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中明确表示,“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还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酒店业开始创建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和饭店集团,大量借鉴和模仿外国饭店集团或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此同时,我国酒店业也在不断学习和模仿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及投资方式。例如,1990年后,超过半数的五星级酒店采用电脑自动化管理模式代替了原先的人工管理模式。随着海外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加,信用卡付款模式也逐渐被各大酒店所接受。酒店经营的模式可大致分为中外合资、委托经营、连锁经营三种。
伴随着入境旅游的蓬勃发展,国内旅游也逐渐兴起,对于酒店的需求逐渐增大。然而,涉外酒店的价格之高,并非国内游客所能承受。为了迎合一般大众的消费能力,国内酒店市场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大量一星、二星和三星级的酒店,即中低档酒店也加入旅游市场行列。在这一时期,星级酒店数量由1988年的1 500家增加到了1998年的3 248家。
1998年后,受亚洲金融危机、洪涝灾害、国际恐怖事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国际酒店集团日益扩张的竞争优势,我国酒店业开始陷入经营与管理的困境,连续7年出现全行业亏损。这迫使我国酒店业进入调整阶段。在困境面前,我国酒店业认识到虽然要继续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模式,但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搬和模仿,而更需要在经营务实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创造出适合国情与本身企业文化的一套管理方式,以便开创新的局面。(www.daowen.com)
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集团化将是未来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土酒店企业应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等方式来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应树立战略思路,通过集约经营、超前管理和敢于创新来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这些思想和观念对指导当时的中国酒店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协助国内酒店业的经营管理,1993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成立了16家酒店管理顾问公司。
这一时期是我国酒店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阶段,是各市场要素整合形成酒店行业特色的磨合期。主要表现在国内酒店管理迅速与世界知名连锁集团管理模式的接轨,酒店业的发展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市场的承载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唯一指标。酒店业实现了另外两个转变:一是从各自为战向标准化转变;二是从分散经营向集团化、连锁化、专业化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