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意象悟道:《周易》意象释卦,复兴振兴中华

意象悟道:《周易》意象释卦,复兴振兴中华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寻根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肇始于《周易》。《周易》以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周易》既注重“形而上”的“道”,即理论研究;又注重“形而下”的“器”,即实践应用。凡此种种,都正在引起人们对于《周易》哲理的莫大兴趣与广泛关注。《周易》开发智思,同时融和德育。而《周易》则高屋建瓴地张扬一个“和”字,倡导“保合大和”

意象悟道:《周易》意象释卦,复兴振兴中华

龙,它是古代的图腾、国家的象征、传统文化的结晶、人民理想的化身。如果说我们是龙的传人,那么《周易》就是龙的杰作、龙的寄寓、龙的精神。什么是“龙的精神”?这就是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从“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方面履善行德,洗心正性,善于通变致和,勇于开物创新,达到“保合大和”的理想境界,实现“万国咸宁”的理想世界。这也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奋发创新、和诚立业的人本精神。因此,复兴《周易》,攸关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

寻根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肇始于《周易》。传说中的渔猎社会部族首领伏羲氏,发挥龙的智慧,“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首创了“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八卦。它既是象形文字的萌芽,又是数字符号的胚胎,还成为古人认识自然与社会的一种特殊思维模式。孔子在《系辞传》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也就是说,远古之时原来依靠结绳记事,后世圣贤发明镌刻文字取而代之,使国家治理有方,人民明白情况。这一重大的文明成果,就来源于乾、兑两个经卦重叠组成夬卦()的创意。八卦作为独特而精妙的人文符号,是数字、文字、事物形象与思想情境的有机统一体。八个卦象依序而列,乾序数一为天,刚健而自强不息;坤序数八为地,柔顺而厚德载物;离序数三为火,亮丽而上附;坎序数六为水,险陷而润下;兑序数二为泽,和蔼而喜悦;巽序数五为风,逊顺而深入;震序数四为雷,好动源于天性;艮序数七为山,喜静本出自然。它运用极其简单的笔画描绘出了一幅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天道人文示意图

《周易》以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其中不少名言化为世代传诵的成语,如“否极泰来”、“穷变则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致百虑”、“殊途同归”、“错综复杂”、“触类旁通”、“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等等。特别是,它据革卦演绎出“革命”这一“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光辉思想,成为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而基于革卦与鼎卦的对立统一而导出的“革故鼎新”,则成为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文化基因。当前,“与时俱进”与“建设和谐社会”已形成全党全民的共识,而联系《周易》关于“与时偕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以及“保合大和”、“万国咸宁”等精辟论述,从中我们又将得到多么深刻的启示!

《周易》既注重“形而上”的“道”,即理论研究;又注重“形而下”的“器”,即实践应用。所谓“形”,其实就是卦象阴阳交错的结构形态。卦象自何而来?它来自“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即对于天文地理、人体组织和客观事物的模拟仿效。所以,卦象之形凝集着人的感知,它是古代圣贤以超群的智慧在认识过程中概括出来的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特殊精神产物,从而既可在此基础上“形而上”探索宇宙运行、万物化生、人事变异之“道”,又可在此条件下“形而下”设计、发明、创制各种生产生活所需之“器”。孔子在《系辞传》中对卦象作了“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形而上”阐述后,又列举十三个卦象进行了“形而下”的具体分析。他认为,在离卦的启示下,古人发明了结绳织网,借以渔猎生活;在益卦的启示下,人们制造了耒耜工具,借以农事耕作;在乾坤两卦的启示下,人们穿起了上衣下裳,从而天下大治;在涣卦的启示下,人们造出了舟船桨橹,借以沟通水路;在随卦的启示下,人们驯服马牛,借以运输货物;在豫卦的启示下,人们巡夜报警,借以防备盗贼;在小过卦启示下,人们仿制棒槌捣臼,借以脱谷取米;在睽卦启示下,人们发明弯弓直箭,借以习武扬威;在大壮卦启示下,人们构筑房屋宫室,借以抵挡风雨;在大过卦启示下,人们改善棺木丧葬,以合礼仪卫生;在夬卦启示下,人们发明镌刻文字,借以通事察情。综上所述,《周易》既然能在古代潜移默化地启发民智,为什么不能在今天开发其内在的创新功能,“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呢?对此,电子计算机始创者莱布尼兹以二进位制作出了回答,量子力学权威玻尔以并协性原理作出了回答,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以宇称不守恒律作出了回答,留德博士刘子华以推算发现木王星作出了回答……当前,还有许多重大课题,例如生物科学发现的六十四个三联遗传密码是否关联着六十四卦的某种隐秘?物质与反物质、星系与黑洞、能量与暗能量的对应存在,是否关联着阴阳刚柔的推移消长?凡此种种,都正在引起人们对于《周易》哲理的莫大兴趣与广泛关注。

