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易》智慧化的时空度量:从自然到社会

《周易》智慧化的时空度量:从自然到社会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现代科学的一大成就在于时空度量的精确化。而两千多年前形成的《周易》学说却展示了时空度量的智慧化。《周易》时空观的大智大慧,主要体现于以下四点。《周易》对于时空的关联依存,由此可见一斑。同样地,也将时空观念从自然领域演绎到社会领域。总之,《周易》立足于精深的智慧观照,以阴阳消长、刚柔推移的过程与位变阐释时空,并由此导出自然与社会的相关信息。

《周易》智慧化的时空度量:从自然到社会

如何认识时空始终是科学艺术哲学的一个根本课题。毫无疑问,现代科学的一大成就在于时空度量的精确化。而两千多年前形成的《周易》学说却展示了时空度量的智慧化。

《周易》时空观的大智大慧,主要体现于以下四点。

第一,时空同源。

《系辞传》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地表征自然空间,天上地下的空间形成,显示了乾坤的确立。乾坤的运动变化,亦即“刚柔相摩”,导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就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所以,空间与时间同出一源:乾坤生化,或谓阴阳推移。《系辞传》又云:“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知”,乾道展示之时;“大始”,空间开始膨胀。“坤作”,坤德发功之际;“成物”,空间生成万物。乾坤与时空,浑然成一体。《系辞传》进一步指出:“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更加清晰地阐明:广大空间的生成源于乾坤的运动,而四时转换的延续则源于乾坤的变通。如果联系现代宇宙学关于“大爆炸”的理论,人们会自然地想到“太极生二仪”,即阴阳相对分离、乾坤互动共生之时,正是发生“宇宙大爆炸”的瞬间,从此,时间与空间开始同步显现在历史的屏幕上。

第二,时空相依。

《周易》以卦象模拟万物,以爻变模拟事物的运动变化。这种模拟的基本原理在于卦爻图象既表征事物,又融合时空,使事物运动寓于时空之中,时空相互依存,对立统一。按《彖传》的说法是“六位时成”。“六位”即一个卦中的六个爻位。爻位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位置,标示着空间所在之处;同时,《周易》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视为延续进行的过程,初爻代表事变之始,上爻代表事变之终,因而六个爻位又可以看作过程发展的六个阶段或六个时间节点,因而爻位既反映事物运动的空间变化,又反映事物运动的时间推移,两者紧密联系,相依共存。现以象征君子修身立业(龙的成长壮大)的乾卦为例:初爻当龙潜伏之时,空间位置在地下;二爻当龙显现之时,空间位置在田野;三爻当君子(龙)奋斗不息之时,空间位置处于“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宽广区域;四爻当龙将升腾之时,空间位置在深渊上方,也许欲进先退,还得回跳一下,所以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五爻当龙腾飞自如之时,空间位置在碧空长天;上爻当龙飞达极顶之时,已无进一步活动的空间,因而《文言传》释为“贵而无位”。《周易》对于时空的关联依存,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时空演绎。

《周易》以人为中心,将天道引申到人道。同样地,也将时空观念从自然领域演绎到社会领域。(www.daowen.com)

《周易》的“时”,既阐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阐述“时乘六龙以御天”;还阐述“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等等。《周易折中·义例》认为:“消息盈虚之谓时,‘泰’、‘否’、‘剥’、‘复’之类是也。又有指事言者,‘讼’、‘师’、‘噬嗑’、‘颐’之类是也。又有以理言者,‘履’、‘谦’、‘咸’、‘恒’之类是也。又有以象言者,‘井’、‘鼎’之类是也。四者皆谓之时。”其实,《周易折中》是通过卦名的涵义来解读卦时的。而就《彖传》关于“六位时成”的论述看,《周易》的时,意寓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本质特征的形成与显示。在自然领域,春夏秋冬是天体运动过程中的阶段特征的表现;在社会领域,无论是开通(“泰”)、闭塞(“否”)、消蚀(“剥”)、复苏(“复”),或者是诉讼(“讼”)、军兵(“师”)、刑罚(“噬嗑”)、养生(“颐”),或者是礼仪(“履”)、谦逊(“谦”)、情感(“咸”)、持恒(“恒”),以至面对汲水的“井”、煮食的“鼎”,怎样认识与发挥它们的功能等等,都反映着社会人事运动变化过程中某一方面、某一对象、某一时刻的本质特征。理解并抓住了这种本质特征,当“豫”之时,“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周易》就赞美“豫”之时义大矣哉!当“随”之时,“动而悦……而天下随之”,《周易》就赞美“‘随’之时义大矣哉”!当“颐”之时,“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周易》就赞美“‘颐’之时大矣哉”!当“解”之时,“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裂开)”,《周易》就赞美“‘解’之时大矣哉”!尤其震撼人心的是当“革”之时,“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对此,《周易》发出“革之时大矣哉”的赞美声,从而激励着近现代无数志人仁人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中国革命

