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象的智慧·后记》中悠然提出一则《周易》哲理猜想:“乾坤大复,山泽同归,泰济水火,恒解风雷。”希望有心的读者予以破解。现在看来,要在漫无边际的星空中去寻找某种奇特的光源,不免近乎异想天开。然而,以时代精神评析,《周易》的功能当不排除引发开天的异想。它对人们的忠告是:请积极运用你的意象思维吧!
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得从自己做起,为这则或许令人莫名其妙的猜想提供入门的略例。
《周易》的意象思维,以象立意,由意缘象。卦象应视为思想的符号。上述猜想总计十六个字,表现为十六个卦象。其中除“名正象顺”的乾、坤、复、泰、恒、解六卦外,山泽、水火、风雷即艮兑、坎离、巽震。“大”为大有卦,“同”为同人卦,“归”为“归妹”卦,“济”为既济卦。现将上述十六个文字符号转变为图象符号,列式如下:
乾坤是六十四卦的门户与核心,于自然象征天地,于家庭象征父母,各卦皆可由乾坤化生。就八个单卦说,如乾卦之下爻与坤卦之上爻交换,乾卦即化成巽卦而坤卦则化成艮卦;乾卦之中爻与坤卦之中爻交换,乾卦即化成离卦而坤卦则化成坎卦;乾卦之上爻与坤卦之下爻交换,乾卦即化成兑卦而坤卦则化成震卦。就六十四个重卦说,如乾卦之初爻与坤卦之上爻交换,乾卦即化成姤卦而坤卦则化成剥卦;乾卦之二爻与坤卦之五爻交换,乾卦即化成同人卦而坤卦则化成需卦;乾卦之初爻、二爻与坤卦之五爻、上爻交换,乾卦即化成遯卦而坤卦则化成临卦,如此等等。所以《系辞传》说:“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成列,即乾坤化生而形成八卦与六十四卦系列,由此构成《周易》的基本框架。
乾卦六爻皆阳,坤卦六爻皆阴,各达阴阳之极限。按照阴阳交流及“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原理,乾应主动交流求变而坤须顺从协同成变。下棋的人都知道,一着主动,全盘皆活。那么,乾该如何以一爻之动而争取达到最佳状态呢?意象思维作出的选择是以乾卦第五爻与坤卦初爻交流,使乾卦化成大有卦而坤卦相应地化成复卦。大有卦卦辞“元亨”,六爻皆吉。《彖传》阐析云:“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复卦的卦辞为:“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除上爻外,其余五爻皆吉。有意思的是,五爻之吉皆系于“复”:初爻为“不远复”,二爻为“休复”,三爻为“频复”,四爻为“中行独复”,五爻为“敦复”。唯上爻由于“迷复”,所以“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彖传》阐释道:“‘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这里,所谓“刚反”,即阳刚回返,使我不由联想到粉碎“四人帮”后的拨乱反正。“动而以顺行”,这个“动”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实践。“顺”,就是顺党心,顺民心,顺时代前进的潮流。“出入”,“出”为外交,“入”为内政,“朋”,凡遵循平等互利之原则者均为朋友。而总的立足点在于“反复其道”,坚持不渝地走自己的路。至于“七日”,按古人所释为“七月”,是否可意寓中共党建之时,或隐喻“天安门事件”的四月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十一月之间的时差,完全属于雷人的想象。但“天行”很明确,它告诉我们:“反复其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实际情况惊人地符合乾坤之变:政治路线上的“一阳复生”迎来了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迎来了正在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大有”局面。“复”,多么神妙,多么令人振奋!孔子为此感慨:“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即天地之德性,《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心寓乾坤之义,寄父母之情。倘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化万物,则父母之真情曰养,养育子女。国家期待“大有”,家庭也冀求“大有”。而要诀唯一字:复。当然,切记不可“迷复”,孔子告诫说:“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反君道”,所以爻辞说“以其国君凶”。据此类推,反家道,则以其家凶;反人道,则以其人凶;反天地之道,则自然环境必凶。
