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

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东海和南海海底混输管道距离长、设计压力高,目前铺设水深已经达到1500m,将来可能达到1500m 以上超深水海域。③我国现有海上油气水多相集输系统大多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而对多相流本身认识不足也限制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输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

近40年来,我国在海上混输系统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建成从锦州20-2平台到陆上终端50km 的第一个自营海上气田的海底管道,相继建设了绥中36-1稠油油田70km 油水混输管道、东海平湖、春晓海底管道、南海第一个深水油气田荔湾气田群;建成从水深1500m到205m、79km 的深水管道、流花深水油田群海底管道,正在铺设我国第一个自营超千米水深油气田陵水17-2海底混输管道;连接南海东西部、海南、广东、香港的海底管道大动脉已经建成,海底管道总里程约7000km,其中混输管道占60%左右。这些管道分布在渤海、东海、南海各个海域。随着我国海洋石油的开发,混输管道的数量、长度、铺设深度还将有大幅度增加,同时多相增压、计量等也逐步得到应用。由于我国各个海域情况差异较大,因而混输管道建设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下:

①渤海海底混输管道大多由我国自行承建,具有数量相对较多、距离短、压力低、铺设水深浅(<30m)等特点,以及在管输工艺设计中遇到稠油水、含蜡油水气、油气水砂等较为复杂的多相流动问题,目前有关专题的研究也是国际多相流领域的高难问题。

②东海和南海海底混输管道距离长、设计压力高,目前铺设水深已经达到1500m,将来可能达到1500m 以上超深水海域。随着中深海域油气田的开发,这些区域的海底混输管道将大幅度增加,而长距离混输和深水开发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如固相生成、段塞流等,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www.daowen.com)

③我国现有海上油气水多相集输系统大多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而对多相流本身认识不足也限制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输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