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声乐韵味十足,在声乐演唱中有很多色彩化的润腔技巧,这些润腔形成了该地区、该民族独特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风格。这也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舞台演唱和借鉴学习取之不尽的源泉。中国声乐的装饰性润腔常常是“无音不饰,无腔不润”。因此,中国的声乐必须同民族的用嗓吐字结合起来,独特韵味才会浓郁芬芳。
(一)音色变化润腔
情绪的变化和音色的变化,同样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运用什么样的情绪和音色来完成歌曲思想情感内涵的表达和诠释,以获得完美的艺术效果,需要强烈的情感投入和高超的润色加工能力。在声乐中,由情绪变化和音色变化形成的润腔方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哭腔
在我国戏曲唱腔、歌剧咏叹调以及一些创作歌曲中都有大量的运用。由于歌曲情感的需要,哭腔在乐句、乐段中的特殊润腔,会产生催人泪下的演唱效果。在京剧和地方戏等剧种中,都有动人的哭腔唱段。如《江河水》《松花江上》《黄河怨》《蓝花花》《孟姜女》《昭君出塞》《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海风阵阵愁煞人》《恨似高山仇似海》《杨白劳》等歌曲或唱段当中,有哭腔乐句和哭腔唱段,正是由于哭腔的作用,才会使这些音乐产生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2.笑声
歌曲中运用的笑声,是模拟生活中人们真笑的旋律化、节奏化的歌声。如在京剧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结束时的笑声,是典型的笑声润腔技巧的运用,当然还有很多歌曲当中也有笑声的运用。笑声润腔的运用同样是为了表达歌曲思想内容的需要,运用得当无疑会带来十分微妙的演唱效果。
3.花腔
花腔在歌曲中的特点是跳跃、轻巧以快速连贯的行腔,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华丽、出彩的乐段,所以花腔也叫“华彩乐段”。花腔乐句和乐段,表现出一种欢快、轻巧、喜悦、激动的情绪。如在南方少数民族苗族的《飞歌》中,多有花腔唱法的特点。(www.daowen.com)
4.打花舌
“打花舌”既是中国民歌中一种特殊的润腔技巧,也是一种比较难以掌握的高超的发声技巧,它不同于俄语和意大利语中的卷舌音。在中国民间,人们在吆喝牲畜时,有“打花舌”的习惯。花舌在民歌演唱中运用得比较多,如山东民族《我的家乡沂蒙山》《清蓝蓝的水》、湖南民歌《洗菜心》、陕北民歌《对花》中都有花舌音和花舌乐句;另外,东北民歌中也多有打花舌的现象。花舌的运用使歌曲诙谐生动、妙趣横生。
5.打喔嗬
喔嗬响也叫“喔嗬腔”,凡在山区的人们和江河湖海中的船工都喜欢打喔嗬。人们用打喔嗬来宣泄各种情绪和表示某种意图,如排遣孤独、壮胆、解除疲劳、表达喜悦和打招呼、开工、收工时的口令等。打喔嗬主要靠腹肌的力量来控制,气息比较深,喉咙比较开,肌肉比较松,符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对气息与喉咙状况的正确要求。喔嗬在声音的表现上,一般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式,穿透力很强,声音往往在高山峡谷、急流险滩中回荡穿越,此起彼伏,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二)装饰性润腔
音乐旋律有时需要某些音来点缀装扮,使原来的形态更加美化和富有表现力,这些音就叫装饰音。声乐中的装饰唱法有一定的即兴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有修养的民歌、戏曲、曲艺演唱家都有着较强的运用装饰性润腔手法的能力。
装饰性润腔技法有倚音、波音、颤音、滑音、弹跳音、顿音、舌颤音等。有学者将中国声乐装饰性润腔归为22种。此外,还有直音润腔、回音润腔、假声润腔、衬词、衬词润腔、语音润腔等。总之,声乐的润腔艺术,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又有丰富的现代意蕴和审美表现力。它不仅是一种声音的加工和润饰,而且在很多关于声乐方面的问题中,都可以纳入润腔范畴。润腔作为一种歌唱的表现手段,需要发展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新的润腔手法,以适应新的审美需求和发展趋势,这对于声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继承发展声乐,学习和研究声乐艺术的技能技巧,探索和追求声乐的发展道路,了解声乐的艺术特色,在多样化演唱作品中不断提高演唱技巧,才能不断掌握声乐的演唱规律,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