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的作者史籍虽多明确记载,偏有一些人不认账。那么,我们且从传文释出的信息,看看他究系何人。
第一,《易传》作者是一位具有高度道德情操的人,无论《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与《说卦传》,都是不折不扣的道德文章。他特别强调“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崇尚礼仪,倡导诚信。
第二,《易传》作者是一位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思想的人。他借《周易》大声疾呼:“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要求通过学用《周易》,开发物质世界,成就社会大业,探索、追求乃至涵盖普天之下指导人生的客观规律。而首要的一步则是:“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第三,《易传》作者是一位学识渊博、文化素养深厚的教育家,他倡立“时、位、中、正”之说,要求人们当时、待时、顺时、不违时;当位、守位、安位、不错位;居中持正,认为“中正有庆”;“元吉,以中正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他通过门户开关的日常现象阐释阴阳变通的精微哲理,抱着“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的心情试图转化其曾经四处碰壁的教育方式。传中经常出现的“子曰”表明了学生们记述师说时对于老师的崇敬之情。
第四,《易传》作者是一位生活阅历丰富而且疾恶如仇的仁人。他告诫人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提醒人们警觉起来,注意识别好人与坏人;特别要揭穿社会交往与政治生活中的骗子、伪君子和投机分子。听其言而知其行,以敏锐的洞察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失其守者其辞游。”
第五,《易传》作者生于春秋末年礼崩乐坏、战乱频仍之世,充满了时代的忧患意识。他怀着深切的感触推断经文撰写者以况自身:“《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他喟然叹息:“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他振臂高呼:“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号召当政者与志士仁人团结一心,拯救与振兴处于飘摇纷乱中的国家。他还精义独到地提出以“乾之至健也”而知险,以坤之“至顺也”而知阻,“能说(悦)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即以乾坤之道识险明阻,能够令人心悦诚服,认真研讨诸侯列国掌权者的思想状况,确立天下趋吉避凶的共识,形成天下勤勉奋发安定和谐的局面。(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易传》作者是一位生于春秋末叶乱世而具有高度道德情操、伟大理想、文化素养深厚、学识渊博、生活阅历丰富且忧患意识鲜明的教育家、思想家。据此推论,唯一的答案只能是孔子。
也许有人还要发问:为什么彖、象等传通篇未见“子曰”,而《文言》与《系辞》却屡见不鲜呢?是否真如欧阳修所说:“何谓‘子曰’者,讲师之言也。”不错,“子曰”当系“讲师之言”。但这位讲师正是孔子。他在讲解彖、象时,顺卦序,随爻位,依次授教,弟子信实记录,无须多加“子曰”。而《文言》是乾坤二卦的重点再阐释,按经文具体绎解,插入“子曰”,有利于区分经、传。《系辞》是一个宏伟庞大的理论体系,讲课的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广。出现“子曰”可以生动地反映教学情景。分而析之,《系辞上传》第一章至第六章均系整篇论述而不见讲课者身影,第七章开头加个“子曰”,具有师临其境、承前启后的效果。第八章中的七个“子曰”,都是为了与“《易》曰”相区别。第九章文末来个“子曰”,通过大段筮占数字推演而进行哲理归纳,其意义与第十章文末的“子曰”类似。第十一章开头的“子曰”说明老师讲课以提问始。第十二章中的三个“子曰”,或为区别经文,或为回应学生提问。《系辞下传》第一章至第四章也都是整篇论述,组织缜密,不必硬塞“子曰”而影响文势。第五章的八个“子曰”皆为区别“《易》曰”。第六章始发的“子曰”则鲜明地反映出老师以提问开课的情景。
诚然,老师的“述”与学生的“记”,其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别;加之经籍在秦燔汉兴过程中也可能造成某些文字更迭。而《杂卦传》和《序卦传》,《史记》又未记载,虽意涵丰富,韵味十足,读来朗朗上口,但给人更多的感觉似属心得体会之类,尤具帮助记诵之功效。可惜作者为师为生至今尚难确断。不过即便是学生的创作,仍然体现着师说的成果,关键在于这些学生是不是孔氏弟子。从史料研判,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因为其一,作为孔子晚年传《易》的首席弟子商瞿,《史记》已有明文记载。其二,《论语》提到,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由于后期未能聆听老师关于“性与天道”的《易》学论述而深感遗憾,流露出对有幸学《易》的师兄弟的羡慕。其三,《系辞下传》第五章中,“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比较《论语》中孔子“不二过”的类同品评,“颜氏之子”当为孔子爱徒颜回,作为在座弟子的学兄,不直呼其名,只是语气上略加尊重而已。(注:有人以为“颜氏之子”非孔子用语,因而怀疑《系辞传》非孔子之作,实属误判。参阅《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曾以《诗经》“匪兕匪虎,率彼旷野”为话头倾听弟子们受困陈蔡的意见,十分欣赏颜回的回答,“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如果“颜氏之子”拥有众多财产,孔子还愿意为他当管家呢!倘若“颜氏之子”不是孔子所说的颜回,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鉴于自春秋战国至汉初历史文化传承中的诸多因素,《易传》也可能掺入孔门弟子的一些文字,因此,比较恰当的说法是:孔子是《易传》的主要述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