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声是声乐表演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练声的目的是培养和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然后,把良好的发声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练声要从最容易建立歌唱状态的声区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在这样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里加强歌唱发声器官的机能以适应歌唱。
(一)分析作品
练声作品包括发声练习和练声曲。发声练习一般比较简单,以音阶、琶音为主,声音训练、声区的过渡是相对平稳的、循序渐进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容易建立稳定的歌唱状态。而练声曲则有像歌曲一样的旋律,是融技术性、音乐性于一体的,是根据歌唱技术的需要,针对某些问题和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更好地完成从发声练习到歌唱的过渡。从教学的意义上讲,发声练习与练声不是简单的练习手段。其中有许多练习本身就是优美的歌唱旋律,虽然没有歌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音乐的旋律中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处理演唱作品是声乐表演教学的主要部分,课堂上所有的训练最终是要反映在演唱作品中的。分析、处理练声作品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从发声训练过渡到演唱作品
有些学生在练声的时候状态比较好,声音和气息都能够基本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但唱歌曲时就会力不从心,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原因如下。
(1)发声练习时不同的元音没有建立在相对统一的时间状态上,导致共鸣位置变化不定、发声器官不协调。
(2)演唱作品时语言比较复杂,而练声时往往是单纯的元音练习,加入辅音后明显发生变化,歌唱状态不容易掌握。
(3)发声练习的旋律线条一般比较平,练声的过程也多从一个最容易掌握的声音的声区扩展,在这样的练习中,歌唱发声器官和肌肉机能逐渐加强,以适应下一个发声要求。而歌曲的旋律动感比较强,不可能像练习曲那样平稳,因此,在歌唱技巧还没有达到运用自如时,出现各种问题也在情理之中。
(4)发声练习的乐句比较短,比较统一且换气有规律,而演唱声乐作品时,乐句的变化有长有短,也不像练声曲那样有规律,发声练习时的均匀呼吸运动习惯被打破了。因此,歌唱时必须根据声乐作品的需要,调整和协调歌唱状态。
基于上述四点,声乐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在发声练习和演唱歌曲上的能力和差异,选择与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声乐作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过渡性的练习曲,帮助学生尽快胜任歌唱。
2.熟悉了解演唱作品
(1)熟悉歌词。在演唱作品前,首先应要求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先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运用歌唱的咬字、吐字规律和法则,指导和纠正学生在读音时遇到的难点、疑点字和词,必须查阅字典,要本着对艺术作品一丝不苟的态度,不要怕麻烦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如果咬字、吐字有错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不理解,其演唱效果可想而知。然后要求学生熟记歌词。
(2)唱熟旋律。熟悉并唱准旋律和把握好音准节奏是唱好作品的基础。有些歌曲从头至尾节奏变化不大,而有些歌曲节奏复杂甚至出现转调,因此必须反复练习。即便有些歌曲节奏变化比较丰富,也应将其唱得自如、流畅。
(3)按照乐句和歌词要求,正确安排换气点。在我们所演唱的歌曲中,大多数作品的旋律乐句与歌词句子基本一致,较容易掌握。而有些歌曲特别是外国歌曲,经常出现旋律乐句与歌词句子不一致的现象,句子的换气点有时出现在旋律的节拍中间,演唱起来比较别扭,容易产生破句或来不及换气的现象,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充分重视,可采取旋律练习和朗读歌词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地演唱效果。
(4)分析歌曲的旋律线特征,声乐作品之所以动人心弦,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委婉的旋律线特征。旋律线一般分为上行、下行、平行,这是指歌曲旋律流动的总趋势。演唱中不能仅仅以一个单独的上行或下行来决定歌曲的表现内容,应对歌曲旋律作全面分析、理解。
(二)发声练习
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发声训练,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使学生的歌唱发声器官及各部分机体成为服从个人意志的工具;学生经过学习和训练,能够在演唱中娴熟地运用和充分发挥所学的各种发声技巧,使歌唱气息扎实稳定,喉咙松弛打开,声音优美悦耳,咬字清晰准确,感情真挚动人。
教师对学生发声练习的确定和训练,首先应建立在发声器官的运动合乎生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而不是将发声练习演变成各种器官的机械训练。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实践逐步完成的。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积极进行实践演唱活动,逐步使歌声美妙动人。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而服务。
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改变平时生活中的不良发声习惯,逐步养成符合歌唱发声的正确状态。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歌唱姿势
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歌唱也是一种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合理的身体状态,唱歌这一运动更需要良好的姿势。
2.气息控制
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气息运用是我们常说的腹式呼吸方法。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石,也就是说所有声乐上的艺术技巧,没有一项是可以离开气息的控制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3.训练喉头(www.daowen.com)
