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意象悟道:周易卦象解读》

《意象悟道:周易卦象解读》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阴阳相对的乾与坤、坎与离、震与巽、艮与兑四对卦象基于相应各爻阴阳性质互变而致全卦相互更易。观此二卦,自下而上逐爻推进,均呈阴阳相交相生之象。阴阳相互推移的情状,广泛地展示于六十四个卦象,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以乾坤二卦为核心的十二个消息卦。所谓消息卦,就是显示阴阳消长的卦象。阴阳随时推移,时间构成了阴阳推移的客观条件,并表现为矛盾双方运动变化的连续过程。

《意象悟道:周易卦象解读》

《周易·系辞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晋韩康伯释曰:“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撇开其玄学倾向,道被界定为一切事物运动过程的必然途径及其所以发生、发展的因由。北宋邵雍认为:“一阴一阳,天地之道也。物由是而生,由是而成者也。”程颐曰:“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南宋朱熹则归结为:“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清李光地进一步指出:“一阴一阳,兼对立与迭运二义。”按当今的观念说,一阴一阳之道即以阴阳为物质原的对立统一、交相运动变化的规律,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法的古典描述。

阴阳作为构成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怎样相互依存、运动变化的呢?观照八卦,首先是蕴涵《周易》基本精义的乾坤二卦,将能生动、鲜明地获得阐解。

一、阴阳相对。乾卦)三个阳爻与坤卦()三个阴爻对应而立,旗鼓相当,营垒分明。从卦画看,此连则彼断,此奇则彼偶;以卦性言,此刚则彼柔,此动则彼静,此健则彼顺。其他六卦坎与离、震与巽、艮与兑亦各形成相对而立的情状。

二、阴阳相依。乾无坤不立,坤无乾不存。乾携坤而健,坤从健而顺。刚以柔显,柔由刚见;动自静起,静因动定。如果说阴阳相对反映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则阴阳相依反映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三、阴阳相交。交,交错相依也。所以,阴阳相交是阴阳相依的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阳入阴中,或阴居阳间。前者的卦象为坎(),后者的卦象为离)。

四、阴阳相生。阴阳相生是阴阳相交的必然结果。因此,同样可以坎离两卦表征。坎卦为阴始而生阳,阳继而生阴。离卦为阳起而生阴,阴续而生阳。

五、阴阳相推。阴阳相互推移,表现为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前者的典型卦象为兑),后者的典型卦象为艮()。阴阳之间的推移消长,真正的起点在初爻,如阴消阳长,首先表现于初爻的一阳始生,即震卦),然后发展为二阳共举的兑卦,最终则形成三阳为伍的乾卦。反之,阳消阴长,首先表现为一阴初现的巽卦),其次展现出二阴联袂的艮卦,最终则归结于三阴同居的坤卦。

六、阴阳相易。阴阳相对的乾与坤、坎与离、震与巽、艮与兑四对卦象基于相应各爻阴阳性质互变而致全卦相互更易。就《周易》术语言,它们构成了四对旁通卦。须要指出,乾卦变更为坤卦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一步是初爻由阳转阴,乾卦化为巽卦;接着继续阳消阴长,巽卦转为艮卦;最后艮卦仅余的一个阳爻为阴爻取代,终成坤卦。同样,坤卦转化为乾卦也应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一步坤卦初爻由阴化阳,形成震卦;第二步中爻转阳,形成兑卦,最后三爻皆阳,纯阴的坤卦更易为纯阳的乾卦。其他三对旁通卦的相互更易,其理亦出一辙。(www.daowen.com)

由此看来,阴阳相推,联系着阴阳相对、阴阳相依、阴阳相交、阴阳相生以及阴阳相易等各个环节,贯串于阴阳双方对立统一的全过程。阴阳相互推移,表现为对立统一物的不断运动变化。所以,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一个不断此消彼长、直至相互转化的连续过程;其间相对相依,互为条件;一旦相互更易,即彰显发生质变。而相交、相生则是矛盾双方求得互利互补的最佳境界。

