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易》的意象悟道:今论及意象释卦

《周易》的意象悟道:今论及意象释卦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居中华文明之“原”的地位是自古公认的。千百年来,《周易》以其丰富的精神涵养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园圃与文化土壤。其实,《周易》和其余诸经截然不同。令人惊讶的是,三千年前即已萌生的《周易古经》,竟然天衣无缝地实现了信息传递过程中上述四者的有机融合。这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伟大成果,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杰出创举。

班固在《汉书》中说:“六艺之文,《乐》以和神,《诗》以正言,《礼》以明体,《书》以广听,《春秋》以断事。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什么是“原”?“原”就是本原、始原、起原、来原。《周易》居中华文明之“原”的地位是自古公认的。《周易》博大精深。“博”反映知识面:彰往察来,皆入象内;趋吉避凶,俱藏经中。“大”体现包容量:宇宙浩茫,无所不包;世情纷繁,无所不容。“精”显示哲理性:微言警语,发人猛省;玄意奥义,石破天惊。“深”表达启悟力:智泉明启,取之不竭;慧果隐悬,撷之不尽。千百年来,《周易》以其丰富的精神涵养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园圃与文化土壤。它展示的种种新概念、新范畴和新命题,形成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沉淀。而“否极泰来”、“穷变则通”、“错综复杂”、“触类旁通”、“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一致百虑”、“殊途同归”、“彰往察来”、“见仁见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等等哲言慧语,则化作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成语格言。特别是由革卦导出“革命”这一“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光辉思想,成为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和实现社会主义而发动民众持续奋斗的响亮号角。而基于革、鼎两卦的独特意境顺理成章地引向“革故鼎新”,则成为当代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文化基因。今天,“与时俱进”与“建设和谐社会”已形成广泛共识,联系《周易》关于“与时偕行”以及“保合太和”、“万国成宁”等精辟论述,我们又将得到多么深刻的启示!

有人把《周易》和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印度教的《吠陀经》以及佛教的《金刚经》并列,可谓尊崇倍加,神之圣之。其实,《周易》和其余诸经截然不同。它神而本人,圣而通俗,与现实生活和时代脉搏息息相关。它作为经典而别具一格的信息传递形式,古今中外叹为观止。大家知道,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最初之所以能够脱离物的躯壳,首先在于语言的萌生。文字的发明则以无声的语言大大拓展了传播的空间与时间。在图象作为有形的语言开创和记述人类文明历史的同时,数码符号则从思想的自在逻辑出发,反映了语言、文字、图象所表述的事物意义的真实性与确切性。于是,语、字、象、数在历史的长河里构成了外在于物质的人类文明的基本载体。令人惊讶的是,三千年前即已萌生的《周易古经》,竟然天衣无缝地实现了信息传递过程中上述四者的有机融合。这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伟大成果,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杰出创举。(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