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岭头村的大王宫是在原大王宫的桩根基础上修建起来的。
原大王宫建于道光六年(1792),可惜现在并没有任何的照片留存经过200多年的时光,想来应该也是破败不堪;还好还剩下一块石碑,静静地站在大王宫的旁边,上面纂刻着道光六年的捐资者的名字,字迹依然清晰,留给我们去回忆和解读。
二
如今的岭头村大王宫重修于1992年,落成于1994年,规模宏大,坐东朝西,占地1100多平米。大王宫主体建筑中的布局依次为文化宫、戏台、办酒场、老人活动中心、通天府,在大王宫北侧毗邻相连的有祖厅。
大王宫门口有对联两副:一是龙舞麒麟山风调雨顺,溪流江海水国泰民安;二是岭钟碧水遍地带草秀,头点城山满堂履声高。这两幅对联涵盖了岭头村郑氏来源于福州城山,村庄位于龙溪境,坐落于麒麟山前、上洞江畔,祠堂堂号“带草堂”等许多信息,算是颇具匠心。
同时,大王宫南侧还有厨房、停车场等附属设施,除了方便村民安排红白喜事,也方便村民观赏闽剧等传统剧目。而在闲暇时,这里更是村中老人们的休闲活动场所。
大王宫里还有两块石碑,一块石碑复制了道光六年(1792)的旧石碑,并加了一段话(标点符号为编者所加):
“我郑氏溯源河南,晋永嘉伍年入闽,宋开宝年间卜三山南郊城山,于清顺治年间徙岭头。世以礼义忠孝传家。为承祖德,乡人喜乐事,于清道光六年,择胜地麒麟山南,鼎建大王宫。兹将乐捐芳名开列如左。”
另一块石碑则是纂刻着1992年的捐资者的名字。我也谨将新石碑上的一段话抄录于此(标点符号为编者所加):
“岭头郑氏源于河南中洲,公元三一一年入闽,宋开宝年间卜居福州南郊城山,清顺治年间徙长乐岭头,迄今三佰捌拾余载矣。宗族蕃盛,孙枝繁衍,已壹拾玖世。历以礼义忠孝为训,不乏贤良世代,荣魁名扬华夏。一九八九年独立为村伊始,逐步人文发达,经济繁荣。近年吾村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生富裕,为承祖德振家声创伟业造福后人,爰于一九九二年秋,于胜地麒麟山南大王宫原址改建礼堂,名曰“岭头文化宫”,蒙各有关单位鼎力支持,侨胞乡人同心同德乐捐资助,于1994年12月竣工。占地面积壹仟壹佰余平方米,耗资陆拾余万元。兹将献资芳名刻列如左,以垂千古。
一个家族的延续和发展就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棒传一棒。
在大王宫里,郑氏家族、郑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旧两块石碑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要不忘初心,走再远的路,都要记得从哪里出发。(www.daowen.com)
三
大王宫毕竟是一个与信仰有关的场所,因此通天府的香火非常旺盛。
通天府侍奉着华光大帝,庇护着岭头这一方百姓。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华光天王、马天君、马王爷、马华光、马神,系道教护法四圣(关羽、温琼、马华光、赵公明)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三只眼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是火神的象征),民间称之为“马王爷三只眼”。
据村里老人说:岭头郑氏先祖,还没迁来岭头村的时候,四处贩养鸭子,一直居无定所。有一天,先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手持白扇、面目清秀的老者对他点头微笑。他想上前询问,不料梦就此惊醒。后来有一天,这位郑氏先祖来到了岭头村,忽然雷鸣电闪,大雨倾盆。他急急忙忙躲到路旁一座小庙里,小庙不大,殿中神龛上供着一尊大王。他先是一愣:好生面熟,好象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时又记不起来。满怀着好奇,他爬上供桌仔细端详,发现与梦中的老者十分相像。郑氏先祖再一看这小庙,却是华光大帝庙。这时他才明白原来是华光大帝指引他来此定居。于是,他就在岭头村盖厝养鸭,逐渐形成一大家族。后来,族人就在麒麟山南侧建造了通天府华光大帝庙宇,数百年香火不绝。
四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岭头村大王宫的高照,上面依次写着:龙溪境通天府华光大帝、于山王天君、水部尚书公、五位灵公。除了我们熟悉的华光大帝和五位灵公,让我们诧异的莫过于于山王天君和水部尚书公。
王天君,又称王灵官,额间一目,以铁鞭为武器,能驱邪治病,普渡众生,有“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的赞誉。明永乐皇帝朱棣笃信王灵官,下旨全国各地敕建“天将庙”。而在福州,王天君的传说则更是传奇。传说,靖南王耿精忠重修于山道观时,一改俯首听命的王天君像,使之变成“赤红脸膛,虬须怒张,三目圆睁,金身披甲,举鞭伏魔”新王灵官像,特别是王天君左手做个伸出中指向前状,意思是对清廷说“你算什么东西,吃我一鞭”。靖南王耿精忠后来果然起兵抗清。同时在岭头村还有“原来的罗姓村民被清朝灭族”的传说,因而通过岭头村的郑氏对王天君的信仰也许能找到岭头郑氏迁居的密码。
水部尚书公,即南宋抗元英雄陈文龙。明永乐六年(1409),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同时,明清时期,历朝皇帝都委派官员率册封团赴琉球(今冲绳)、台湾册封当地官员。册封团在海上行船为祈求平安,将陈文龙立于船中祭拜。由此,就有了“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之说。岭头郑氏在清朝并无族人做官,更无族人率册封团前往琉球(今冲绳)、台湾,为何会有对水部尚书公的信仰,也给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空间。
五
敬神如神在。
人民群众对华光大帝等诸神的祭礼,我想,应该正是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寄托了老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