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民体育会自1979年复会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通过1980年的51周年庆典、1983年“足球年”和“三杯”晋京庆功会、1984年55周年庆典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领导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强民体育会的声望和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达到新的高度。这说明,强民体育会的悠久历史和深厚足球文化底蕴使她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强民体育会的发展历程肯定有其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为此,强民体育会决定编辑出版一本强民体育会成立55周年特刊——《强民足球》。
时任《梅江报》(《梅州日报》前身)副总编辑蓝凤翔和当时在梅县文化馆任职、后上调广东《武林》杂志记者张远安,在1979年强民复会伊始,就从抢救历史遗产的高度,建议老会长温集祥将强民半个多世纪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通过口述的方式记录下来,他们俩为他录音,后将录音整理成文,再由温集祥复核。根据这份最完整、最翔实的强民历史原始资料,温威光和蓝凤翔合作撰写了近4万字的《强民足球风云录》,以章回体的形式,把强民半个多世纪球场内外的风风雨雨,历史地、真实地、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作为55周年特刊的轴心文章。
强民体育会主编的杂志
强民体育会55年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一部开展足球运动的历史,她的声望和光辉,也主要来自足球场上的业绩。强民体育会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对梅县(梅州)、广东乃至中国足球的贡献,是与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在内的众多热心支持者分不开的。因此,梅县强民体育会的发展,也是人们热切希望振兴足球之乡和中国足球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一种体现。所以,编辑出版《强民足球——梅县强民体育会成立五十五周年》特刊,就是作为强民体育会的一个里程碑,尽可能记录其间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和资料。
欣然为《强民足球》特刊命笔题词的有中顾委委员、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公安部部长刘复之,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全国侨办副主任连贯,全国政协常委叶道英,国际足联执委霍英东,国家体委球类司司长李凤楼,上海政协主席李国豪,上海侨办主任张持平,广东省委科文卫体副主任梁集祥,广东省体委主任魏振兰,乡贤丘克辉、吴清葵、卢伟良、郭翘然、李国平,梅县地市领导李国瑶、徐丹华、陈槐珍、罗汉明、杨漾光,海外华侨和港澳知名人士刘锦庆、曾宪梓、罗焕昌、熊德龙、陈云康、温鸣剑等。
梅县地委宣传部部长罗滨为特刊作七绝六首:
绿茵劲旅火中生,强国强民立意深。
五十五周华诞日,喜闻岭海贺捷声。
当年陌巷起雄兵,斩将擎旗敌胆惊。
今日欣看天地阔,足坛风雨作干城。
光荣传统树红旌,苦练技能众志成。
百战扬威闻内外,球迷四海说奇兵。
高楼百尺起基层,万里征途跬步行。
唯有今朝能执着,娃娃少小亦球星。
风云变幻论球经,众说纷纭输与赢。
贵又兵家真战略,青山越过又危巅。
足坛照耀一明灯,几许球星著远声。
冲出亚洲存厚望,称雄世界盼飞升!(www.daowen.com)
嘉应学院中文系主任杨冀岳,了解强民体育会光辉历史后,也兴致勃勃写了一首“新乐府”:
阴那山高梅水长,人人赞誉足球乡;
绿茵孕育英才出,五五华年战绩彰。
创业艰难怀壮志,红旗指引鹏奋翅;
冲破难眠赤县天,春暖花开迎新纪。
峥嵘岁月岂能忘?爱国强民意义良;
振兴中华肩重任,光荣传统竞发扬。
团结攻关期进取,培养新秀远飘香;
冲出亚洲争世界,炎黄裔胄喜腾骧。
齐努力,建丰功;奋发向前不放松!
海外侨胞伸助手,台湾港澳多弟兄;
同德同心襄伟业,伫看“三乡”鲜葩吐艳红!
时任嘉应学院中文系主任的杨冀岳先生(1922—2003)
梅县强民体育会编辑出版《强民足球》纪念特刊,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各路“名记”纷纷撰稿,如中国新闻社记者胡殿芳、赖良,体育报社记者邱镇祁,新体育日报社记者黄冈,广东人民出版社记者何启光,羊城晚报社记者苏少泉、范柏祥等,他们以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对民办体育组织的性质、作用及强民体育会的生命力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分析。
比如新体育日报社记者黄冈,以《这个民办体育组织为何生命力强?》为题,探讨强民体育会生命力强的原因:一是有不小的贡献,二是有好的骨干,三是有好的工作,四是有群众的支持。30多年前记者的见解,对今天足球改革发展创新思路仍有参考价值。
1985年金秋时节,温集祥主动请辞,将强民大印庄重地交给接任会长——时任梅县体委主任张启鼎。图为交接现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