果吸得过分饱满,会引起歌唱器官的紧张,无法自如地控制呼吸肌肉群,使声音失去弹性。第四,吸入气息的多少,应根据所唱乐句的长短、力度的大小、音的高低和艺术表现的要求来共同决定。第五,要学会无声地吸气,吸气时如果发出不必要的响声,混杂在歌声中,就会影响歌唱的表现,并容易造成上胸紧张、吸气浅等问题。

2.吸气的训练

对于吸气,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练习。

(1)用“闻花”的方法来体会吸气的感觉。这是一种心情愉悦又特别认真和用心的状态,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下的具体吸气方法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舒服地向外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自然地吸进去。这样的吸气自然、柔和而且深入,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僵硬的动作,合乎歌唱呼吸的要求,吸入后很自然通畅。这种吸气方法,可开口也可闭口练习,在唱慢速的歌曲时,闭口的吸气有利于保持喉头的打开。不论是闭口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最关键的都是要体会气息徐徐流入体内时的感觉。

(2)用惊讶的方法来体会吸气的感觉。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做出的快速反应,使全身的肌肉立刻产生收缩,使腔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下意识地打开腔体的感觉正是歌唱发声时激起高音所需要的感觉。这种突发性的扩张运动,可以使气息吸得快且深,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

(3)用“打哈欠”的方法来体会吸气的感觉。当人们在犯困时就会不自主地“打哈欠”,这时呼吸器官的各个腔体会大为张开,气息自然地倒流入各腔体之中。这种下意识的深呼吸运动,恰恰做到了人们对于歌唱吸气时的要求。

(4)用跑步的方法来体会吸气的感觉。当我们跑步、爬山登高时,呼吸急促而深入,可以从这样的呼吸动作中,体会歌唱吸气的部位。

(5)用叹气前吸气的感觉来深吸气。练习时感觉随着缓慢、柔和的吸气动作,同气息深深地吸进小腹。小腹在吸气时完全放松,边吸边向外膨胀,这一切都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胸部舒展而又通畅,丝毫不紧张。吸气时,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在小腹部(意守“丹田”)。继而,留意小腹及腰部四周的动作:小腹及腰部四周膨胀则为吸气,小腹、腰的四周和横膈膜处的相对控制力则为呼气。久而久之,就能练成用小腹吸气而不是用鼻子、口腔、胸腔主动吸气的快捷的吸气方法,好像吸气用小腹,而不用肺。

(6)用数数的办法练习快速吸气、换气。嘴里不停地按“四八拍”数数。数数时声音不要太响,只要有节奏地数,不去想怎样吸气换气,在数与数之间要停顿,注意力集中到腰部的“缓劲”、小腹及腰的四周膨胀的动作上,气息就会自然地吸入。

(7)高位置吸气法。因为吸气的状态就是歌唱的状态,所以基本上是怎么吸就怎么唱。吸气要注意高位置的吸气状态,在吸气的过程中,气息似乎是通过鼻子加口中的上牙、上腭到横膈膜这个地方,它是一个抛物线形状,是高位置的。所以,在演唱时按吸气状态去唱,就能唱出高位置与深气息为一个整体的声音。如果在吸气的时候把位置放得太低,气似乎是通过下压、舌面吸入,这样吸入的气息必然会比较浅,还带有较为明显的动作和声音。用这种吸气方法唱出来的声音比较横、白、浅、紧,音域狭窄,唱高音时会比较困难。所以,保持吸气的高位置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

(8)下支点吸气法。“下支点”位于横膈膜处,也就是我们所指的腹部位置,是咳嗽和打喷嚏时可以感觉到的一个支点。在吸气的时候,感觉气息直接在“下支点”处吸入,似乎没有通过口、鼻、气管。如果每次吸气都用到“下支点”呼吸法,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深呼吸状态上来。当然,感觉并非实际,这只是一种训练手段。吸气还是要通过鼻、口和气管来进行的。这种比喻方法,是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下支点呼吸的要点,并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呼吸方法。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吸气,吸气是为歌唱做准备的,吸得好,才能唱得好。

