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形象性语言及其重要性

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形象性语言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形象性语言,主要是指在声乐表演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深刻地领悟教学的意图,所使用的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联想与想象的、生动而形象、简单直观的有声语言形式。腹部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张力与弹性,既不能过满,也不能过浅。字头“咬”得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歌唱和语言的清晰度,所以,这是一句话或一句歌词开头的重点。

声乐表演教学中的形象性语言及其重要性

所谓形象性语言,主要是指在声乐表演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深刻地领悟教学的意图,所使用的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联想与想象的、生动而形象、简单直观的有声语言形式。在声乐表演教学过程中,形象性语言是一种十分丰富、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有声语言,对各种程度的学生都可以使用这种类型的语言。在声乐表演教学中,通常使用的形象性语言还有以下几种。

(一)关于气息运用

1.呼吸的基本模式

在声乐艺术范畴,人们对呼吸有很多不同的理解。现在我们先通过人体科学方面的常识对呼吸进行重新认识,因为这是我们以后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的基础。

呼吸的最基本模式是下意识反射,即被动地呼吸。人类的所有正确呼吸的模式都属于被动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判断依据为,是否要多些肌肉参与进来。

下面我们对基本的呼吸模式进行叙述。这种呼吸模式除横膈膜以外,只包含有最基本的肌肉运动

首先,人的大脑监控人体对氧气的生理需要量。横膈膜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氧气需求量的调节。如果横膈膜收缩,它就会向下移动,空气就会乘机进入肺部,使胸腔得以扩张,同时也包括胸廓下方活动的肋骨部位。这时,腹部如果处于放松的状态也会一块扩张。胸腔的扩张拉伸了肺和气管的弹性组织,造成肺和气管内负压,于是空气被吸入。

其次,在呼气时,横膈膜就会回到原来的相对松弛的状态,那些已经拉伸的弹性组织和胸廓也因此会恢复到原来吸气之前的轻松状态。

上述的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人体以此来维持体内的氧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这个往返式的呼吸运动帮助人体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这种平衡的状态就叫作动态平衡。

2.气息训练

(1)呼气训练。呼气训练的要求和方法:要有节律、有控制,平稳、均匀、自如地呼气。在进行呼气时,首先需要树立一种呼气的意识,这是因为歌唱的呼气直接关系到气息运用的“持久”与“耐用”,其中呼气的“持久”是指气息不但要吸入深还要用得巧,发声时要能够充分地保证气息持久性作用。通常,初学声乐的人都不太会用气,常常不能够建立起呼气或用气的意识。

在呼气时,控制呼气时的节律很有必要,我们都知道,吸气肌肉群的力量比呼气肌肉群的力量要小很多。所以,一定要在吸气以后掌控气流呼出时的状态,一方面要自如平稳,另一方面要徐缓持久。呼气时,对气息掌控的关键是能否保持胸廓和腰周的扩张状态。这是因为排出肺部所积蓄的气体是受膈肌下沉控制的,气息的下移获得了气流向上的反冲力,以此方式来完成气息的呼出。因此,歌唱者要有意识地掌控膈肌下沉以及胸廓乃至腰周的扩张,保持呼气运动的活力,如此才可以更自如地做呼气运动。

在呼气时,呼气的力度要恰当,控制气息的流出感,不能把气息用力压住,这样就会造成气息的“僵硬”。与此同时,还应该防止吸气“过满”,因为这样会造成呼气失去活力。

练习使用吹纸片的呼气方式。把一小张薄纸片放在墙上或垂直平放于手掌中,训练者深吸口气,之后对准纸片轻柔地送气,要做到用气抵住纸片不让纸片落下。训练时让纸片保持的时间越长越好。

练习使用吹蜡烛的呼气方式。深吸一口气并把气息控制住,对准蜡烛的火苗轻柔地送气吹,要做到把火苗吹倒但不能吹灭,这时要保持气息十分的集中,力度和速度也要比较均匀,这种训练所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

(2)吸气训练。吸气训练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训练深吸气的方法,要能够做到部位深,气量大。吸气时,要求训练者做到双肩自然放松,不能出现耸肩的现象,要能够从容地扩展两肋,使横膈膜能够下沉,以此来增大胸腔的吸气空间,借此达到最大的储气量。但是,胸部的起伏不应该出现太大的变化,同时还应该注意动作不能太大,以至于对均匀的吸气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吸气时,口、鼻都应该一起吸气,吸气要深,要有一种吸到肺底部的感觉,这个时候要将横膈膜降到最低,为储存气息的胸腔作好充足的准备。

在吸气过程中,需要做到吸气十分轻巧、平稳、自然、柔和,吸气过程中不应该出现气息声,不需要有强制性的吸气感觉,要能够分清深吸气与强吸气之间存在的明显区别,二者之间不能画等号。腹部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张力与弹性,既不能过满,也不能过浅。

在吸气过程中,腹部的肌肉应该向小腹的中心进行靠拢。所谓的“气沉丹田贯三腔”,主要就是指在吸气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好气息是通过口鼻腔、咽腔等吸进去的畅通感,同时还应该满足气息下沉的贯通需求。

