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角色是集社会性与交际性于一身的,是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在主持活动中主持人其实是信息与受众之间的中介人物,主持人要想把信息更好地传递给观众,是需要讲求话语策略的。因为主持人面对的受众是不同的群体,所以在语言上要做到“话语共通”。简单地说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并不是说主持人要圆滑世故,而是因为受众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不同,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就需要不同的说话方式,即话语策略。
一般来说,主持的话语策略有四个特点:传媒机构的视野、专家的深度、主持人的独特角度和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首先,从语言内容方面来说,主持人应该以传媒机构的视野和专家的深度,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其次,从主持人独特的角度来说,主持人心态要平和,主持人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以比一般受众仅仅“略高一筹”“领先半步”的平等心态和受众进行交流。再次,从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上来说,不同群体的受众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方式不同,如果主持人在讲同样的内容时有意识地“换个说法”,使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述,受众可能更容易接受。
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说:“每个民族都有两种哲理:一类是学究式的、书本的、郑重其事的、节庆才有的;另一类是日常的、家庭的、习见的。这两种哲理通常在某种程度上彼此接近,只要谁想描写一个社会,他就必须认识这两种哲理,尤其是必须研究后一种。”所以,主持人如果在主持活动中,以一种通俗的、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话,信息传播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焦点访谈》的主持人敬一丹做过一期题为《在沙漠边缘》的节目,在节目中她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讲述了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严峻现实。在节目快结束的时候,敬一丹在一个农家小院里和一位妇女拉起了家常。敬一丹问这个妇女怀里抱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妇女回答说叫“沙沙”。敬一丹接着问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妇女回答说,这里出门是沙,进门还是沙。然后敬一丹又问站在旁边的小女孩的名字,回答说叫“翠翠”。
听到这个名字敬一丹的心动了,她把这个细节用到了节目里。这几句对话看似闲话,但是它反映出了乡亲们对未来的期盼。敬一丹在这期节目的最后,指着屏幕上随风摇曳的杨树叶说:“在我即将完成这个节目时,特意编辑了这样一组画面放在结尾。这绿色,是我们一路采访时追寻的颜色,是西北沙漠大片灰黄基调上难得一见的亮色,也应该是伴随着沙沙、翠翠长大的颜色。一位摄影记者说,到西北沙漠画画,只需带两种颜料,带十管黄的,一管绿的就够了。我想,画今天的沙漠是这样,但愿画明天的沙漠时,多带几管绿颜色。”(www.daowen.com)
敬一丹在这期节目中,没有通过大道理讲述土地沙漠化带来的危害,也没有号召人们应该怎样去做,更没有说一些“红头文件”上的话。她把这些复杂的概念和道理转化为“绿色”,并通过两个孩子的名字,“沙沙”和“翠翠”让观众产生深切的同情。这种话语策略,既有对现在沙漠化的担忧,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憧憬,再加上敬一丹独特的语言特色,使观众听来为之心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主持人在主持活动时,不要说一些官话、套话、空话,也不要装腔作势说一些淡而无味的话,更不能说假话和不负责任的话。主持人应该换个角度、换个说法,换个说话的方式,说一些风俗日常、受众喜闻乐见而又有个性的话。这就需要主持人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尽量用民间叙事和大众话语来进行主持活动。
总之,语境策略和话语策略是影响主持人在主持活动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主持人要通过语境策略营造良好的讲话氛围,通过话语策略达到自己的讲话目的,这样才能把主持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