《周易》描述空间的术语叫“位”。“位”在几何意义上体现为空间坐标,而在社会意义上则体现为环境人际关系与所处地位。《周易》既重时,又重位。《系辞传》云:“圣人之大宝曰位。”孔子历尽艰险周游列国十四年,从某种角度看也是为了求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有取得一定的职位才能推行其政治主张。《周易》论时,有泰有否,有终有始;《周易》析位,有刚有柔,有正有偏。《系辞下传》第九章对六爻之位展开了系统的阐释,可谓精彩纷呈。它认为,初爻处于始发之位,“初辞拟之”,即经文首先对其作出比拟。上爻处于终结之位,“卒成之终”,即事物至此达成其发展的结局。然而,“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即要看清事物复杂的品格性质,辨别是非,那就非明白了解中间的四个爻不可。《系辞传》指出,二爻与四爻,同居偶数的阴柔之地,功能相同,而上下位置不同,得到的待遇也不同:二爻多荣誉,四爻多忧惧。因为二爻离处于主宰地位的五爻(阳刚之位)远,而四爻则与其贴近。但如阴柔居五爻之位而行治理之道则不利远者,因为它的重点只在于避免过错祸害,发挥中和柔顺的作用(易于亲近者而疏远者)。三爻与五爻,同居奇数的阳刚之地,功能相同而上下位置不同,得到的待遇也不同:三爻多凶险,五爻多功绩。因为它们的地位等级存在差别,前者低下,后者尊贵。《周易》借六爻位置变化的象征意义,以简练的文字对人的社会地位格局与对立统一情势作出了精辟的研析,堪称入木三分。

总之,《周易》立足于精深的智慧观照,以阴阳消长、刚柔推移的过程与位变阐释时空,并由此导出自然与社会的相关信息。这种独辟蹊径的哲理思考,将会大大拓宽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甚至可能为现代科学正在探索的核强力、核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物质与暗物质、能量与暗能量之间的对立统一找到新的理论支点。

第四,顺时当位。

认识时空,目的在于恰当地把握时空,以利人类活动。对此,《周易》送给我们的箴言是:顺时当位。

顺时是《周易》指导人生的一个基本原则。《彖传》云:“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即天地都随着时间的运行而变化消长,何况凡人呢?因此,《周易》的信条是“与时偕行”。“与时偕行”不仅指顺随天时共行,而且指顺随人时共行。人时,即时代、时局、时势。《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当今,“与时俱进”已形成社会共识,而对其文源“与时偕行”更应研析它的哲理内涵。时意味着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延续,欲求顺时,首先在于顺时之势,顺时之始。怎样看清这种始发之势呢?《周易》提出了“知几”的崭新概念。《周易》告诉读者:“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所谓“几”,即事物运动变化初露细微端倪时的情势,它预示着发展结果的吉凶祸福。“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当你一发现事物运动即将发生某种转变的苗头,必须当机立断,采取相应行动,决不可从早到晚地等待下去。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位,就自然的空间范围说,首先是“三才”各当其位: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而事实上,《周易》通篇强调的则是社会领域的人事之位。位与时,是正确驾驭人生之旅的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当位的根本要求是在其位而行其职。位分上下贵贱,阴阳刚柔。主体居阳位,宜用刚;主体居阴位,宜用柔。而刚者居阳,柔者居阴,合情合理,谓之“得位”或“居正”。如《彖传》阐析小畜卦象是“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所以顺通。遯卦则是“刚当位而应”,所以“与时行也”。诚然,《周易》讲“唯变所适”,绝不死扣框框,墨守成规。用刚用柔同样随时转化,达到刚柔相宜,分寸适度。以位来解释,就叫“居中”或“得中”。例如,《彖传》阐释同人卦象是“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所以“文明以健”。升卦则是“刚中而应”,所以事业大通。总之,当位的基本准则是,既不越位,也不虚位,尽责守职,以成其位。因此,当位是为了成位,而成位就是具体实践了人在社会中的乾坤、阴阳、刚柔之道。《系辞传》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里的“易简”,即系乾坤的品格、功能与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