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易》艮卦:山、犬、幼子、手,静止之象

《周易》艮卦:山、犬、幼子、手,静止之象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卦名《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因此,以艮为止,实有来由。卦象艮为上下二卦皆同之重卦,象征山、犬、幼子、手,性静而止。卦德艮卦象征静,象征止。卦主艮卦之象为一阳止于二阴之上,但下卦的九三“艮其限”,艮而不当;上卦的上九“敦艮”,艮之有方,故为卦主。卦变如上九由阳转阴而化成上六,艮卦变为谦卦)。

《周易》艮卦:山、犬、幼子、手,静止之象

卦名 《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彖传》与《杂卦传》亦曰:“艮,止也。”《说文解字》则谓:“艮,很也;从匕目。匕目,犹目相比不相下也。”而“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目相比不相下”,显示一种执拗而有所制止的情状;“不听从”,或意在“止人之言”。而艮又象征山,高山在前,“行难”则止,顺理成章。因此,以艮为止,实有来由。

卦象 艮为上下二卦皆同之重卦,象征山、犬、幼子、手,性静而止。从卦象上看,则如朱熹所言:“一阳止于二阴之上。”《象传》曰:“兼山,艮。”“兼山”即两座重叠的山(下卦艮为山,上卦艮亦为山)。卦辞云:“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朱熹认为:“人之四体皆能动,唯背不动。”所以背是应该静止之处。“艮其背”的涵意为“止于当止”,亦即《彖传》所说的“艮其止,止其所也”。《彖传》认为:“上下敌应,不相与也。”即上下二卦各爻互不呼应,不相契合,所以“不获其身”。其实,背既静止,身亦难动,故虽有若无而“不获”。“行其庭不见其人”,可见不见,则譬如是非功过,视若无闻,自然不会产生过错或祸患,因而“无咎也”。

初六阴柔,居卦之最下层,如人之趾。倘有不正之行,则先停止其趾,当可无足为患。爻辞云:“艮其趾,无咎。利永贞。”《象传》释曰:“‘艮其趾’,未失正也。”停止其足趾的行动,就不会走歪道了。

六二阴柔中正,上承九三,与其亲比而相随从。但九三刚愎自用,不听六二劝告,以致心中不快。爻辞云:“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腓”是腿肚子,腿肚子只能跟随其上的腰、股行动,无法自主,所以心里不舒服。《象传》认为“不拯其随”,说明“未退听也”,即九三没有退而听取六二之忠告。

九三刚居刚位而过刚不中,上无应援而失支持,下比六二而不听其劝,行为偏激而心情暴躁,处境危险。爻辞云:“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限”为界限,人身上下分际之限在腰。“夤”,李光地释为“夹脊骨,与心相对”。据此解析爻辞大意为:止住腰身不能动弹,夹脊骨又发生断裂,危急之情如烟火熏心。《象传》曰:“艮其限,危薰心也。”危即“厉”。“艮其限”是后果,“厉薰心”是起因。

六四阴柔得正,居腰之上,当身之位。乘九三之刚而不骄,近六五之君而知止。爻辞云:“艮其身,无咎。”《象传》认为“艮其身”,表明“止诸躬也”。躬,自身也,即六四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适可而止,避免妄动,所以不会有祸害。(www.daowen.com)

六五阴柔,行守中道,得上九阳刚之助,呈有条不紊之象。爻辞云:“艮其辅,言有序,悔亡。”“辅”是面颊,“艮其辅”显示面貌静肃,加以讲话层次井然,当无后悔之虞。《象传》认为“艮其辅”,说明六五“以中正也”。其实,六五阴居阳位,不能称正,所谓“中正”,可理解为因中致正。

上九阳刚,居艮之终;下比六五,助其守中。爻辞云:“敦艮,吉。”敦厚稳实地践行艮道,可保吉祥。《象传》认为“敦艮之吉”,在于“以厚终也”,以厚实的德行成事之终,称得上“知止知终”。

卦德 艮卦象征静,象征止。这个静是“宁静致远”,这个止是“适时而止”。《彖传》为此强调:“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象传》则由“止”引申“君子思不出其位”,强调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

卦主 艮卦之象为一阳止于二阴之上,但下卦的九三“艮其限”,艮而不当;上卦的上九“敦艮”,艮之有方,故为卦主。

卦变 如上九由阳转阴而化成上六,艮卦变为谦卦)。它提醒身居高层的决策人士,用刚当有止(上卦为艮),时顺(上卦为坤)应持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