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2010年12月17日转载《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2月15日文章《啊哈效应:新的假设试图解释获得灵感的快感》。文章介绍德国维茨堡大学的萨斯查·托波林斯基和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罗尔夫·雷柏在最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假设,将灵感经历中的一些已知特征合成一个统一的框架。研究认为,灵感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突然性、轻松、积极效应、自我感觉良好。据此综合而得出的新假设是:灵感是尝试解决问题期间或之后的一种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内容会突然在大脑中闪现,并提供一种快感,相信解决方法是可行的认知和相信这种判断的自信。
笔者读后,觉得关于灵感的这个“新的假设”很少新意。因为它除了重复人们的一些具体感觉外,并无实质性的剖析。而如果运用意象思维的原理加以阐释,则可能会更加新颖,更富现实创意。
首先,灵感是意象思维的一种特殊形态。意象思维的基础是意觉,即大脑的直接感觉。意觉由物质层面的或精神层面的消息触发而起。作为反映客观世界阴阳推移消长的消息,既可通过眼耳鼻舌身的感觉输入大脑,也可越过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直接触动大脑(如宇宙中的某些已知或未知的波与射线,人为的电磁波及多种信号脉冲等)。而作为反映主观世界阴阳推移消长(如气、血、情、志的运动变化)的消息,更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人的意觉的活跃程度和选择意象的倾向。一旦某个合乎时宜的消息悄然触发意觉,导出合情合理的意象(或意象的连锁反应),灵感便油然而起。
其次,物质世界的消息,来自人的周围环境。精神世界的消息,既与环境相关,更与人的肢体状态和思维活动相关。因此,灵感常常是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特别是在人体处于舒展放松、精神状态积极健康的条件下出现的。如果你想获得灵感,当须注意改善周围环境,并且认真调节好主体的精神状态。古代《周易》筮占过程中的仪礼程式,从实质上看,就是为了创建一个合适的占断氛围,尤其是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产生敬畏之情,达到正心诚意。
第三,灵感的突然性只是现象,此前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不断思考的相对长期性才是本质。正是基于事前的反复思考,调动了意觉的敏感性与创造性,激活了存贮于记忆屏幕的意象流,从而为最终突显灵感营造了基本条件。(www.daowen.com)
第四,所谓“轻松”,必须联系时间过程加以理解。当面对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时,人们显然并不轻松。在灵感产生前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心态,放宽心情,当然会显得轻松自如。而当灵感产生的一刹那间,所谓的“轻松”其实并非灵感自身的轻松,而是长期来百思不解的问题忽然疑云尽消带来无比喜悦而引起的轻松。
第五,所谓灵感的“积极效应”,应指其对于解决相关问题的现实可能性。一般说来,这种可能性已经伴随灵感而存在,否则就称不上“灵感”。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的则是如何开发能够启引灵感的积极效应。根据意象思维的基本原理,灵感来自对某种涉及的一定意义的消息作出敏锐反应的意觉。通过在五光十色的消息源中辨识意义,接受消息,进而明确意向,选定切合情理的针对性意象,构成了显现灵感的意象思维过程。为此,从构建启引灵感的积极效应出发,思维主体应当具备辨识意义的足够智能,并相应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与思想境界。同时,尽可能增进知识容量,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广纳见闻,尤其要努力汇集与问题研究相关的各种资料,从而扩大存贮于大脑记忆屏中的有效意象容量,以利于意觉的适时选择。
人一旦获得灵感,岂止“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可能飘飘欲仙,忘乎所以。也许,这是一种人之常情。但应当懂得,积极、健康的意象思维既重情的融和,也重理的会通。灵感是否真灵,绝不能停留于自信不疑,而必须经受实践的严肃检验。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毫无疑问,面对科学飞速发展不断提出的难题,灵感当然更比汗水重要。但意象思维启示我们,从根本上说,灵感源于汗水。汗水体现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艰辛过程,营造出大量观念与表象相会通的意象,成为意象思维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同时,持续不断地锻炼和培养意觉感受消息,辨识意义、明确意向与合理选定意象的能力,一旦条件成熟,时机适宜,灵感便十分自然地跃出心灵。所以,99%是1%的根基,1%则是99%的升华。站在根基上升华的人,便成为天才。而将灵感、汗水与天才密切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命题,恰恰显示着意象思维的基本特点:包容性、跨越性、发散性、随机性、感悟性与知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