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隋唐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成果

隋唐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成果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坐、立部伎始于太宗,止于玄宗,是唐国力最强盛时期的产物,其演出规模极为盛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的发展中,隋唐时期曲子的曲调和词被固定下来,形成固有的“曲牌”和“词牌”,并经过宋代的发展而被发扬光大。

隋唐时期声乐艺术的发展成果

隋代结束了汉末以来古代中国300多年的割据分裂局面。虽然它只存在了短暂的37年,但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音乐文化上,隋唐时期的音乐,以汉魏六朝以来形成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音乐歌舞为基础,沟通和融会了南北音乐文化。

(一)隋唐的宫廷燕乐

“宫廷燕乐”本来指的是宫廷宴饮时娱乐欣赏的音乐,而“隋唐燕乐”则是汉族俗乐与外国、外族音乐的总称。

1.多部乐

隋唐时期的多部乐,起初是隋炀帝按照宫廷乐队演奏音乐的不同来源,如国内不同民族,国外不同国家,将其分为若干部。“隋为七部乐、九部乐”,唐在隋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情况删补调整为九部乐、十部乐。

隋七部乐大约产生于开皇初年(581年),隋九部乐在大业初年(605年),唐九部乐在武德初年(618年),唐十部乐在贞观十六年(641年)。在隋唐的多部乐中,清乐多指旧有的传统音乐。

2.坐部伎与立部伎

到了当代玄宗之时,他将十部乐改为坐部伎、立部伎两部,不再以地名或国名作为划分乐部的依据。这与当时各国、各民族的音乐长期相互融合有直接的关系。

从规模上看,立部伎最少64人,最多180人;而坐部伎最少3人,最多12人。立部伎场面宏伟,伴以擂鼓,气势磅礴;而坐部伎则幽雅抒情,注重个人技巧。二者在宫廷的地位也有显著差异。

坐、立部伎始于太宗,止于玄宗,是唐国力最强盛时期的产物,其演出规模极为盛大。其作品多为吸收各民族音乐创作的新音乐。

3.唐大曲

唐大曲,是综合器乐、声乐舞蹈为一体并连续表演的大型艺术形式,在形式和规模上较清商大曲有更大发展。燕乐大曲进一步吸收外来音调和艺术形式,丰富和发展了这种曲式,该曲式建构复杂,规模庞大,音乐节奏、速度、力度富于变化。

贞观初年,由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这时占统治地位的大曲是《破阵乐》《庆善乐》《景云河清歌》《乌歌万岁乐等》。其中《破阵乐》又名《秦王破阵乐》或《七德舞》,是一部描写唐太宗四处征讨,建立大唐帝国之功绩的军中乐舞。有一记载,唐太宗曾在立部伎演奏《破阵乐》时亲自擂大鼓,其“声闻百里,动荡山谷”“声韵慷慨”。

到了开元年间,由于国势强盛,统治阶级开始纵情声色,求仙问道,社会各种矛盾逐渐显露出来,这一时期的大曲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有歌颂唐玄宗自潞州夜半入京诛韦,举兵夺取政权的《夜半乐》,有描写唐玄宗梦游月宫见到仙女嫦娥的《霓裳羽衣曲》等,也有表现不满和愤怒《伊州》《何满子》等。

唐玄宗之后,李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这一时期,除宫廷中的少数作品外,其他如《定难乐》等都是各地节度使命令当地“衙前乐”里的乐工们创作的。在众大曲之中,以《南诏奉圣乐》和《葱岭西曲》较为突出。

大曲的结构分三大部分,其结构形式如下:散序,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

散序的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不歌不舞;中序、拍序或歌头一般为慢板,节奏比较固定,且以歌唱为主,器乐为辅;破或舞遍则以舞蹈为主,器乐为辅,有时也有部分歌唱片段。(www.daowen.com)

唐大曲歌词多采用当时诗人的五言、七言绝句中的半阕加以编排而成,往往一曲中选用了数人的诗篇,其内容也不一定关联,只是取其诗的意境而已。

(二)隋唐的民俗音乐

1.曲子

隋唐五代的曲子是指流行于村镇、集市,广泛用于填词的民间常用曲调。而为曲子所填的词则称为“曲子词”。

自隋代开始,曲子就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杨柳枝》是隋代曲子的代表,唐代白居易曾用它填过八首词,其中一首词为:

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曲子发展到唐代,已经变得和一般民歌一样可以单独清唱了,还经常被用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曲子的发展影响了音乐新形式和诗歌风格的变化。

在《敦煌歌辞总编》中,一共收入1300余首曲子词,涉及的内容也相当广泛。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所藏的敦煌卷子谱(或称敦煌乐谱),有25首乐曲的曲谱和曲名,其中还标有非曲名的“慢曲子”“急曲子”“又曲子”。

曲子的结构形式多样,一般以单遍的只曲为主,也有用前后两个单遍合成的“双阕”等。曲子词大部分为长短句。

曲子主要有以下两种创作方式:一是为已有的曲调配上新词,叫作“填词”;二是为已有的歌词创作新的曲调,叫作“度曲”。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的发展中,隋唐时期曲子的曲调和词被固定下来,形成固有的“曲牌”和“词牌”,并经过宋代的发展而被发扬光大。

2.变文

讲唱的底本就叫作“变文”。“变文”指的是一种散文和韵文相间的讲唱体裁,主要作用是使佛教经文变得通俗易懂。

变文的韵文通常以七言四句为一段,也有五言、六言的,有的先由散文叙述一遍故事内容,然后再以唱文重复一遍。并在写本中注有与音乐的声腔、唱法有关的术语。变文的内容主要有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变文对我国说唱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并对后世的戏曲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