乾坤运变而达大复,关键在于乾以居高位核心的九五之爻主动让贤于坤之初六,从而真正实现了扭转乾坤的伟大创举,也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遐思。“山泽同归”之意象,可与“乾坤大复”媲美。乾卦为父,坤卦为母;则山为艮卦,象征少子;泽为兑卦,象征少女。《说卦传》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上泽下山,构成咸卦。而兑泽为柔,艮山为刚。《彖传》乃云:“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并指出:“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下万物之情可见矣。”其实,山(艮)与泽(兑)构成错卦,即两卦各爻阴阳相反。反则异而趋同。《系辞传》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同归,自然地联系着同人与归妹二卦。同人,其象明而健(下卦离为明,上卦乾为健),其志正而中(阳阴二爻分居上下卦之中),所以孔子赞之“文明而健,中正而应”。“应”者,上呼下应,志同道合也。而“归妹”的本义系婚嫁,孔子认为是“天地之大义也”。它也可以理解为山泽通气、艮兑相感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参照“乾坤大复”的联想,则意象思维将会作出新的推断:艮山之刚可以象征社会主义的坚定性,兑泽之柔可以象征市场经济的灵活性,一旦刚柔和合,就可能形成一个异体同制、殊途同归的生动局面。
山泽通气而同归,根据《周易》哲理,还必须懂得:同人,一定要“同人于野”而切忌“同人于宗”。按朱熹的诠释:“于野,谓旷远而无私也。”“宗,党也。”它提醒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公字当头,革故鼎新;绝不能结党营私,权钱交易。“归妹”的要旨,则在于摆正决策者的位置。否则,原来警示性的卦辞将可能变成谶语:“征凶,无攸利。”为什么?《彖传》回答道:“‘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柔”象征私欲熏心的少数人,刚象征人民群众的大多数。前者倘在“山泽通气”的过程中凌驾于后者之上,从根本上颠倒了位置,最终只能征凶而无所得利。
如果说山与泽较易引起对于经济的联想,那么泰与否则较易联系对于政治的展望。经过“文革”浩劫的中国,已进入否极泰来的历史时期。“泰”确来之不易,持之以恒尤非容易。《周易》以鲜明的卦象告诉我们:乾下坤上为泰。从哲理上说,乾天居下而向上,坤地居上而向下,阴阳亲和交流,刚柔双向会通,所以成“泰”。反之,乾高高在上,坤郁郁于下,天地背离,阴阳隔绝,则成否卦。在社会关系上,当权者为阳刚,人民群众为阴柔。如果当权者能尊重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至高地位,深入底层了解民情,提出顺应民心的方针政策,社会必泰;反之则否。乾坤如此,坎离亦如此,坎依体为阳卦(一君二民),依用为阴卦;离依体为阴卦(二君一民),依用为阳卦,《周易》卦象依体而立,坎上离下即阳下阴上,卦名“既济”,意涵业绩有成。反之则名“未济”,意涵功事未竟。(www.daowen.com)
坎水与离火,看来性质截然相反,相互格格不入,根据战国时期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秦始皇认为灭了周代之火德而自立水德。但汉光武帝复奉火德,隋代继之。唐武则天及宋、明亦称火德。清代崇水德。袁世凯复辟,为宣扬火德竟将皇城涂遍红色。水德与火德孰是孰非,实在见仁见智。按《周易》哲理剖析,“水流湿”,其势向下;“火就燥”,其焰向上。水火上下交流则“既济”,互相背离则“未济”。所以,矛盾的焦点不在二者性质殊异,而在双方能否亲和互动,各正其位,各守其用。求同存异,天下会通。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既可为资本主义尽力,也可为社会主义效劳。同样,民主、自由与人权更不能成为西方文化的专利,而应视为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就阳不离阴、柔不远刚的规律说,倘喻民主为火,则法制为水;自由为火,则纪律为水;人权为火,则政权为水。对此,《周易》倡导水火相济,避免水火背离。尤须指出,火为阳,当主动引导发展;水为阴,宜相应健全完善。
其实,既济与未济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并且可能是不断反复的过程:由未济而既济,又由既济而未济;再从新的未济出发,达到新的既济。《周易·象传》告诉我们,当未济之时,“君子以慎辨物居方”,要认真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环境与时空条件,制定对策;而当既济之时,“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即要增强危机感,切实采取必要的措施预加防范,保证社会稳定和国防长治久安。这就是“泰济水火”的主要理念。
