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晚年思想升华:《周易》意象悟道

孔子晚年思想升华:《周易》意象悟道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对一生的思想发展作过一个简明的自我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者以《易经》为载体,以道德为准则,述传启世。孔子晚年的思想升华,集中地反映在以他为主述作的《易传》中。从《论语》到《易传》,可以清楚地发现孔子思想的发展轨迹及其精湛内容。

孔子晚年思想升华:《周易》意象悟道

孔子对一生的思想发展作过一个简明的自我总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志于学”到六十岁“耳顺”,生活历程的曲折艰辛与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史有记载,也易理解。然而,在他周游列国宣扬儒家的政治主张四处碰壁后,以六十八岁高龄回归鲁国,竟然在垂暮之年突然实现思想大飞跃,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亦即进入了认识真理的“自由王国”,不能不令人在惊讶中引发对于哲人晚年思想的探索。

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哀公十四年,即孔子七十岁时,参加西狩的叔孙氏的车夫钥商猎获一头样子怪异的野兽,大家都觉得不吉利。孔子一看,认出是麒麟,触景生情而抚怀长叹:“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吾道穷矣!”“君子病殁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但是,孔子确是一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正直君子,他下决心要让西斜的夕阳放射绚丽的光辉来照亮这个纷乱的世界。在生命的残存岁月里,除修《诗》、《书》,定《礼》、《乐》外,他集中精力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存史明义,一是探幽阐道。前者以史籍为依据,以道义为纲领,删编《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置一词”,务必使“乱臣贼子惧”。后者以《易经》为载体,以道德准则,述传启世。使实践之器与认识之道化裁共通,形而下的演绎与形而上的归纳比翼齐飞,从而把自身的思想意境提升到焕然一新的高度,竟至可以“从心所欲”地遨游于精神世界的无际天地,探究真理,明辨是非,顺天应时,超而不越。(www.daowen.com)

孔子晚年的思想升华,集中地反映在以他为主述作的《易传》中(关于《易传》的主要述作者当系孔子,笔者已撰专文论证)。从《论语》到《易传》,可以清楚地发现孔子思想的发展轨迹及其精湛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