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友善:从友善到同人,引领人际关系和谐流动

友善:从友善到同人,引领人际关系和谐流动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在人际关系上自然地表现为友善。所以,友善要求人与人之间亲和交流。友善为“同人”起步,“同人”则为友善引路:引向无私之路,大同之道。从友善到同人而“同人于野”,是友善之情不断发展的长过程。所以,友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态度问题,而且涉及亲和交流的文化问题、求同存异的认识问题。“文明以止”,显示出对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强烈追求;“化成天下”,包容了一切有益于人类社会和平进步、繁荣昌盛的价值观元素。

友善:从友善到同人,引领人际关系和谐流动

阴阳交流,刚柔亲和,是《周易》提出的文化概念的根据。它在人际关系上自然地表现为友善。所以,友善要求人与人之间亲和交流。亲和交流,应当求大同,存小异,互相包容。《周易》同人卦的理想境界便是求大同,倡导“同人于野”。程颐解释说:“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而于郊野旷远之地,既不系所私,乃至公大同之道,无远不同也。”友善为“同人”起步,“同人”则为友善引路:引向无私之路,大同之道。从友善到同人而“同人于野”,是友善之情不断发展的长过程。同中有异,求大同必应存小异。《周易》塑造的睽卦则体现着同与异的辩证法。“睽”的本意是双目异向而视,朱熹释为“乖异也”。《彖传》深刻地指出:“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彖传》则一语挑明:“睽,君子以同而异。”所以,友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态度问题,而且涉及亲和交流的文化问题、求同存异的认识问题。

四库全书总目》云:“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不仅累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瑰宝,而且蕴藏着当今时代大可借鉴的多元价值观要素。而时代价值观与以《周易》为先导的历史文化经典的一脉相通,又为我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后者关系的理论课题。从价值观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现实相契合的维度审视,所谓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它融涵着独特的国情、民情而会通政治、经济体制与方方面面的改革取向,注重《彖传》所说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即取有余,补不足;综合平衡,公平分配。实施《彖传》倡行的“损益盈虚,与时俱行”,即该减少的减少,该增加的增加;该充实的充实,该放弃的放弃;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同步前进。由此强调解放思想,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不切实际的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唯求适应变化发展的现实情况。这也正是《系辞传》指出的“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着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这种文化,立足于毛泽东论述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而与时俱进,不仅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并且具有公平、正义、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以及和而不同的包容性与普世性。所有这些特色,鲜明而完整地体现于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文化,按《周易》的原创典义,谓之“文明以止,化成天下”。“文明以止”,显示出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强烈追求;“化成天下”,包容了一切有益于人类社会和平进步、繁荣昌盛的价值观元素。穿越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周易》这部旷世稀有的百科全书正期待着人们慧眼识珠,深刻理解孔子晚年传述古经的苦心孤诣,认真正本清源,去伪存真,积极开发与汲取其万古长青的文化精粹,从中探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路。

【注释】
(www.daowen.com)

[1]胡塞尔现象学运动》,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16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