《周易》开发智思,同时融和德育。孔子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善”就是德的体现,“性”就是德的本原。他把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演绎为“四德”:“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其中的“嘉”即是美,“贞”则是正,本质为真。所以,“四德”既是真善美的全面体现,又是义与利的和合统一。作为坚实的道德支柱,它在今天也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来支撑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大厦。孔子还通过对于九个卦象的剖析,生动活泼地构建了“九德”体系。他在《系辞传》中指出:“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接着指出:履卦象征和顺地到达目的地,谦卦象征人格的尊重与光辉,复卦象征一阳初生便显示与众不同的本色,恒卦象征面对纷繁的事物而永不厌倦,损卦象征克己利人而先难后易,益卦象征胸怀宽广地多行善事而不矫揉造作,困卦象征坚持克服困难而走上通途,井卦象征安居本位而施惠大众,巽卦象征掂量平衡而深藏不露。据此,孔子进一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释意味深长的“九德”功能:“履以和行,谦以制礼,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这样细致精微的道德教育,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积极借鉴吗?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捷发展,使人类安居其上的行星变成空间狭小的地球村。随着各种民族文化的交会撞击,有人竟至断言不同文明之间必然会引发冲突,导致战争。而《周易》则高屋建瓴地张扬一个“和”字,倡导“保合大和”、“万国咸宁”。在战略抉择上,它要求和而不同,“健而悦,决而和”;在立场协调上,它要求存异求同,“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在利益权衡上,它要求义利和合,“利者,义之和也”;在思想理念上,它要求互相尊重,“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须知,“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当天下最终“致一”之时,世界各民族必将获得完全的自由平等,并且伴随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升华,在全社会实现人性的彻底解放。

《周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历史文化瑰宝。《汉书》云:“六艺之文,《乐》以和神,《诗》以正言,《礼》以明体,《书》以广听,《春秋》以断事。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南宋绍兴年间进士、官至秘书监的著名诗人和易学家杨万里在《诚斋易传》中指出:“《易》者,圣人通变之书也。”“得其道者,蚩(痴)可哲,慝(奸邪)可淑,眚(灾患)可福,危可安,乱可治。致身圣贤而跻世泰和,犹反手也。斯道何道也?中正而已矣!唯中为能中天下之不中,唯正为能正天下之不正。”其实,《周易》岂止教人中正,而且赋人智慧。这种智慧,通过文象并茂的综合符号系统来感化与传递,从而有利于人们左半脑的逻辑思维和右半脑的形象思维协调运作,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潜能。(www.daowen.com)

然而,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周易》之学还像一个怪影在神州上空飘荡。在当前方兴未艾的儒学热潮中,许多人仍然不知道孔子晚年捧读《周易》,为什么如获至宝,“居则在席,行则在囊”,竟至“韦编三绝”,多次磨断了竹简书绳。不知道他为什么慨叹“假吾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不知道他和弟子们述作的《周易大传》,内蕴的道义哲思比之《论语》是否更为精湛、深刻而系统。当然更不知道日本明治维新之初曾经提出过不通《周易》不得进入内阁的缘由,不知道韩国国旗上标示的乾坤离坎四个卦象蕴涵着什么意义……何以故?根子在教育。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法定教科书里,至今未见一篇阐述《周易》的课文。一些人木然无知,甚或抱有偏见,分不清学术与巫术,分不清经典要义与封建迷信。亦有身居要职者,一旦触及《周易》,竟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冲犯禁忌。为此,重温若干年前江泽民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大段脱稿讲话,将有助于明辨方向。他娓娓说道:“法国有个数学家叫莱布尼兹。在当年,17世纪的时候,有人就告诉他,说中国三千年前《易经》就有‘00,01’。我把《易经》翻出来看看,坦率地跟大家讲,我看两三遍,时间不长,也不是看得很懂。但是学了一个字:两个‘乂’。这个字念‘爻’,叫阴爻、阳爻。它有两个符号,就像‘00,01’一样。”“昨天晚上我碰到越南的陈德良主席,没有想到,他对于《易经》颇有研究,而且他对我讲,现在越南的中国各种古典书籍翻译非常多。”“我也很惭愧的,陈德良熟读《易经》,给我讲得头头是道。《易经》我也稍微看了一下。我深深感觉这个世界的人不能有任何骄傲自满的情绪。我总以为我也是个大学生,而且我是中国人。但他们对这个《易经》很重视,甚至于他们对于里面的辩证唯物主义很有研究,我却还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他很懂。莱布尼兹最后承认中国的《易经》在‘00,01’这个数据上要早好久。我翻了这段历史,果不其然有这段轶事。这就说明我们中国人不要妄自菲薄。老祖宗不得了!”(记录整理,未经审校)

