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乐表演心理特征:创造想象和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声乐表演心理特征:创造想象和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而形象思维,则是实现构思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形象思维在取材上往往是具体的人物、景象、物象等,比如当歌唱者要表达一种回忆的、思念的情绪时,往往想到的是儿时家乡的房屋、亲人及周围环境。因此,声乐表演者在平时应多注意对情绪记忆的积累。

声乐表演心理特征:创造想象和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一)思维

在人类心理活动过程中,思维是极为复杂的,歌唱中的思维则是歌唱者大脑对实际歌唱发声过程的理性认知,经过思维的提炼和概括,对歌唱发声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揭示。

歌唱表演中的思维认知活动,具有很强的形象化特征,表现为歌唱中的思维始终结合具体生动的形象,并且在主观意识的控制下,歌唱者能够生动地表现出对作品的认知形象。

1.创造想象与形象思维

歌唱艺术表演以创造想象与形象思维为心理动力。想象具有超前性和超现实性。由想象创造意境、创造想象的形象越鲜明,艺术创作的效果也就越感人。创造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而形象思维,则是实现构思达到目的的手段。为了使自己能学唱出美声规范的声音,歌手必须依靠创造想象,去构思符合自己嗓音条件的声音形象,如高位置声音的“圆”“竖”“集中”等音乐色彩是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运用有目的的、在头脑中的创造想象出来,并且经过一定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处理,形成可感知的美妙歌声。

2.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

声乐表演的艺术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要素贯穿在整个歌唱中。演唱者要想自己赋予作品的音响与情感越自然,越清晰,越具有感染力,就要求其想象越丰富,越真切,越鲜明。因此,演唱者在丰富的想象中,既要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感受与体验进入角色,又要将这种通过想象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诉诸自己的歌声,这样才可能产生情真意切的艺术魅力。如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歌曲,其中既没有像歌剧那样的布景、道具、服装等,也不用任何的语言提示,欣赏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想念,这就是想象所赋予的力量。

我们把艺术想象这种特殊的心理思维活动称为形象思维。就思维来说,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的间接反映过程。而形象思维在取材上往往是具体的人物、景象、物象等,比如当歌唱者要表达一种回忆的、思念的情绪时,往往想到的是儿时家乡的房屋、亲人及周围环境。

3.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在声乐的思维当中,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具有重要作用。不管是在声乐学习中还是声乐表演中,聚合思维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声乐学习与表演中,有时会有一些方法对自己不适合,这时应采取相应发散思维,运用哲学观点,即解放思想,探寻一条适合自己声乐艺术发展提高、声乐风格性格形成的途径。

聚合思维常常用在对同学表现的综合、如何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如何达到最佳的表演状态、充分吸收其他同学的优点等方面,这种在多个事实的调查和思考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规律就是聚合思维的功劳。

4.分析与综合

在声乐艺术活动中,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进行思维的对象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主客体之间进行组合研究。

(2)用分析、综合的方法研究歌唱主体的各级系统。同时又不是分开的研究,而是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进行细致的剖析,使各个系统达到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最自然的发声状态、最美的声乐作品。

(3)用分析和综合方法对客体进行研究,如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的曲谱、作品的思想感情。

5.比较

为了更好、更精致地对作品进行表达,声乐表演者还应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种类、不同时代之间的作品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特性。此外,在不同的演出质量之间进行比较。较好与优秀、好与较好、好与差,某个人今天的演唱和过去的演唱相比是进步还是倒退,都是相对而言的。这样也有利于歌唱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

(二)记忆

过去经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它在头脑中形成记忆。音乐记忆是在头脑中保存和再现乐音的能力和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等活动,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在声乐表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音乐记忆在声乐表演者心中有保持音准、稳定音程关系、明确调式调性、规范速度的先决条件,有利于整体音乐形象的塑造,因为声乐只是音乐中一种时间的听觉艺术。而时间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发出的声音完成它规定的时值以后就消失了,但音乐是有组织性、规则性和有机联系的,后面的音以前面的音为凭借和标准。对音乐表演者来说,更为可怕的就是找不到主和弦,因为有些歌曲中间是没有伴奏的,如果没有记下音准和音程关系,或者乐感不是很好,很可能就会跑调。所以,音乐记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音乐的准确性、敏捷性、持久性。

