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修身养性的道德经典,倡导和谐的哲理体系,开发创新的思想基因。黑格尔认为“《易经》包含了中国人的智慧”,孔子则在《系辞传》中作出了更为具体而明确的评价,他指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由此表明,《周易》的四大功能是因人而著,可以各取所需的。对于立言说教者,即理论教育与宣传工作者说,他们可注重研究《周易》文辞,从中获得理论依据。动者就是实践者、活动家,他们可注重掌握《周易》的运动变化之道,以求成事立业。制器者就是科技生产工作者,他们可注重探索《周易》的卦爻图象,从中启悟创意,开发制造社会所需的产品。卜筮者作为古代的专职官吏,一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道德素养,他们注重运用《周易》的占断机理,为帝王公侯释疑解难。对照当今情状,他们可以比拟为现代的决策咨询工作者而绝非巧语花言的江湖术士。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我们不能把古时的筮占简单地归结为迷信活动,而更应透过时代前进的轨迹,研析其运作机制和发展方向。孔子曰:“极数知来之谓占。”对于胸有成竹的智者来说,筮占并不依靠神灵的告示,而恰恰凭借人的感悟与理性推断。所谓“知来”,即预测未来,立足点在于“极数”,即在把握过去之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数演算到走向未来的极限,亦即现代数学揭示的曲线伸延方向的转折点,它代表着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开始显现的质的转变。诚然,由于知识的历史局限,古人只能将“极数”想象为自一至十的“天地之数”的模拟推演,但其大胆的哲理思考却为几千年后人类阔步迈向数字世界并以类似卦象结构的数理模型预测未来开启了灵感之门。
从与时俱进的观念出发,不仅对《周易》筮占应当作出新的审视,而且对整个《周易》体系应当进行新的评析。这种评析绝不是改变它的本来面目和固有内容,而是在继承传统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弘扬新的时代精神,选择新的时代视角来深化对于这部位列群经之首的稀世宝典的研究与认识,从而发现其千秋万代所闪耀的时代之光。(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