复兴《周易》,绝不是开历史倒车,简单地回复易学的某种古典辉煌。《系辞传》告诉我们:“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复兴《周易》,就要生生不息,不断地日新而又日日新。就要自始至终贯穿时代精神,“与时偕行”,弘扬其大道伟德,阐发其微言奥义,领悟其真智明慧。切忌以文拘义,墨守教条;尤须审时明理,“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比如,对《周易》所说的“贵”与“贱”、“君子”与“小人”,既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审视其社会层面的局限,又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剖析其道德层面的价值。事实上,社会层面的“君子”并非总是道德层面的“君子”,社会层面的“小人”也并非总是道德层面的“小人”。而且,“贵”和“贱”、“君子”和“小人”的相对位置经常“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所以,孔子从未自耻于曾经“贫且贱”的身世,最终以勤奋的学习、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品德跻身圣贤。又如,对《周易》的占筮同样应进行历史的具体分析,并且从中引出有益于当代文明的启示。要知道,占筮是古代巫术文化的历史产物,最初用于王室决策咨询。据《尚书·洪范》记载,箕子应周武王之请讲述九条治国大法,其中就包括占卜。它要求君主与卜者、筮者、官员及平民代表五方举行会议,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方式协商解决重大疑难,推断事物发展的吉凶。按照不同的投票主体和票数,开列出七种可能的结果。最理想的当然是全票通过,名为“大同”;践而行之,则“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筮占的原理是什么?《系辞传》回答说:“极数知来之谓占。”筮占的目的是“知来”,了解未来;其途径则是“极数”,演绎天地之数直到极致的精妙程度。求得一个卦象,需要运用四十九支筹策经过“四营”、“十八变”的演算,每个步骤都刻意仿效宇宙自然的运动变化,依次象征太极、天地、三才、四时、闰年;并令策数(360)与全年日数及万物大数(11520)对应起来。由此,人们完全可以把它视为一台虚拟的古典电子计算机在进行逻辑程序运作。这是一个具有何等智慧境界的超前设计啊!至于“64”这个神奇的数字,尤多悬念而引人入胜。此数由八卦“因而重之”,构成8的2次幂或2的6次幂,使列入其内的卦象可以“弥纶天地之道”,涵盖着世界所有的宏观与微观系统,简直无处不在,无物不遗,所谓“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巧的是现代生物科学发现的三联遗传密码数也是64(43),人们不禁浮想联翩。而回顾处于创新前沿的模拟技术的诞生经历,又发现这个64立下了大功。1953年,著名物理学家费米进行一项“熵”的研究,产生用电脑辅助的想法。他利用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建立了64个工作站来模拟64个原子,随后在这个有序网络中引入扰乱因素,以观察“原子”的表现,结果发现与真实世界里的现象完全吻合。电脑模拟技术从此呱呱坠地,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也许,这是巧合。然而,我们可否探索一下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呢?按照《周易》哲理,“中”是贯彻阴阳之道的大德,具有至高无上的适宜性。而在二进位制数列中,从2的2(阴阳生化之数)次方到2的10(天地之数最大值)次方之间,中数恰好为6,所以它最宜于模拟仿效万物之象数。小于6即不足,大于6呢?汉代易学家焦赣呕尽心血,将64卦“因而重之”,演化出4096卦,使卦象数达到2的12次方,结果反显臃肿冗余,如同画蛇添足。值得进一步注意的是,中数6与天地之数的最大值10之比为0.6,十分接近于古希腊的“黄金分割”线段比例,当其大致数值被确定为0.618后,这个原发于造型艺术的最佳线段比例竟被推广到许多领域加以运用。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由此导出“优选法”,曾在上世纪70年代初风靡一时。这样看来,在一定条件下,64成为一个最具适宜性的数值并非纯属偶然。

《周易》占筮在数的运算上讲程序,重模拟;在辞的推断上尤其讲道理,辨是非。诚如朱熹所说:“圣人因占筮之法以晓人,使人居则观象玩辞,动则观变玩占,不迷于是非得失之途。”“所谓占筮之用则一,盖即占筮之中而所以处置,是事之理便在里了。”现代预测学的完善和发展,恰恰离不开数理模型的构建。诚然,如前所述,复兴《周易》,绝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而去重新追寻虚拟数理的历史陈迹;恰恰相反,它要求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发掘《周易》精华,揭开其神秘面纱。以古为鉴,求今所用。今天,凡打着《周易》旗号施行命相之类骗术者,当斥之曰无耻。迷其术而信之者,当悯之曰无智。而分不清《周易》精要与江湖之术,混两者为一谈犹自恃唯科学论者,则叹之曰无知。

《周易》百读不厌,常学常新,关键在于把握其精髓,因象启想,由想缘象。不仅要智见仁明,更且求慧启思睿。学用《周易》,譬如去天堂杭州朝拜灵隐寺——卦是殿堂,经是佛像,传是方丈,占是焚香;而从中启悟智慧的想象才是真正的如来,真正的佛法宽广。这样的思想如来,这样的智慧佛法,必将有益于振兴中华,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缔造创新国家。为此,应当抓紧开展关于《周易》的教学研究,立足现实土壤,面向创新世界,针对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拟订教学实验试点方案。当务之急是以积极有为、开拓首创的姿态,让融和时代精神的《易》学登上高等学府的正统课堂。

(原载《金华政协》200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