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可查到的文献,纯教育社团的建立当是1902 年后的事。当时地方上正兴起建立学堂,朝廷正酝酿建立学制,派遣游学,社会上教育思潮涌动。
1902年4月15日,由蔡元培、黄宗仰(乌目山僧)、叶瀚、蒋智由、林獬等议定并发起中国教育会,27 日,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正式成立,蔡元培当选为事务长,王慕陶、蒋观云、戢翼翚(元丞)、蒯寿枢等被举为干事,设本部于上海泥城桥福源里,并定“置支部于各地”,5月4日邀江浙各地同志赴沪开成立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教育会”命名的组织。
中国教育会在其章程中道:“本会以教育中国男女青年,开发智识而增进其国家观念,以为他日恢复国权之基础为目的。”[13]次年中国教育会对其章程做了修改:“本会以教育中国国民,高其人格,以为恢复国权之基础为目的。”其中不变的是,中国教育会以改造中国为政治目的提倡教育,为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办教育,直言“我等理想的国家决非俄罗斯决非德意志”,“我辈欲造成共和的国民,必欲共和的教育,要共和的教育,所以先立共和的教育会”。[14]
有人将中国教育会描述为“表面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认为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会,而是一个政治性社团[15]:
当民元前十年壬寅,正值义和团乱后,清廷亦知兴学之不容缓,明令各省开办学堂。而国中志士,鉴于清廷之辱国丧师,非先从事革命不可。但清廷禁网严密,革命二字,士人不敢出诸口,从事进行,更难著手。是年三月,上海新党蔡孑民(元培)、蒋观云(智由)、林少泉(獬)、叶浩吾(瀚)、王小徐(季同)、汪允宗(德渊)、乌目山僧(宗仰)等集议发起中国教育会,表面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
中国教育会内部有激烈、温和两派,“激烈派主张以学校为革命秘密机关,蔡孑民主之;温和派则以名实应求相副,不如纯粹办教育,培养国民,叶浩吾等主之”。在其几起几伏的存续期内,成员多则百余,少则十数。
中国教育会设立了教育、出版、实业三个部,预备设立男女学堂,编印教科书、教育报,创办商店、工厂、公司。其中教育部又分男女二部,会中的激进分子成了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中坚力量。1903年章程修改后增设社会教育部,以“提倡政论,改良风俗,凡书报、演说等事隶之”。创办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和改造《苏报》是中国教育会最为显著的三项活动。
蔡元培等当初议定成立中国教育会主要想专门编订教科书,后来的发展超出其预想。时任驻日公使蔡钧禁止各省私费留日学生学习陆军,吴稚晖、孙揆等因率众到使馆请愿被押解回国。1902年8月13日,中国教育会在上海张园开会欢迎因“成城入学”事件中被日政府驱逐回国的吴、孙,并由他们在会上报告东京留学风潮经过。22日,继续开会时提出“此后留学生由中国教育会报送,不归公使主办”,自设学堂,不必赴日留学。1902年11月14日,上海南洋公学学生因受校方压制发生“墨水瓶事件”而集体退学,16日学生请求中国教育会以及该校特班主任又是中国教育学会事务长的蔡元培协助。21 日中国教育会开特别会议,决定建立共和学校,由蔡元培任学校总理,吴稚晖为学监,黄炎培、蒋智由、蒋维乔等为义务教员,后定名为爱国学社。爱国学社又办爱国女学,常熟支部办有塔后小学,吴江支部创办同里自治学社,吴县(今吴中区)创办吴中公学社,杭州创办杭州公学社,还拟设绍兴教育会,规模悉仿爱国学社。会员还为《苏报》撰文,宣传“振兴学务”“救国保种”。
1903年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分立。爱国学社成立后迅速扩大,以致不少学生不知道爱国学社的母体乃是中国教育会。1903年5月,中国教育会在张园开会,有人提到“学社即教育会之一部分”,学生大哗,他们在自办的刊物《童子世界》上刊出《爱国学社之主人翁》的文章,针锋相对地说,“爱国学社之主人翁谁乎?爱国学社者,爱国学社之爱国学社也”,标志着中国教育会孕育的爱国学社要与母体公开分裂。1903年6月1日,《苏报》刊登了中国教育会的广告,声明该会通信地址是“大马路泥城桥外福源里二十二号中国教育会”,特别强调“切勿误寄爱国学社”。1903年6月13日晚,爱国学社召开评议会,讨论会与社谁为主体,爱国学社代表认为学社为独立机构,不受教育会教导。蔡元培、黄宗仰主张“听学社独立”,双方不欢而散。1903年6月19日,爱国学社社员发表《敬谢教育会》一文,宣布独立;25 日黄宗仰代表教育会在《苏报》发表《贺爱国学社之独立》,教育会与学社正式分立。也就在1903 年,由于《苏报》介绍爱国学社社员邹容所著的《革命军》,导致《苏报》被封,爱国学社被禁止活动。
中国教育会在上海设立总部,在江苏常熟、吴江同里、浙江嘉兴等地建立支部。在中国教育会的影响下,江西、浙江、福建、四川、广东、山东和湖南等省也纷纷成立教育会或教育研究会。这些教育会或承认中国教育会的中枢地位,或派人与之联络,然而中国教育会基本局隅于上海一带,与这些地方教育会并没有多少实质性联系。[16]1904年6月,中国教育会第三次修订章程,增设军事教育部,“凡体育、武备学校等隶之”。中国教育会同里支部则组织军事讲习会。
1906年秋,由于温和派与激烈派分歧日增,未能得到合理的调整,温和派试图建立纯粹教育教学机构而此愿未能实现;激烈派则将重心转向光复会和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上,教育会已无形解散,在沪会员不过数人,不再能开会,于1907年停止活动。