(二)呼气

吸气之后接着就是呼气。日常生活中的呼气与歌唱中的呼气是有很大区别的,这是由歌唱艺术的要求所决定的。呼气时,为避免气息一下泄出,需要保持吸气状态,使横膈膜和胸腔吸气肌肉群微微保持紧张。在歌唱活动中,呼气应该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有的时候需要汹涌澎湃,有的时候却要细若游丝。为了保证歌唱技术的实施和歌唱的艺术性,我们必须取得气息的支持,而且应配合乐句的长短强弱,充分使用腰腹部的肌肉控制气息的流量强弱度,以便达到乐曲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用喉咙来控制气息流动,但这种做法是不适合用于歌唱状态中的。我们反复强调歌唱发声时喉咙的充分打开状态,如果仅仅依靠喉咙的大小来调节气息,就必然不利于共鸣腔体的调节。

歌唱者要掌握持久地、均匀地和优美地拖长声音的能力,就必须会持续地、平稳地、有节制地控制呼气。控制呼气的力量要适度,“保持”的力量太大,就会把气压住,使气息不能流畅地呼出;“保持”的力量过小,呼吸便保持不住,气就很快用尽,声音也唱不响。是否善于控制歌唱时的呼气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质量。每个歌唱者都必须学会如何呼气。

呼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气要呼得匀,呼得稳,呼得彻底,呼得柔和而连贯,集中、节省而有弹性,要防止憋气、漏气、气不流畅、气不够用、气往上吊等现象。第二,要特别注意对气息控制的适度。缺乏控制的气息就会像轻烟一样很快地呼出,产生漏气和气不够用的现象,使声音失去支持。过分控制的气息就会僵、紧而不流动,产生憋气和气息不畅的现象,会使声音干涩而僵硬。第三,仍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要用吸的感觉去呼,仿佛气息在体内往返不断地循环,从而保持和储存气息,形成对抗的支持点。

吸与呼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也有人把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歌唱中的运用概括为几句话:“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哪从哪唱。唱的过程中想到吸,吸的过程中想着唱,所有的字都要吸着唱。”

(三)换气

1.换气的要点

换气也叫“气口”,常言道:“换不好气,唱不好戏。”如果气换得不好,不但会影响歌唱的连贯性与完整性,还会破坏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甚至会使声音越唱越紧、越唱越憋、越唱越吊以至声嘶力竭,最终无法歌唱下去。可见掌握好气口不仅是歌唱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换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好气口。换气不仅仅是为了分句,更要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因此要根据旋律的分句、歌词的内容、感情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好换气,采取不同的换气方法,如急促的、徐缓的、轻快的、深沉的等。应设置好所唱歌曲的每个换气口,结合自己的歌唱能力和技巧,全面分析歌曲,处理、计算哪些地方适合换气和如何换气。

(2)要保持好换气的部位。当唱完前一句需要换气时,必须仍在正确的深呼吸部位进行,千万不要随意挪动换气的部位或多唱几句,使呼吸部位逐渐往上移动,气息越唱越浅,上胸越唱越紧,产生气不通畅与气不够用等现象。

(3)要掌握好换气的速度。换气的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歌曲速度的准确性、歌曲的表现力以及声音的流畅性。

(4)要安排好换气的时值。换气时不应在后面一个乐句的开头,而应在前一句的最末一个音符上截取部分时值进行换气。

(5)掌握好换气的方法(气口)。要根据词曲的分句和需要,选择好换气的气口;保持好换气的部位;掌握好换气的速度;安排好换气的时值。防止气息越换越浅、越换越紧、越换越吊的现象。

(6)歌唱的换气也要配合音乐。歌唱的换气不仅仅是为了分句,它更是艺术表现的需要。应有规律地分句,并同歌唱的内容、情感保持一致。要带着情感来换气,做到气断情不断。

(7)应当特别注意,歌唱中的换气不要吸得过饱、过多,不要有声音。歌唱时的吸气量比生活中的自然吸气量要多,吸气的动作和力量相对而言也比自然吸气大。当然横膈膜下降的程度也比自然吸气时深得多。但这并不等于就能多吸气、吸饱气。有些初学者为了能在歌唱中有足够的气息,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吸得多就能唱足,在遇到一个较长的乐句时,习惯的做法是换气时力量很猛,声音很大;上胸部、双肩上提,有的甚至脸红脖子粗。这样的方法实际上吸气并不多,而气息过浅造成发声器官僵硬、逼紧,难以控制气息而适得其反。换气时声音的出现,是因为在换气吸气时,喉咙扩张空间不全,气息进入时摩擦某些肌肉产生杂音。特别在唱快节奏歌曲的瞬间换气过程中尤其明显。应多体会用口、鼻同时吸气时喉咙的状态和感觉,并从中领会区别。

