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传》云:“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又云:“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这就说,道要勇于实践,德要落实行动。为此,孔子通过《易传》提出了一系列行为规范。最系统的是立足于九个卦象和卦名而建立起来的“九德”体系。按三个层次阐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
第一层阐释九项德行的地位与意义。“履,德之基也。”意即践行礼仪是德行的基础。“谦,德之柄也。”意即谦逊虚心是德行的抓手。“复,德之本也。”意即复归正道是德行的根本。“恒,德之固也。”意即心恒志坚是德行的巩固。“损,德之修也。”意即损恶减欲是德行的修养。“益,德之裕也。”意即从善益人是德行的充裕。“困,德之辨也。”意即困而不惑是德行的检验。“井,德之地也。”意即借井惠人是施德的场所。“巽,德之制也。”意即顺伏深入是德行的制衡。
第二层阐释九项德行的实际表现。“履,和而至。”履表现为和气恭顺而达到目的。“谦,尊而光。”谦表现为对人尊敬而自己光彩。“复,小而辨于物。”复表现为初始之时便能明辨事物的是非善恶。“恒,杂而不厌。”恒表现为在纷纭繁杂的情况下也不厌倦放弃。“损,先难而后易。”损表现为去恶减欲,开始比较难,以后就容易起来。“益,长裕而不设。”益表现为丰厚充实而不做作夸张。“困,穷而通。”困表现为摆脱穷途而通新路。“井,居其所而迁。”井表现为安居自己的场地而施惠(以水象征)至别人别处。“巽,称而隐。”巽表现为权衡掂量但藏而不露。
第三层阐释九项德行的功能与作用。“履以和行。”行履之德,在于和气行事。“谦以制礼。”行谦之德,在于遵循礼仪。“复以自知。”行复之德,以求自知之明。“恒以一德。”行恒之德,在于一心一意,贯彻始终。“损以远害。”行损之德,在于远离祸害。“益以兴利。”行益之德,在于得益兴利。“困以寡怨。”行困之德,在于减少怨尤。“井以辨义。”行井之德,在于明辨道义。“巽以行权。”行巽之德,在于权衡较量。(www.daowen.com)
以上论述,显得何等精辟、何等周密,却是何等简洁!如果说九德是一个相对完备的德行规范体系,那么展示着六十四卦形象的各种卦德则是一幅精彩纷呈的理想德行全景图,《象传》则成为孔子描画德行图景的摄像机。它对应各卦的形态结构,逐一评析,依次导出现实社会的德行标尺。诸如,乾之象“天行健”,对应为“君子以自强不息”。坤之象“地势坤”,对应为“君子以厚德载物”。屯之象“云雷”,对应为“君子以经纶”。蒙之象“山下出泉”,对应为“君子以果行育德”,如此等等,妙语连篇,精微迭见,令人陶醉在道德教育的百花园里而绝无索然乏味之感。
在《易传》中,孔子劝导德行,见缝插针,循循善诱,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例如,说到“天下至健”的乾卦,就强调“德行恒易以知险”;说到“天下至顺”的坤卦,就强调“德行恒简以知阻”;说到“脚踏霜冻,坚冰将至”,就启导人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所以,“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易传》提倡的德行,既立足于精神文明建设,也立足于物质文明建设。“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此而已者也。”践行道德固然要“冒天下之道”,但同时还要“开物成务”。须知“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人们应当在道德实践中促使自身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物质世界相辅相成,达到日新、日新、日日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