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知、认同、欣赏
人们从对声乐的接触到爱好,首先都是从感觉和知觉当中体验到,然后通过歌手以及歌曲本身来传达情感,表示认同,并产生欣赏。
从声乐到爱好,首先都是从感觉和知觉当中体验到的,然后通过歌手以及歌曲本身传达的情感对其表示认同,最后可能产生学习声乐演唱的诉求。演唱者的嗓音、情感以及乐曲所包含的曲调、歌词等使得声乐演唱所产生的声音比人造乐器更有感染力,人耳接受这样的音波,也就接受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以神经生物电的形式传导到听觉中枢,进而引起听觉。这种听觉与听者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结构、审美观念相碰撞,然后经过大脑的比较、整合、综合分析,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欣赏过程。
认同也叫共鸣,是演唱与听众之间一种微妙的心理交融。听者对演唱感知以后产生了认同,使自己的情绪和歌曲同步起落,共同激荡,这样,听者就对演唱产生了共鸣,如果没有认同,则产生冷漠或反感等情绪。同时,感知的还包括歌唱主体,主体的感知分为肌体感知和听觉感知。
有准备的欣赏是欣赏的另一个层次,这种欣赏集中在比较高级的表演艺术形式——歌剧、交响乐等之,如果没有准备,第一遍欣赏时很有可能听(看)不懂,即能感到而不能知晓,对其内涵达不到知觉的程度,因此,既不能认同也没有共鸣,当然也就还不能构成欣赏。(www.daowen.com)
(二)欣赏的差异性
同样的作品、同样的音响效果和艺术形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会产生喜欢与厌恶等截然相反的情感体验。这往往和一个人的社会阅历、成长环境有关,感受最深的人往往有着重要关联。
从本质上讲,欣赏活动中的想象是一种再造想象,然而,它并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地对艺术作品进行反映。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总不至于把哈姆雷特当成堂吉诃德,所以也说明欣赏一方面是对原作的体验和领会,受欣赏对象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是受欣赏者主观条件制约的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原作的艺术形象进行再现,而且还可以凭借自己特殊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去丰富和补充原作的艺术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