总之,歌唱者在今后的学习和歌唱中,在强调声音、音乐、歌唱方法的同时,不能忽视歌唱换气的运用。但也不应把歌唱的换气看成纯技术性的东西,而应当把它视为歌唱艺术表现的有效手段。只有从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出发,去正确地运用歌唱的换气,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它。

2.换气的训练

歌唱换气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在小腹(丹田)练习“狗喘气”。练习者模仿夏天狗吐舌头迅速地喘气是寻找换气感觉的好方法。这种练习可以使练习者体会到横膈膜在呼吸换气中快速颤动的活动状况,从而掌握换气要领。先要“看到”胸口。在练“狗喘气”时胸口感觉是“张开”的,此时下巴与喉结往下掉,往下沉,是一种“懒洋洋”的松弛状态。下面再列举几种常见的换气方法。

(1)大换气。大换气也叫长换气,用于歌曲进行中有前奏、间奏、休止符的地方,以及一些稍慢、中速的抒情歌曲中。每一乐句的结束处都可以自然地、从容地、像闻花一样地深吸气、大换气。像这类换气在歌曲中十分多见。

(2)小换气。小换气也叫短换气,用于歌曲进行中间,利用顿挫处快速换气的方法。多用于速度较快、情感激昂、节奏对比鲜明的歌曲当中。

当唱这轻快活泼的乐段时,换气(气口)明显短小、急促(见上谱例“V”处),如果没有预先精心处理好,很容易出现“吞音”(指由于收音过快,气息停止的同时,把字音吞没)的现象,使咬字含混不清,破坏了乐句的完整。

(3)偷气。偷气也叫补气,多用于较长的乐句。本来是不应该换气的,当歌唱者气息不够用时,或者为了艺术表现的需要,偷偷地换气。运用这种换气要有较高的歌唱技巧。(www.daowen.com)

这一乐句较长,为了更好地表达词意,要求在较弱的音量下一口气唱完,有许多学生唱不下来。为防止唱到最后气息因控制不住而无声,可在“如”前“V”处“偷”一口气。但“偷”气要尽量做到平稳、自如。

另外,“偷”气的方法还可以用在较长乐句中有附点的音符后面进行。因附点的作用是改变音符的时值,更重要的是改变音的强弱关系,一般是加强前面音符的力度,减弱后面音符的力度,有种渐弱的趋势,这样在渐弱后“偷”气就不会太明显。

(4)抢气。抢气是指在短促的时间内换气,必须快而稳,与“偷”气类似,多用于乐句中间。

这一乐句较长,低年级的学生要想把它完整、饱满地唱下来十分困难,可让学生在符点后适当的地方迅速地“抢”换一口气,难题就解决了。做这种换气时,一是要选择好适当的位置呼吸。二是呼吸不能有痕迹。另外,“偷气”“抢气”的深浅还要根据剩余乐句的长短来决定,不能随意乱用。三是在运用“小换气”“偷气”“抢气”等换气方法时,有些歌曲的乐句之间没有休止符,那么就要靠缩短换气前一音的时值来进行换气。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等唱完了前一句的最后拍子再想到换气时,后一乐句的时值就会被换气占去,拍子就会不准,出现节奏的问题。

尽管“偷气”“抢气”的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歌唱呼吸问题,然而最好的方法还是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歌唱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偷气”“抢气”的换气方法。另外民族声乐中的换气方法多种多样,很早以前就有偷、取、就、弹、缓、吸、扬等多种方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四)起音

歌唱的起音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在歌唱中运用气息的好坏。我们常常说歌声要“坐到气上”。很多著名歌唱家谈到气息时都强调“要倚在气上,或声音要靠在气上”。