1903年5月11日,以中国留日学生为主,在日本东京建立了军国民教育会,不久上海也建立了军国民教育会,该会是一个兼具政治与教育二重特征的社团,有可查的会员208 人。在组织上它由拒俄义勇队、学生军演变扩张而来。它所崇信的理念由日本的军国论和梁启超的国民观组合而成,其理论源头是斯巴达的全权公民军事制度和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铁血主义,主张通过对社会和国民生活的军事化实现对内镇压被统治者,对外争夺区域霸权。(www.daowen.com)
当时军国民主义倡导者要求:第一,社会成员按军事编制进行组织,认为以军人精神组织就不患不爱国、无公德;第二,对全体国民实行军事教育和训练,以增强体质,国家以军事组织统一国民意志和行动,消除一盘散沙状况,以实现国强民健,争取民族平等,挽救民族危机。当时知识界提倡军国民主义除了反对外强,还要求变革专制制度,使民众由臣民进化为现代国民。因此军国民教育反对奴化教育,主张“陶铸青年之才力,使之将来足备军国民之资格”。养成军国民似的主人翁,“夫主人翁之资格者,即军国民之资格也”。[17]简而言之,军国民就是尚武加民主。由于这一倡议切中中国时弊,认同并鼓吹者甚众,将它贯彻于行动就是军国民教育。
得悉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成立,主要由爱国学社师生参与的抗俄人士组成的上海义勇队支部也于5 月中旬改称军国民教育会,成员96 人,在清政府的镇压下,爱国学社与中国教育会内部产生矛盾冲突,爱国学社于7 月瓦解,上海军国民教育会也宣告结束。
两地军国民教育会建立后,除开展募集经费等活动外均进行了军事训练。在东京,从1903 年5 月18 日起,射击、体操、讲习各科训练陆续开始,射击在日本体育会里进行,每周打靶一次;讲习则由学生中的4 位见习士官轮流讲演战术、军制、地形、筑城、兵器等课程,女会员学习救护。
上海军国民教育会每月到张园开演说会一次,从5 月中旬开始,一律开始学习兵操,早晚各一次。
集会演说是军国民教育会启蒙宣传的重要形式,学会成员分散到各地倡扬革命。军国民教育会会员在兴办学堂、普及教育方面做出各种努力。有黄兴、苏子谷、翁浩、陈介、秦毓鎏、谢晓石等人任教的长沙明德、经正、修业、实业等校,刘钟和、秦毓鎏、费善机等人创办的丽泽书院,林砺任教的同里自治学社,陈独秀任教的安徽公学……该会成员的教学活动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直隶、江苏、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湖南、云南、江西等十几个省份。
东京军国民教育会成立时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在派出特派员回国试图获得清政府认可不成,反遭疑忌压制的情况下,7月5日在东京举行的欢迎特派员东归的全体会员大会上,秦毓鎏等15 人提出将宗旨改为“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主主义”,公开打出革命旗号,遭到王璟芳等人当场反对,于是矛盾公开,王璟芳受到清廷重用。面对清政府的高压,另一部分学生踏上革命道路。军国民教育会不能继续维持。
国学保存会是当时另一个教育社团,1903 年冬天倡议于上海,1905 年初正式成立,浙江人章炳麟、诸宗元、马叙伦是骨干成员,由邓实、黄节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国学保存会简章》规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活动方式是将自己的著述捐给会里,“入会毋需捐金,惟需以著述,或自撰,或搜求古人遗籍,或抄寄近人新著,见赠于本会者,即为会员”。有鸡鸣风雨楼作为会员讲学的地方,每月一次,也可讨论。该会设有藏书楼,每月出《国粹学报》一册,刊发外面投赠的文字著述,并寄赠作者《国粹学报》原报一份。1907 年又创办《国粹丛编》,后来又将前述内容编成《国粹丛书》共60余种。国学保存会一直活动到1912年春天,此后即少有活动。[18]
上海是各种教育社团集中产生地。1904 年,上海教育界发起成立沪学会,以研究学术为宗旨,以小南门普陀禅院余屋为会址,附设义务小学、体育会及补习夜课,1906 年迁至城外赵家湾。1904 年高寿田、杨聘渔等发起成立群学会,以研究学术提倡教育为宗旨,会所在中华路492 号,先后附设聋哑学校、幼稚园及义务教育实验小学。1905年教育研究会在城内刘公祠成立,附设体操游戏传习所。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1905 年成立的江苏学务总会,设会址于上海南市西门外方斜路,该会另在南京设分事务所。江苏学务总会以“专事研究本省学务之得失,以图学界之进步,不涉学界外事”为宗旨,是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教育会。在江苏学务总会的影响之下,其他各省也纷纷设立学会,较为著名的有安徽学会、芜湖学会、长沙学务总会、皖南学会等。
与此几乎同时,随着军国民教育的提倡,1903 年,革命党人、光复会领袖徐锡麟在绍兴府学堂担任体育教师,创办了体育会;浙江嘉兴仿效日本成立竞争体育会,1905 年绍兴成立体育会,上海成立商团体育会;1906 年杭州建立体育会,苏州建立商务体育会;1907 年广东建立松口体育会;1908 年重庆建立体育会,1910 年建立精武体育会;1911 年湖南成立体育会。截至1911 年,全国各地成立与军国民教育相关的教育会40余家。[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