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汉溯秦前,《易》学主流普遍联系卦象阐释经文,认为卦辞、爻辞均来源于卦象及其包含的爻象。例如《下经·咸》,卦辞为“亨,利贞,取女吉”。三国吴虞翻解说道:“咸,感也。坤三之上成女,乾上之三成男。乾坤气交以相与;止而悦,男下女,故‘亨(通),利贞,取女吉’。”“坤三之上”,即坤卦的第三爻进到上爻;“乾上之三”,即乾卦的上爻降至第三爻。前者化为兑卦而象征少女,后者化为艮卦而象征少男,乾坤二气交会相合,达到止(艮)于悦(兑)。又以艮卦在下而咸卦在上,象征男方主动下求女方,所以卦辞断为“亨,利贞,取女吉”。东汉经学大家郑玄的解说是:“咸,感也。艮(下卦)为山,兑(上卦)为泽;山气下,泽气上,二气通而相应,以生万物,故曰咸也。其于人也,嘉会礼通,和顺于义,干事能正。三十之男有此三德,以下二十之女,正而相亲悦,取之则吉也。”两种解说,观察卦象的思路基本相同,唯虞翻增加爻变之法,绕了一个圈;郑玄则直言“山泽”,并引《文言传》解释“亨、利、贞”为三德。再如咸卦初爻的爻辞为:“咸其母(唐代《周易集解》原文为‘母’宋后改为‘拇’)。”《象传》阐述说:“咸其拇,志在外也。”对此,虞翻又据象而论:“母,足大指也。艮为指,坤为母,故‘咸其母’。失位远应,之四得正,故‘志在外’,谓四也。”虞翻以艮象征指,以坤象征母,于是爻辞中的“咸其母”就可用“足大指”解释,因为初爻处在咸卦的最下层。至于《文言传》为什么说“志在外”,虞翻的解释是,初爻为阴,四爻为阳,以阴应阳为得正,即“失位远应,之四得正”。所以,《文言传》的“志在外”,说的就是初爻想投奔第四爻。
卦辞、爻辞原为筮占断语,用以判断人事结局的吉凶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亨、利、无咎、悔、吝(困辱)、厉(危险)。为什么会产生“吉凶悔吝”呢?古易学家认为关键在于是否得时得位。
《周易》的“时”,主指卦时,六十四卦均当其时。它的哲理意义是“消息盈虚”,即卦象中阴阳推移消长的状态与趋势。这种状态与趋势最鲜明地反映于十二消息卦,自一阳复生的复()、经临()、泰()、大壮()、夬()而至六爻皆阳的乾()是六个阳长阴消之卦,自一阴初起的姤()经遯()、否()、观()、剥()而至六爻皆阴的坤()是六个阴长阳消之卦。前者顺时而行,后者逆时而动。此外,“时”还可以指事,表现于讼、师、噬嗑、颐等卦;可以言理,如履、谦、咸、恒等卦;可以象物,如井、鼎等卦。总之,消息卦要得时,指事之卦也要得时。如当“讼”之时,必须坚守中正,其九五阳爻,刚健正直而居中,所以爻辞“元吉”。当“师”之时,必须号令严明,其初六为全卦首爻,朱熹说:“在卦之初,为师之始;出师之道,当谨其始,以律则吉,不臧(管理不善)则凶。”所以,爻辞为“师出以律,否臧凶”。同样,言理之卦要得时,即使象物之卦也要得时。比如,当“井”之时,本应蓄积清泉,广施大众,但其初六爻辞却是“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为什么?按程颐的说法,因为初六“在井之下,有泥之象”。“井之不食,以泥也。犹人当济物之时而才弱无援,不能及物,为时所舍也。”意即初爻像才弱无援之人,当济物而不能济物,未能顺时而为时舍弃。
观象可知,所谓卦时,本质上正是卦象结构所反映的时机、时势与时情。其中包含的爻时则体现于各爻在卦中所处的位置及由此形成的上下左右关系。所以,“时”常与“位”联系在一起,即《彖传》所谓“六位时成”。得时就要得位,得位利于适时。甚至在以否卦为代表的闭塞不通的卦时中,初六、六二和九四、九五等爻由于适时得位或上下相应,爻辞均积极正面。(www.daowen.com)
得位的基本要求是阳爻居卦之奇数位而阴爻居偶数位,使邻近二爻阴阳亲比,上乘下以刚健,下承上以柔顺;同时,上下二卦的相对二爻异性相引,上下呼应。从而达到近比远应,乘承和合。
联系经文看卦象,可以发现卦名与卦象的某种关联。如“乾”谐音健,卦象为六个阳爻,态势十分刚健。“坤”意涵土地柔和伸展,卦象为六个阴爻,宽广而柔顺。“屯”寓蓄势萌发之义,上卦坎象征险,下卦震象征动,意味着原始人类开天辟地活动于艰险环境之中。“蒙”示蒙昧,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天然纯朴,未经雕琢,从中可联想到人的本初状态而需启蒙受教育……
卦象六爻相错,不同的爻象联系着不同的爻辞。随着爻位层层推进,爻辞对应转化,清晰地表现出事物过程发展的有序性。如乾卦初爻为“潜龙勿用”,二爻为“见龙在田”,三爻为“终日乾乾”,四爻为“或跃在渊”,五爻为“飞龙在天”,上爻为“亢龙有悔”,生动地描述了龙(君子)的成长轨迹。蒙卦初爻为“发蒙”,二爻为“包蒙”,三爻为“见金夫,不有躬”(见利忘义,不明道理),四爻为“困蒙”,五爻为“童蒙”,上爻为“击蒙”,反映出启蒙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卦初爻为“需于郊”,二爻为“需于沙”,三爻为“需于泥”,四爻为“需于血”,五爻为“需于酒食”,上爻为“入于穴”,展示着人们待时而动的种种境遇场合。讼卦初爻为“小有言”,二爻为“不克讼,归而逋”,三爻为“食旧德”,四爻为“不克讼复即命”,五爻为“讼元吉”,上爻为“终朝三褫之”,阐述了讼事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可悲,诱导人们正确地对待诉讼,勇于“复即命”,回归正理。其他如师、比、履、同人、谦、豫、蛊、临、观、噬嗑、剥、复、无妄、颐、坎、恒、遯、晋、明夷、家人、蹇、损、益、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小过等卦也都可以发现爻象变化与经文之间的类似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