我们从用气的角度上讲,如果歌唱时第一个音在脖子上,而不在气上,则很难想象后面的声音会倚在、靠在、坐在气上。这就是起音的重要性。一般来讲,起音分为两种,一种是硬起音,另一种是软起音。对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硬起音要尽量少用,因为这样的练习,一是容易使脖子用力或喉部用力;二是容易造成声带的损伤。就算一些跳音练习,初学者也不要用,因为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练习很容易造成喉音或其他不良的发声习惯,而且一旦不良习惯养成就非常难改。

软起音是相对硬起音而言的,这种起音方式是柔和的、轻微的,没有强烈冲击声门的起音。科学发声是声带闭合好以后,由气息去通过它,使它发出基音音响,然后气流再把这个基音送到各共鸣腔中,从而发出悦耳的声响。气流通过声门时和声门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配合,气流不能太大,否则会冲击声门产生喊叫声。我国声乐大师沈湘先生讲歌唱起音问题时曾说,起音时要有说话一般的舒适感,这就一语道明了气和声门配合的妙处。像说话一样的舒适感就是强调:一要有声带的振动,并产生良好的基音;二要像说话一样放松和用气,这就避免了冲击声门的问题,因为谁也不会像叫喊一样地说话。

叹气起音也是一种好办法,很多教师或音乐资料上讲,歌唱要像叹气一样,并流传着一句口诀:打开(喉咙打开)叹气(起音)哼着唱。这也阐明了歌唱时的起音要找叹气时的感觉,即气息和声音裹着一块儿出来,而不能只出声音没有气息。

还有一种方法也是近年较为流行的哼唱起音法。所谓哼唱起音法,就是发声时先哼出来,其实就是把叹气用到鼻腔上再把声音唱出来。对这个练习要十分小心,初学者可以先不练,等将来位置高了,自然就会这样做了。因为这个练习做好了,可以避免喉咙紧张,也可以使声音位置变高,但必须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

起音练习很重要,上面介绍了三种起音的方法,由于各人的用声习惯不同,所用的练习也不同,但练习起音时一定要保证声音起在气上,不能冲击喉咙(声门)。只有声音起在气上,久而久之才能训练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五)深呼吸

歌者需掌握好吸气深、速度快、容量大、控制好、弹性强,有横膈膜支持的,符合生理机制规律的,符合歌唱发声要求的,以感情带动的自然的深呼吸。

许多人不大注意呼吸方式,在做一次深呼吸时,往往强行抬起胸部,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会导致全身僵硬,就不能发挥横膈膜的功能。好的姿势在讲话或唱歌时都很重要。为了呼吸好就得站好。正确的姿势,可以改善发声。

一般初学唱歌的人,常采用“所谓的”深呼吸,即单纯靠胸部动作,把肺部吸满空气。不然就是用力使腹部膨胀,以为腹部的膨胀就能使横膈膜下降。这些都是错误方法。虽然我们亦可以专用横膈膜来做深呼吸,不用腹部胀大,但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不能升起我们的肋骨;横膈膜和第六、第七肋骨相连的地方就不能做完全的下降。但是,当我们用肋骨升起肋肌时,就不能使横膈膜吸得很深,它只能收紧,使腹部突出。

正确的方法是:先将肺部下面的三角形胸腔填满空气,使横膈膜伸平,压迫腹部突出;当腹部向内推入时,则肋骨渐渐挺起,用肌肉的压力,腹部开始慢慢将气排出。丰满的声音只有在肺与横膈膜共同作用下才能获得。

此外,歌唱的呼吸必须在正确歌唱姿势的引导下进行。有了正确的歌唱姿势,气息才能通畅无阻地运行。切忌身体松垮,重心不稳,颈部僵硬,上胸紧张或耸肩、夹肩、塌胸、挺肚以及仰头、缩脖、翘下巴等不正确的姿势。如果说“呼吸是歌唱的源泉”,那么“姿势就是歌唱呼吸的源泉”。

同时,在歌唱与呼吸的关系上,要弄清以下几个概念:唱在气上,而不是用气去唱;气息通过喉咙发声,而不是在喉咙里发声;声音坐在气上,而不是坐在声带上。

(六)气息控制

歌唱气息的控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掌握好吸与呼、上与下两股气流的对抗平衡,使横膈膜起到支持歌唱气息的作用,即“横膈膜的支持”,以保证气息托着声音,声音唱在气上,使呼吸真正成为歌唱发声的动力;二是要掌握好既有气息控制又有气息流动的呼吸技巧,在歌唱时始终保持吸气的状态,用吸的感觉去呼,用吸的感觉去唱,从而有控制地运用流动的气息去完成歌唱艺术的表现。