八个单卦相互重叠,组合成六十四个重卦后,提高了象征万物的分类广度与精细度。而阴阳相对、相依、相交、相生、相推、相易的基本原理,观照卦象依然清晰可见。

在阴阳相互对立和相互更易方面,乾坤二卦始终具有包容全体的典型意义。其余六十二卦也可组合构成三十一对阴阳爻相互对立的旁通卦,在阴阳相对的基础上实现阴阳相易。六十四卦中,除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卦外,其余五十六卦可以组成卦象相互倒转的二十八对综卦,从两象互转的角度说,也反映着相互对立的关系。

卦象中阴阳相交与相生的格局,由于从三爻之间扩展到六爻之间,不仅存在于上下卦为坎或离的重卦中,而且存在于互卦(二、三、四爻与三、四、五爻各自形成两个单卦而构成新的重卦),为坎或离的重卦中。因而除坎、离这两个基础性重卦外,还显示于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同人、大有、谦、豫、噬嗑、贲、晋、明夷、家人、睽、蹇、解、困、井、革、鼎、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等三十六个重卦。然而,自屯至小过的三十四卦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呈现相交相生的爻象,真正在卦象整体上具有相交相生意义的,则集中表现于既济、未济二卦。既济下卦为离,上卦为坎;未济下卦为坎、上卦为离。观此二卦,自下而上逐爻推进,均呈阴阳相交相生之象。所以,明代的易学家来知德在《周易集注·上下经篇义》中指出:“水火者,乾坤所有之物,皆天道也,体也。无水火则乾坤为死物。”“既济未济者,男女所交之事,皆人道也,用也。无既济未济则男女为死物。”

阴阳相互推移的情状,广泛地展示于六十四个卦象,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以乾坤二卦为核心的十二个消息卦。从六个阳爻的乾卦()始,当其初爻由阳转阴,即成姤卦()。自此阴长阳消,不断地转变为遯卦()、否卦()、观卦()、剥卦(),终而化为全阴的坤卦()。此后一阳复生,形成复卦(),开启阳长阴消之途,继而发展为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最后又回归全阳之乾卦()。十二个消息卦依次运转,构成了阴阳推移周而复始的过程循环,象征着岁月的流行。乾卦被定为农历四月,姤卦为五月,遯卦为六月,否卦为七月,观卦为八月,剥卦为九月,坤卦为十月,复卦为十一月,临卦为十二月,泰卦为正月,大壮卦为二月,夬卦为三月。

所谓消息卦,就是显示阴阳消长的卦象。阴阳随时推移,时间构成了阴阳推移的客观条件,并表现为矛盾双方运动变化的连续过程。阴阳消长因时而异,因时而产生不同的情况、局面、趋势与机会,造就时情、时局、时势、时机。人们据此观察时变,“时行则行,时止则止”,顺时而为,即可掌握主动,争取事业成功。

《周易》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既取决于客观外在之时,还取决于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各自所处之位。对于位,无论贵贱高低,根本要求唯在“中正”二字。例如,否卦之时,位居第三的阴爻,经文断为“包羞”;位居第五的阳爻,经文断为“大人吉”。对此,《象传》解释道:“包羞,位不当也。”“大人之吉,位正当也。”朱熹在《周易本义》中阐析得更加具体。他指出:“以阴居阳而不中正,小人志于伤善而未能也,故为包羞之象。”“阳刚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时之否,大人之事也。故此爻之占,人大遇之则吉。”举一反三,当我们通过卦象观察事物据以运动变化的一阴一阳之道,不仅要懂得阴阳相对、阴阳相依、阴阳相交、阴阳相生、阴阳相推、阴阳相易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懂得在阴阳相互推移的全过程中,既须十分注意作为外因的“时”,更须十分重视作为内因的“位”。时体现矛盾双方的格局与趋势,位体现矛盾双方的德性与品质。前者是事物发生量变直至质变的条件,后者是事物发生量变直至质变的根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