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名 《序卦传》曰:“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杂卦传》曰:“晋昼也,明夷诛也。”《说文解字》则谓:“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这个“夷”应系动词,如“夷为平地”。看来用大弓使之平,转涵武力平定之义。正如“诛”字那样,《说文》释为“讨也,从言”。这里的“讨”原为“声讨”,转涵“诛灭”之义。由此解析,“诛也”亦即“灭也”,而灭必受伤,故《序卦传》将其与晋卦之“进”相联系而释为“伤”。《杂卦传》则把晋卦比拟为“昼”,明夷卦与之对应而为“明灭”或“明诛”(其境为“夜”),于是导出“明夷,诛也”之说。至于“东方之人”,亦即“东夷”,古代中原人对东部边境居民的称呼,无关卦名。
卦象 下卦离,象征明;上卦坤,象征地。故《彖传》与《象传》均释之为“明入地中,明夷”,即“明夷”寓光明泯灭之义。程颐据此发挥道:“反晋成明夷(晋与明夷是一对卦象相反的综卦),故涵义与晋相反。晋者明盛之卦,明君(六五)在上,群贤并进之时也。明夷,昏暗之卦,暗君(上六)在上,明者见伤之时也。”卦辞云:“明夷,利艰贞。”光明受到伤害,唯利艰难守正。《彖传》面对昏暗时局,更以积极处世的态度做出了阐解:“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内文明指下卦离,外柔顺指上卦坤。这里涉及两个知名的历史人物:一是周文王,曾被商纣囚于羑里,“以蒙大难”。他以明夷卦为鉴,“内明外顺”,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正直,“晦其明”而韬光养晦,终成兴周大业;二是箕子,当其侄纣王暴虐无道时,佯装疯癫,自伤为奴以避祸,表现为矢志不移而“明入地中”的情状。
初九阳刚正直,与阴柔六四相应而欲飞升。但当光明泯灭之时,两翼如受伤而下垂。行进中三天不食,坚持去其目的地。而主人不满,有些闲言碎语。爻辞云:“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传》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君子抱定信念前行,坚持正义而宁可不吃施舍之食。有人认为这是隐喻商朝末年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历史典故。
六二阴柔中正,明夷时左腿受伤。但因亲比阳刚九三,如获壮健之马而获救。故爻辞云:“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传》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顺”为六二之性,“则”指中正。
九三阳刚正直,居下卦上位,象征地方公侯。受六二亲比,如得群众拥护。爻辞云:“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即明夷之时,向南(下卦离象征南方,光明)狩猎,捕获“大首”。程颐释曰:“上六虽非君位,以其居上而暗之极,故为暗之主,谓之大首。”喻“以明去暗”,不可急切仓促,应坚定守正。《象传》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肯定“南狩”志向(向黑暗宣战,寻求光明),由此而取得重大成果。
六四阴柔,居上卦近臣之位。当明夷黑暗之时,如入权力中心之左腹。朱熹解释“左腹者,幽隐之处”,故能获知暗主之心意,并得阳刚初九援应,出门避祸。爻辞云:“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象传》认为“入于左腹”,目的在于“获心意也”,即获得黑暗势力伤害光明的意图。(www.daowen.com)
六五阴柔,坚持中道。爻辞云:“箕子以明夷,利贞。”箕子面对商纣暗世,坚持正义,宁为奴隶而绝不助纣为虐,可谓终得明夷之道。《象传》因而赞叹:“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明不可息,正终胜邪。
上六以阴体而居阴位,又处明夷之极,象征黑暗势力的首领。爻辞云:“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不明于世,昏暗在己。尽管开头声势显赫,如登青天,最终必将身败名裂,坠入地下。《象传》析曰:“初登于天”,企图取代光明,“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则在于“失则也”,即丧失了道义原则。
卦德 明夷卦阐述明德泯灭、政治昏暗之时,如何立身行事。其精要为:第一,坚持正义不动摇,“明不可息也”。第二,韬光养晦,明哲保身。如《象传》所诫:“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第三,顺时而为,认准方向组织“南狩”,摧毁黑暗势力的首脑巢穴。
卦主 上六居明夷之极,登天而入地,黑暗不明,为成卦之主。六二与六五皆顺守中道,前者当明夷而获救援,得保吉祥;后者当明夷而见节操,贤比箕子。二者并列主卦之主。
卦变 如上六由阴转阳化成上九,明夷卦变为贲卦(),呈现刚柔相文、“文明以止”之象,显示人际关系改善,社会管理加强,时局由暗向明。如六二与六五均由阴转阳化成九二与九五,则明夷卦变为需卦()。需,待也,它说明面对黑暗之世,中正的领军人物一旦由柔而刚、转弱为强,社会面貌必将发生改变,人们翘首以待,等候甘霖普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