“慢吸5秒—停吸5秒—慢呼5秒”的练习方法。这种练习能使学唱者在“慢吸5秒”时,意守小腹缓慢地鼓腹吸气;在“停吸5秒”时,捧腹提臀,腰围扩张,不吸气却想着吸气的感觉;在“慢呼5秒”时,腰围保持吸气的膨胀感,感觉向下缓慢均匀地呼气。初步体验气息被控制的感觉,气息不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于驾驭,而是能被人的心理活动所控制。

“s”(咝)音吹气练习。门齿轻合,嘴唇咧开,舌尖抵下齿背。小腹深吸气之后,让气息从齿间摩擦而出,发出不出声音的“s”的送气长音。此时,歌唱者将注意力放在腰、腹之间,体会气息的饱满状态,感觉一下门齿对气流形成阻力时捧腹提臀与腰部扩张上下用力的对抗感觉。找到了呼吸的对抗力,就可以控制气息从深部位细长、均匀、缓慢地呼出。练习日久,便可发出很长的“s”音和很短的“s”音,也可以长短结合练习。

“打喷嚏”练习。“打喷嚏”是一种下意识的深呼吸运动,可以使呼吸器官腔体张开。歌唱者可以在练习“打喷嚏”时,去体会“打喷嚏”前的吸气感常和气息控制的感觉。

“惊喜”的状态练习。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惊喜时,身体各腔体迅速扩张。这种下意识打开腔体的感觉正是歌唱发声时激起高音所需要的。这种突发性的扩张运动,可以使气息得到快速的控制。当歌唱者找到了这种“惊喜”的感觉之后,就会体验到此时的气息被控制住了,气息成静止状态,不吸也不呼,不进也不出。

在练习中练唱者得到了“惊喜”的感觉之后,为了使这种感觉能持续更长时间,可以在“惊喜”感觉的基础上想着“惊讶了”的感觉。这时,虽然气息不吸也不呼、不进也不出,但思想上要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和腔体的扩张,这时能明显感到腰腹之间都是扩张的空腔。在坚持“惊喜”的感觉时,练唱者可以随意活动下巴,这项练习能加深练唱者控制气息吸着不动的静观感觉。

“惊喜”状态练习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呼吸控制的辅助练习,练习久了,可以转变成无声的歌唱练习,使练唱者尽快地体验和掌握发声阶段“吸着唱”的控制气息的方法。

(七)流动呼气

1.吹气练习

吸气后,略停顿一下,然后闭嘴向前吹气。在吹气的同时,主观想着边“吹”边“吸”。“吹”气时,腰的四周明显膨胀。这时,既有向前向外“呼”出的气,又有向后向下“吸”进的气。有了这种“又吹又吸”“又呼又吸”的感觉,气息就比较容易变得畅通而且富有流动感了。

2.叹气练习

叹气练习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练习叹气,可以使歌唱者意识到气流从腹部经过胸部到气管、喉咽、口咽送出口腔的呼吸通道,这也是声音传送的“通道”。同时,能明显感到呼气量与呼气速度,它的通畅感与控制感形成明显对照。这个练习使练唱者很容易找到打开喉咙使声音流畅的感觉。“叹气”时下巴、舌根、颈部一定要有“懒洋洋”的松弛感。

第二步,继续以叹气的感觉,发出“啊”的声音,让声音先虚着出来,以气带声,再慢慢把声音唱响。练习时,喉部与声带没有任何感觉,既不感到紧张,也感觉不到声带上挂着声音。而这种圆润、通畅、明亮、柔和的声音,感觉是从发声位置上“说唱”出来的。

在叹气发声之前,先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用吸气的感觉使整个腔体处于积极的歌唱状态,好像保持着兴奋的感觉,让腔体等着气息和声音的到来。

这个练习,可以由低向高,再由高向低做长音“i”“iou”或“iang”母音的上下滑动。经常坚持叹气发声练习,能使声音很快流动起来。它对于解决声门挤卡、发音困难的问题,有着特殊的功效。叹气发声的方法,是歌唱的重要技巧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