最后说说“恒解风雷”。清代龚自珍有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对于创新科学、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振兴国家,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人才从何而来?龚诗表明,人才在风雷中降临。而风雷为时势之显现,风雷起,人才出,这就是所谓“时势造英雄”。当然还有“英雄造时势”,正面的如“五四运动”、“抗美援朝”;反面的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而无论“英雄造时势”或“时势造英雄”,人才都不能脱离时势而天马行空。“英雄造时势”告诉我们:第一,凡欲开创风雷滚滚的新局面,必须发现人才、善用人才;第二,在风雷滚滚的时势中,必有人才驰骋其间,应具慧眼多加识别。“时势造英雄”告诉我们:第一,风雷滚滚的环境,将形成人才辈出的时机;第二,只有经过风雷滚滚的实践锻炼,方能真正造就过硬的人才。
风与雷在《周易》卦象中体现为巽与震。巽有顺和、深入的特性,震有主动、奋发的精神。《说卦传》云:“雷风相薄。”《象传》云:“风雷,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又云:“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彖传》则云:“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归纳这些论述,可以得出以下要点:一、雷与风相互对立,所以“相薄”,即相互激荡;二、人们应当视风行之状,随时从善;观雷厉之态,大力改过;三、雷为震卦,风为巽卦,两个单卦结合为恒卦。“恒”是《周易》的“九德”之一。风雷常变,但君子立身处世的方正德行当持恒而始终不变;四、震雷以刚在上,巽风以柔居下,雷与风相互融合,化对立为统一,从而顺和行动,整个系统各相关部分都能对称呼应,协调配合。这是由于构成恒卦的上下二单卦相对诸爻均彼此呼应,即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皆表现为阳刚与阴柔相互配合,所以能恒久长远。
《周易》告诉我们:恒卦的精义在于风与雷的对立统一。风雷体现着各式人才的创造性活动。风行其格,雷厉其声;各有爱憎而互相包容,各呈盈虚而取长补短,从而明白无误地显示出“恒”的原则:一以统分,分而归一。唯其如此,九州方能生气勃勃。而坚持以“恒”为本的对立统一,更重要的是在风雷中锻炼人才、造就人才、识别人才、选拔人才。这就需要“解”。“解”即意味着分解、化解,还意味着和解、理解。人才的结构须分解,人才的互补须化解,人才的组织须和解,人才的选用须理解。理解,指的是循理求解。这个理,归根结底在于: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解卦的卦辞云:“利西南”。为什么?孔子释曰:“往得众也。”又云:“其来复吉。”为什么?孔子再释曰:“乃得中也。”得众,就是获得人民群众的赞成、拥护;得中,就是掌握政策正确、适度,符合时代的潮流、历史的趋向。诚然,实现这样的要求也许会遇到一定的风险。而孔子早已从解卦之象中觉察到了这一点。因为“解”的上卦为震,象征动;下卦为坎,象征险。所以,他老人家直截了当地指出:“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是的,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圣贤之士懂得,天道为公,人道为民,公平与民主是社会正义的天赋基石。坚定不移地站在这块恒常不变的基石上,努力完善机制,尊重人才,保护人才,开发人才,选用人才,必然会面对风雷,面对风险。惟其如此,更当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地采取改革行动,才能“动而免乎险”,最终避免风险,化解风险。这应是当今时代“恒解风雷”的现实启示。
破解周易哲理猜想可以选择多种视角、多种领域和多种形式,并得出多种推论。本文题名“略例”,按唐代四门助教邢的注释:“略例者,举释纲目之名,统明文理之称。略不具也,例举并也。”拙文借用此说,非敢与三国魏王辅嗣之宏论比美,实冀抛砖引玉,为《周易》的意象思维摇旗呐喊。说得更明白些,上述猜想析解不过是略作点评,更深的意涵或秘笈还深深地埋藏在笔者的心府里,视时机而透露其信息。同时,这则猜想既可横读,亦可竖读;既可正读,亦可反读。这正是《周易》卦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反映。如竖读为:乾山泰恒,坤泽既解,大同水风,复归风雷。所以,“哲理猜想”实为哲理方程猜想,或曰哲理过程猜想,如斯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