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发展史:激情与理性的两极性

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发展史:激情与理性的两极性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体考察中国现代各教育社团,它们的理念和行为明显显示出两极性,其中有类似少年中国学会、国家教育协会之类激情迸发的一端,也有中国科学社、中国物理学会之类稳重理性的一端,其他教育社团则在以激情与理性为两端的这根轴上处于不同的位置。教育社团在激情与理性上的这种社会定位使得它们在比较多的情况下以比较温和的社会中坚面目出现。

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发展史:激情与理性的两极性

救亡图存是中国众多教育社团产生的强大内驱力,在中国现代教育社团中,必然不乏激情冲动。整体考察中国现代各教育社团,它们的理念和行为明显显示出两极性,其中有类似少年中国学会、国家教育协会之类激情迸发的一端,也有中国科学社、中国物理学会之类稳重理性的一端,其他教育社团则在以激情与理性为两端的这根轴上处于不同的位置。

从建立的原因与背景上看,通常在一些运动中建立的教育社团,如全国教育独立运动会、收回教育权运动会显然是激情满满。这些社团的冲击力常常猛烈强大,但很难持久,导致社团的存续期不会太长,随着相应的运动结束,激情回归冷静,该社团的使命也就完结。

相对而言,关注点在一些教育的专业问题上的社团比较理性,如中国科学社、中华学艺社等。这样的教育社团比较理性,存续的时间也就较长。而关注教育社会问题的教育社团,如关注教育的政治方向、经费问题、社会问题、管理问题的社团激情的成分就多一些,它们的存续时间就较短。

从参与成员看,学生社团通常比成人社团有更高的激情,成人社团比学生团相对理性。但在不同学生社团中也有激情和理性的差异,比如在整体上学生社团激情较高的情况下,叶企孙等人在清华学习期间建立的科学社就相对比较理性,在章程中明确社员遵循“不谈宗教、不谈政治、宗旨忌远、议论忌高、切实术学、切实做事”的宗旨。当时一些以成人为主体的教育社团都没有这个全部由学生为成员的科学社那样理性。

参与成员的知识层次和所从事的专业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社团的理性与激情状况。通常成员的知识层次越高,社团就越理性;知识层次越低,激情的成分就越多。专业方向上越是偏理工科,理性的成分越多;越是偏人文学科,激情的成分越多。这里面当然存在少数人文学者是高度理性的。除了少数明显偏文或偏理的教育社团能够一眼就能判断其激情与理性偏向,通常教育社团中的成员是各种知识层次的人都有,各种专业方向的人都有,就需要看各种人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哪种人起关键性作用。

激情很高的社团,往往由于缺乏理性而具有不稳定性;理性的教育社团,又会存在因为激情不足而缺乏内部凝聚力的问题。健全的教育社团常常是那些既有激情,又有理性,能以理性驾驭激情,刚柔并济的教育社团。中华职业教育社、生活教育社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就具有这些特征。(www.daowen.com)

单从激情或单从理性角度看,教育社团的激情是高于当时整个社会普通人的激情的,教育社团的理性也是高于当时社会普通人的理性的,所以无论在何处,教育社团都是当地激情与理性偏高的人群的结合。正是这种特征使得教育社团观察问题较其他社会成员敏锐,社会责任感高于其他社会成员,在当时当地社会中发挥着先锋、表率作用。

从与其他类型的社团比较看,教育社团比政治社团少些激情,多些理性,这是由教育社团的相对专业性决定的。与商业社团相比,教育社团又多些激情,少些理性,没有商业社团那样注重考虑切身利益。教育社团在激情与理性上的这种社会定位使得它们在比较多的情况下以比较温和的社会中坚面目出现。

而某个具体的教育社团,常常又是激情与理性并存的多面体,具有激情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而且某个教育社团的激情与理性状态是随其内外因素变化的:当内部理性成员强势,或在某件事上理性意见占优势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偏理性。相反,当激情在内部占据优势的时候就会表现为偏激情。在外部条件比较有利于教育社团发展的时候,该社团会显得更为理性;当外部条件出现危及社团生存和发展的情况时,该社团会变得更为激情。这两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相互转换,往往一个教育社团由激情转向理性,或由理性转向激情仅仅由于某一件事发生。

总体上,1900 年到1949 年间的教育社团中一大半属于激情多于理性的社团,真正称得上理性的教育社团是很少的,这种状况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相对较强的动力,却在这种变革中未能提供足够多或足够深刻的学理支撑。由激情推动的变革不少在激情退去之后消失或还原;由足够深刻学理推进的教育变革才能保持可持续,乃至进一步深入。不能不说,中国教育社团的过于激情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社团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不能忽视的是,还有一些教育会之类的教育社团既没有太高的激情,也没有多少理性,主要原因是它们不能自主,因而缺少激情与理性的自主选择和自然表达,在行政部门的控制下显得比较“稳重”矜持,实质上是看行政部门乃至某个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脸色行事,有时也发出告示表达自己的激情,或以各种形式表现自己的高度理性,实质上表现出的是具有较强的工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