打开和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问题,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咙不打开造成的,如声音窄亮、空闷、摇晃等。
(1)打开喉咙。打开喉咙是发声的重要技巧之一。什么是打开喉咙?我们知道,喉咙包括咽和喉两个部分。我们说打开喉咙,是指喉咙向四周兴奋扩张,使喉结(甲状软骨)稳定下放的状态。
从外观上看,喉结较之日常生活中的平静状态要略为向下,因此,许多声乐家把喉结是否保持在下面作为打开喉咙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外观标志。从内在感觉而言,歌者在打开喉咙时,鼻咽、口咽和喉咽都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伸展、扩张状态,牙关是张开的,鼻腔是空的、通畅的,而喉结和喉的底部则感觉是向下拉的,沉稳的。
打开喉咙对歌唱发声有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打开喉咙,深呼吸的支持才有可能被应用到,打开喉咙是获得良好的呼吸支持的必要前提;第二,打开喉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共鸣器官的作用;第三,打开喉咙是声带机能调节的重要保证,有利于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发声时,喉头处于正确位置后,为了使声带发出的基音毫无阻碍地传送出去,并引起喉咽腔的充分共鸣,就需要练习打开喉咽腔,也就是打开喉咙。吸气时,喉头下降的同时,舌背向上升起,使喉咽腔向两头伸展;若吸气时增加微笑状态,则会使喉咽腔展宽,会厌竖直并且半卷曲,使喉咽腔充分打开,产生理想的共鸣。随着语言的变化,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和音色明暗的变化,喉位即便有些许轻微的移动,但喉咙打开的状态一直不变。
打开喉咙最充分、最自然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打哈欠时,喉头会处于深呼吸的位置上,并有强有力的气息在支撑与流动。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容易打开喉咙的母音,体会用打哈欠时扩张咽喉腔,与微笑时软腭提起的感觉同时发声。另外,除了单音的练习,一定要结合有子音的母音同时练习。打开喉咙的方法有三种:
方法一:闭口做“打哈欠”缓吸气,面带微笑,打开鼻腔和喉咙;上腭自然上提,喉头下降,下腭稍向后拉;舌放松,舌尖不离下齿,舌略向上拱起;小腹内收将气送至声门。当声音发出时,要尽力保持平稳、连贯,使声音持续。
方法二:开口做“半打哈欠”缓吸气,按照上述方法发“呵”音。通过这个练习,起声时不再漏气,母音清晰,起声干净。
方法三:为体会打开喉咙后声带的闭合状态和部位,可以体会咳嗽前一瞬间声带处于静止状态的感觉。
(2)稳定喉头。喉头稳定既是歌唱训练的基础,又是歌唱发声的关键。在高音区的发声训练和音域更宽的声区转换训练中,随着发声时气息的流动力度增强,想要稳定喉头并不容易。此时,喉头若稳定不住,发声时就会上提,唱高音时就容易破音。若紧缩喉咙的肌肉压制喉头,会使喉头位置过低,产生喉音,声音就会发重、发紧。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使得进行稳定喉头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
歌唱发声时喉头应处于自然、自如、颈部肌肉放松的稳定状态,其位置应是类似于喝水前深呼吸的一瞬间的位置。要保持喉头稳定在这一正确位置上,不发声时比较容易做到,而发声时则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和体会。
一般来说,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喉头位置偏低一些。在歌唱时,喉头要始终保持这一偏低的位置,不能因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而上、下、左、右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并不是僵死的,而是相对的。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状态。若喉头位置过高,发出的声音窄而亮,缺乏弹性;喉头位置过低,会使声音沉闷、摇晃,甚至影响音准。在开始进行发声练习时,就要重视喉头的稳定,在最合适的音域内选择最容易稳定喉头的母音如“u”“o”进行练习。
4.运用共鸣
要使声音传得远,使其丰满圆润,优美动听,这与共鸣的运用密不可分。由于共鸣训练与其他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调节气息,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
5.咬字、吐字
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牙、喉、腭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内容。
6.表现技巧
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来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7.放松精神
在歌唱练声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起音练习
发声练习的目的是调节歌唱器官的协调运动,以便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发展生活中自然协调的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与歌唱发声的规律相一致,就是我们所说的歌唱状态。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须学会唱好第一个音,歌唱训练中把唱好第一个音称为“起音”,也就是说,要正确开始第一个音。起音练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发声练习从自然声区开始,喉咙状态、气息状态都要尽可能符合前面所说的歌唱技术要求,在自然声区比较容易做到,一般开始练习时采用下行的、比较简单的音阶进行训练,用o或u等空间比较大而圆润的元音发声。o或u元音比较容易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也比较容易形成喉咙空间状态,运用肌肉比起其他元音相对外向,比较容易养成扩张喉咙歌唱的状态,对训练腰腹部运动配合训练也是较为有利的。
(2)在元音之前加上i和ü的辅音,让学生加强一些嘴唇的力量,引导学生让声音随气息传送,也可以减少大部分人容易犯的声音堵在喉咙口的通病。如果舌头不太灵活,舌根容易后缩,i或ü可以使得舌头尖用点力而避免僵硬或后缩,许多同学在练习时,老师强调声音靠后吸着唱,这只是加强咽壁力量的一种暗示,声音绝不可能真的从后脑勺出去。
(3)初学声乐的学生要注意不能一开始就练习长音,一方面初学者各部分肌肉不能适应扩张的发声状态,肌肉能力比较弱,容易放弃扩张的歌唱状态训练而回到原始的说话发声习惯,如果开始就练习长音,往往不能胜任,达不到理想的起步效果。也不能练过于短促的音,过于短促的音型往往不容易扩张喉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