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乐艺术理论研究:体裁形式与时代文化思潮的反映

声乐艺术理论研究:体裁形式与时代文化思潮的反映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声乐的形式和体裁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并反映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中的思想和感情,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为人民所喜爱的优秀作品。声乐艺术在不同的时代起到的是体现时代风貌、反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积极作用,而声乐的体裁与形式,则是声乐具体体现的形式和类别。

声乐艺术理论研究:体裁形式与时代文化思潮的反映

声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一种客观反映,而每一种声乐体裁与形式的出现,都隐喻着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出现。

就中国而言,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第一阶段是以学堂乐歌体裁形式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这种体裁形式的产生,与当时社会文化关系密切。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要求废科举、办学堂、变法维新已成为中国大众的一致呼声。一些从日本或欧洲留学归来的学子,在国内新学堂开设乐歌课,教唱新歌,当时称为“乐歌”,后来音乐界将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体现出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通过学堂乐歌的传唱和以学堂乐歌为主的学校音乐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可以说,这种歌唱形式具有深刻的启蒙意义,集中体现了以科学、民族为旗帜,冲击封建思想、文化,探求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的潮流,标志着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始。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绍了五线谱西方音乐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为我国培养造就了一批传播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人才;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为我国后来蓬勃发展的群众歌咏运动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新民歌”,代表了近代中国民歌主体风貌,反映了时代前进的方向。许多音乐工作者用传统民歌曲调填词、改编和创作,使新民歌在群众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曲、电影歌曲等体裁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音乐中影响最大的是抗日歌曲的创作和群众歌咏活动,而这一时期群众性的爱国音乐活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很长的一次,人们称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这一时期独唱、合唱歌曲出现了许多好作品,如赵元任创作的独唱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冼星海创作的合唱歌曲《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同时,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战斗风格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群众歌曲通过电影唱片等途径迅速广泛地在全国传播,引起强烈的反响。抗日歌曲的创作和群众歌咏的深入展开不仅对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起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而且成为抗日文化战线极为重要的一翼。它直接促进了富于时代气息、战斗精神的群众歌曲等体裁的形成和成熟;它使自学堂乐歌以来确立和普及的集体歌唱形式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它推动了多种风格形式的歌曲创作和歌曲大众化、民族化的探索;培养了一批歌曲创作和歌咏活动的骨干。这对当时及其后整个中国音乐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颂歌题材的独唱歌曲在根据地、解放区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新生活中对人民军队共产党、根据地、祖国的热爱。郑律成的《延安颂》、冼星海的《黄河颂》等作品在音乐风格和时代精神的创造方面都极富特色,是现代颂歌的代表作,也是解放区军民音乐生活的体现。叙事说唱体裁的独唱曲在20世纪40年代也出现了不少引人注目的作品,如费克的《茶馆小调》把民歌、说唱、群众歌曲等综合运用在说叙之中,形成带有幽默、诙谐和嘲讽体裁的声乐作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声乐的形式和体裁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并反映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中的思想和感情,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为人民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的歌曲创作,在形式和题材上紧密配合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的具体中心工作等,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声乐体裁,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人民公社、学习雷锋以及歌颂领袖、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等歌曲,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阶段所产生的各种风格、体裁的歌曲,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并以极大的热情建设、保卫社会主义新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旋律流畅,具有很强烈的群众性。不仅如此,这些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以及风格、形式等方面也都有所发展。这些歌曲的形式短小精悍、节奏鲜明,但在题材方面更为宽泛,表现了人民欢庆胜利,建设祖国、热爱和平的热情和愿望。(www.daowen.com)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创作中,抒情风格体裁的歌曲也占有很大比重。这些歌曲以其清新、秀丽和富于生机的旋律,歌颂了美丽的祖国和可爱的家乡,表达了人民喜悦的心情和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的愿望。如《歌唱二郎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淮河两岸鲜花开》等艺术歌曲真挚地抒发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有的歌曲至今还成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和深入,人们的生活大踏步地前进。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声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除独唱、齐唱、合唱、领唱、对唱、重唱等传统的表演形式之外,表演唱、联唱、组歌、说唱、组合唱等体裁与形式的声乐作品大势兴起,集中体现了我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发展势态。

声乐艺术在不同的时代起到的是体现时代风貌、反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的积极作用,而声乐的体裁与形式,则是声乐具体体现的形式和类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