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方叶林、黄震方、侯兵、王芳:《中国入境游客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机理》,《地理研究》2014年第10期。[23]李村璞、柏琳、赵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5期。[25]杨懿、时蓓蓓、刘小迪:《旅游经济依赖背景下区域经济脆弱性评价研究——以张家界市、阿坝州、丽江市为例》,《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5期。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入境旅游人次、客源结构、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额等四个方面,本章将中国入境的旅游业划分为起步、发展、稳定和波动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国的入境旅游分别承担着增加外汇收入、提升国家形象、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功能。每个阶段中国的入境旅游业都受到国内外宏观因素的影响:在起步阶段,中国的入境旅游业主要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的驱动;在发展阶段,驱动中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导向;在稳定阶段,中国入境旅游业的稳定发展则得益于国际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波动阶段,中国入境旅游业稳步推进的动力则来源于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往来将会更加频繁,尽管出现了逆全球化现象,但国际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联系已经难以切割。加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世界游客吸引力持续增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入境旅游业也必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下一步应重点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重要的客源国,将入境旅游业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入境旅游业打造成向世界各国宣讲“中国故事”、传播华夏文明的一个平台和载体(李村璞、柏琳、赵娜,2018)。[23]与此同时,中国还应注重积极开发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以我国的高铁建设为契机促进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业(许先普、陈天鑫,2019),[24]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将旅游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有效对接,以绿色生态与节能环保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度(杨懿、时蓓蓓、刘小迪,2019)。[25]

【注释】

[1]本章内容曾发表于《宏观经济研究》2020年第2期。

[2]数据来源:1978年—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曾博伟:《改革开放40年:中国旅游业发展导向的演变》,《中国旅游报》2018年10月9日。

[4]陈家刚:《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5]马耀峰、高杨:《新时代我国入境旅游政策协调与路径优化的审视》,《陕西师范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6]方叶林、黄震方、侯兵、王芳:《中国入境游客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机理》,《地理研究》2014年第10期。

[7]高军、马耀峰、张佑印:《基于ITGTM的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趋势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5期。

[8]张华:《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策略研究》,《生态经济》2013年第2期。

[9]资料来源:1979年—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

[10]资料来源:1979年—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

[11]资料来源:1979年—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

[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人民日报》2007年11月01日,第7版。(www.daowen.com)

[13]方叶林、黄震方、侯兵、王芳:《中国入境游客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机理》,《地理研究》2014年第10期。

[14]徐敏、曹芳东:《中国旅游年主题特征及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分析》,《经济地理》2016年第1期。

[15]郭海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旅游业发展研究》,南京理工大学,2002。

[16]方远平、谢蔓、毕斗斗、肖佑兴.《中国入境旅游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视角》,《旅游科学》2014年第3期。

[17]宋昌耀、贾然、厉新建:《过境免签政策与入境旅游增长——基于PSM-DID方法的分析》,《旅游导刊》2018年第6期。

[18]唐弘久、保继刚:《我国主要入境客源地游客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2018年第9期。

[19]谢国根、赵春艳:《城市行政级别、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及演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0]郭振江:《中国旅游产业政策演化及效用评估研究(1978—2014)》,河南大学,2015。

[21]张广瑞:《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2期。

[22]姚淑梅、杨长湧、李大伟:《世界经济处于弱复苏周期》,《中国发展观察》2016年第15期。

[23]李村璞、柏琳、赵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5期。

[24]许先普、陈天鑫:《旅游消费、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均衡发展》,《消费经济》2019年第2期。

[25]杨懿、时蓓蓓、刘小迪:《旅游经济依赖背景下区域经济脆弱性评价研究——以张家界市、阿坝州、丽江市为例》,《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