站式吸气方式的练习:在进行呼吸训练时,要求全身放松,做深呼吸按照“1、2”吸气,“3、4”呼气,“5、6”吸气,“7、8”呼气的方式作循环练习。同时,还应该切身体会到深呼吸在吸气过程中的特征,做到节律相对自然,变化比较平稳——长短、快慢、松紧、上提、下松自然适度。

坐式吸气方式的练习:对歌唱练习者来说,这种练习要求他们能够端正地坐在椅子的前部,上胸部则需要稍微向前倾,小腹微微收缩,根据站式的方法吸入气息,同样采用“1、2”吸气,“3、4”呼气,“5、6”吸气,“7、8”呼气的循环方式进行训练。同时还应该体验、感觉坐式中的吸气特点。(www.daowen.com)

卧式吸气方式的练习:要求在进行练习时身体需要平卧、放松,双手要自然地轻放于腹部,用口、鼻根据节拍进行吸气,同时还要感觉到腹部有十分明显的气沉“丹田”的集中感。由于平卧状态下不太容易抬肩,因此对初学运用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学习者而言,则可以比较轻松地体会到吸气的贯串作用。

闻花吸气的方式练习:用“闻花香”的意念进行吸气,练习者深吸一口气,要做到自然、轻柔,体会两肋扩展、横膈下降的感觉。

(二)关于咬字吐字

在歌唱过程中,对每个字音的咬法就好像是大猫用嘴巴叼着小猫移动一样,做到松紧适度。

咬字吐字的过程则如拉弓一般。字头位置不发生变化,字腹则在咽腔念响之后,马上向字头的位置送出去。

字头就是一个字的开始音,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辅音,但辅音并不是不能够延长的,因此在发声过程中也要把辅音咬得利索、短促,着力点应该做到准确无误。

字头“咬”得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歌唱和语言的清晰度,所以,这是一句话或一句歌词开头的重点。找准字头是字音能够被读准确的重要前提,也就是声母在发音过程中要在口腔内阻挡气流所触及的各个部位。通过阻气发声,汉字的字音通常都会被咬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这个就被称作咬字。找准汉语的五个咬字阻气部位,阻挡时则能够构成力度,但是,要运用得相对较为恰当,字音才可以发得比较响亮清晰,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

字腹也称为元音,元音同时还是字的延长与发声的主要部分,因此,在字腹发声过程中应该发得圆润、流畅、富有感情色彩。

发声过程的咬字与吐字主要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它们不但存在较大的区别,而且还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咬字”主要是指来自声母构成发音部位的阻碍,破除了阻碍之后快速地过渡到字腹的一个过程。“吐字”主要是指韵母作为字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韵母的响度和增强歌唱的共鸣、丰富音色的变化都保持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要想使声音变得圆润饱满、共鸣响亮,就一定要很好地掌握住母音的发声方法。

字尾又叫作归韵收音,字尾结束的形式各不相同,有时是以元音结束的,有时则是以辅音结束的,但是不管结束在哪种音上,字尾最终都要归到一个恰当的地方,收得极为自然,收尾依旧需要以气息作为托音,轻柔舒缓地送到头腔中去,声音则应该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

(三)歌唱腔体的打开与通畅

歌唱腔体运用的时候,声音需要竖起来。运用半打哈欠的感觉去歌唱。口腔中仿佛含了一个鸽子蛋一般,但是,这个“蛋”是立起来的。

嗓子就像一扇大门,鼻腔、头腔等人体的其他器官就好像大小不一的窗户,在歌唱时不仅要将大门打开,同时还应该将大小的窗户全都打开,这样才可以保持声音的通畅、通顺。

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感觉好像是高大一点儿,胖了一圈儿,同时感觉躯干好像是张开飞起来一样。不要“旱地拔葱”,要做到“遍地开花”才能将歌曲唱好。

歌唱者如果捏紧脖子,卡紧喉咙来唱歌,听起来就像是骑自行车的人在用脚努力地蹬脚踏,手却捏紧了车闸,尽管脚用了很大的力气,但是车却仍然跑得较慢。

(四)关于喉头稳定

喉头就仿佛是一个提琴的“马子”,如果“马子”来回地活动,那么琴就不能拉了。需要体会到喝水以前一瞬间的动作要领,吸着唱,喉头长在胸口的位置,每一个音都像是从这里发出来的一样。

(五)关于声带

在声门附近,存在一块肌肉,这就是声带,人们在进行歌唱的时候,嗓子处的肌肉越放松,就越能将嗓音自如地运用起来,如果越想着可以对它实施保护,则就越容易受到限制,也就越不能自如地进行发挥。比如琴弦在振动时,你一碰它,振动就乱了。

在研究发声机制时,声带是研究最多的部分,因此,有关声带的功能等文献的著作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和嗓音有关的文献。而且,医生们也会在嗓音初诊的时候通过观察声带的外观及其活动情况判断声带的好坏。因此,在声乐领域内对声带的重视和强调是显而易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