1.记忆的分类

在歌唱艺术的学习中,记忆方式主要有听觉记忆、逻辑记忆、感觉记忆、情绪记忆、视觉记忆、形象记忆。

(1)听觉记忆。当人们听到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时,往往能在头脑里留下短暂的印象或轻易就记下来一个音乐主题,但这种记忆是暂时性的,所以表演者一定要反复听、反复学唱,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自己在练声或者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发现感觉最为美好的音色,这种音色与感觉又转瞬即逝。因此,歌唱者要从当时发声状态、感觉、知觉和发声的音响效果,记住声音的音色、音量和元音的形象,更要记住歌唱发声时身体运动的具体感觉,并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加以强化。

(2)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一种空间的立体记忆,以概念或规律为内容。在歌唱或者练声时,会下意识牢记唇齿间的律动以及歌词、节奏和旋律与歌唱者嘴唇、耳朵之间的关系。

(3)感觉记忆。歌唱发声的过程是涉及歌唱者全身心的运动,如在歌唱中,呼吸器官的扩张与收缩运动、发音器官的声带与喉结运动、共鸣器官的开发与调节运动、舞台上表演时形体与手势的动作、口腔里唇、齿、舌、牙、喉等咬字吐字器官的运动、面部表情动作等都是由心理活动支配的生理运动。同时,这种运动也称运动记忆。

歌唱者只有在声乐艺术的实践中,记忆心理活动的体验与生理上的感觉运动,才能使唱歌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动作,这也是歌唱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把这种心理与生理上的记忆进行强化与巩固才能进步。

(4)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一种能长久保留在头脑中,不易忘记的记忆,这种记忆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感(喜、怒、哀、乐、悲、恐、惊)为内容。因此,声乐表演者在平时应多注意对情绪记忆的积累。

(5)视觉记忆。在歌唱艺术表演中,视觉形象记忆可以帮助歌唱者获得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表演技能。声乐表演中最常见的是学习者从优秀歌唱家那里观察来的呼吸、表情、台风等的体会与模仿。所以,歌唱者应该多在生活中汲取养分,并应用于声乐表演中,为以后的艺术创造提供丰富的生活依据和创作源泉。(www.daowen.com)

(6)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人、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都是形象记忆的来源。

2.记忆的作用

声乐演唱以记忆为基础,演唱者对歌曲内容、发声技巧、歌曲情感、练习过的表演动作等都应加强记忆,可以说学习歌唱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记忆的过程。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将歌唱方法与艺术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运用。记忆的效果,对学习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熟练技巧、形成正确习惯的前提,是歌唱艺术实践的重要保证。

记忆可以储存多种歌唱模式,为进一步加强练习、掌握新的声乐技巧、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奠定基础。没有记忆的作用,不但高难度歌唱技巧难以完成,就是一般初级技巧也难以掌握。作为表演者要反复思考、揣摩,才能自然而然地回忆起正确的歌唱方法。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从“记”到“忆”的过程,凡是过去经历过和学习过的任何经验,都能被人的大脑所保存,只有多保存,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呈现。

3.记忆的培养

(1)丰富和充实歌唱者的知识与经验。知识与经验积累得越多,形成的联系就越容易,理解得就越深,记忆也就越快。歌唱者了解、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细微、准确地解释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创造性地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艺术思想。因此,歌唱者既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

(2)增强歌唱者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对歌唱艺术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歌唱欲望产生的心理基础。歌唱者首先要有强烈的歌唱愿望,才能激励自己主动积极地、全身心地、由衷地歌唱,并激发自己的歌唱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头(思想智力)、心(内在感情)、身(歌唱的各器官)都投入歌唱状态。

在记忆的分类中讲到,有一种记忆叫作情绪记忆。强烈的欲望更能调动身心的积极性,很容易使大脑皮层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在兴奋的中枢神经传导下,歌唱的生理器官会做出积极反应,显示出对学习声乐演唱的浓厚兴趣,更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气质

气质在心理活动上带有独特的个性色彩,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歌唱者气质在歌唱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每个人气质的心理感受性、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均具有不同特点。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但也可以通过长期渐进的过程有所改变。比如人们只要看到当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歌唱家,一提起某人的名字,看到其歌唱形象,听到其歌唱线条及处理就能准确定位这个人的歌唱气质。如歌手魏启贤的演唱气质纯朴真挚,情真意深,音质优美,行腔含蓄。他在演唱《十里风雪》时,气质恰到好处。

歌唱气质作为一种个人演唱特点,其形成并非唱几首歌或一朝一夕就能练就,它的形成要经过歌唱者长期的艺术追求、艺术审美和艺术实践。如卡拉斯性格坚毅、鲜明,有着如火的激情,因此,她更擅长扮演薇奥来塔、美迪亚、托斯卡、露齐亚等充满性格冲突、戏剧性、心理活动复杂的人物角色。可以说,卡拉斯的气质和性格对其演唱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注意力

注意分为随意注意(也称有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也称有意后注意)两种类型。

随意注意是声乐学习和排练过程中的注意,而随意后注意指已经熟练,可以自动化进行的注意,随意注意可以转化为随意后注意,随意注意是随意后注意的前期阶段。

在声乐学习和排练过程中,学习者在对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进行不断地改造、更新和完善,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演出的要求将新谱、新词、新剧完全记住,这离不开随意注意和意志始终贯穿。在不断地用意志和随意注意赢得知识和技能的进步以及一定程度的背诵和动作的自动化后,随意注意就转化为随意后注意。因此,演唱者应该把在平时训练中所获得的种种体验、技巧与心得都融化为歌唱的潜能和潜意识,使其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来支配自己的歌唱表演和创造,以做到在歌唱表演时全神贯注。

(五)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极其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构成了认知歌唱与发声过程的初级阶段。从认识的一般规律上来说,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这一阶段。演唱者对自己的情绪、共鸣体、气息支持及音位的判断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通过感觉训练,演唱者可以实现对悟性的充分调动,从而对各部分肌肉的协调运动进行更好地调节和支配。

声乐表演与发声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动觉、触觉五种,歌唱与发声感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声音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我们通过动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来感知和认识歌唱,比如通过听觉可以反映声乐语言,通过视觉可以反映舞台形象等。

1.感觉的功能

作为人类认识事物的开端,感觉存在于所有的实践活动之中,可以说,感觉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也是获得声乐知识的主要渠道,在歌唱与发声过程中的一系列复杂心理过程如记忆、想象、思维等的产生依赖于人的知觉,而人的知觉的产生又是以感觉为基础的。在对演唱进行分析时,老师对感觉的描述是学生发生学习的重要方法,而声乐最好的学习方法也是从感觉入手,如共鸣位置、气息支点这些从都要靠感觉去把握。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会用许多不同的生活感觉去帮助学生解决在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和具体困难,学生也通过感觉逐步掌握并建立正确的歌唱方法。

2.感觉的重要性

感觉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并且各种声乐技能的形成也都离不开各种感觉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只有通过感觉,人才能对客观世界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虽然在声乐学习中有着很多前人总结出来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依旧是抽象的,而只有如音乐的感觉、呼吸的感觉、情绪的感觉、吐字咬字的感觉、共鸣的感觉等是具体的,能够对声乐演唱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整个演唱的过程中,除了以上感觉外,歌唱者还有静觉与动觉。静觉是歌唱者在演唱时要保持的稳定状态,当然这种静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歌唱者有静觉之后,还要在静中求动,用“心”来唱,心里是安静的,以平静的心态去理解和表现音乐、语言的各种变化。歌唱的感觉是对歌曲的最初认识,为歌唱的深入认识和高级认识打下了基础,为声乐艺术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信息和材料。

(六)情感

作品的内容描述、内在结构变化、旋律流动起伏、节奏节拍变换、和声伴奏配置、人声音质音色等联合外部的信息刺激形成了歌唱时的情感表现。要想使听众受到艺术感染,离不开歌唱演员真实、准确、鲜明的感情和情绪,并且这种感情和情绪的形成、转折、发展是合乎情理的,有着恰当的温度和火候,并且这种艺术感染在传递给听众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反馈给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歌词与音乐一起共同构建了歌曲特定的情境和情感,成为演唱者情感表现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