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超弦理论:揭秘宇宙构成和平行宇宙规则

超弦理论:揭秘宇宙构成和平行宇宙规则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弦理论如此美妙,引无数物理大家纷纷献身,闭门造弦,各立山头,整出了五种不同的超弦理论,也就是造出了五种不同版本的弦,他们各执一词,都说宇宙是自己的那种弦构成的。在我们的十一维卷曲膜宇宙中是不是也有虫洞呢?这就是平行宇宙。也就是说,我们宇宙这张大膜上的光,只能在我们自己的宇宙里转悠,它被这张膜完全束缚了。

超弦理论:揭秘宇宙构成和平行宇宙规则

一、由弦到膜

万物皆弦。一样的弦,在十维时空的不同振动,表现出不同的基本粒子,从此宇宙万物归于一根细小的弦。好玄妙的理论,那整个宇宙运行不就是无数的微弦奏出的一部交响乐章吗?有诗为证:玄之又玄谓之弦,大道归一就是弦,说来说去无非弦,熙熙攘攘都是弦。

超弦理论如此美妙,引无数物理大家纷纷献身,闭门造弦,各立山头,整出了五种不同的超弦理论,也就是造出了五种不同版本的弦,他们各执一词,都说宇宙是自己的那种弦构成的。超弦内部都不统一,还如何统一寰宇

孔子泰山而小天下,威腾挟超膜而小超弦。威腾,好威风的名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他在1995年悍然出手,证明了:这五种不同的超弦,不过是在十一维时空下同一理论的不同表达而已。果然不出所料,一旦增加维度,原来十维时空中的五种貌似不同的弦,其实是一回事儿,不过是超膜理论在十维时空的不同截面。

威腾是这样想的:你们把粒子看成弦,结果冒出了五种弦;而我把粒子看成一片膜,膜当然要比弦更有纵深、更有内涵,所以需要十一维时空来容纳它。为何这个超膜就能统一五种不同的超弦呢?这是一个复杂的数学过程,但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

我们在案板上放一片海带,这不就是一片膜嘛!然后我们沿着一个方向细细地切,切出的丝不就像是一根根的弦吗?如果换一个方向切,不就切出另一种形状的海带丝了吗?也就是说,海带中蕴含了各种形态的海带丝,或者说超膜中蕴含了各种版本的弦。即在十个维度中运动的弦,其实都绕在第十一维度的膜上。

二、卷曲的大膜与虫洞

好神奇,此时我觉得语言太贫乏了,无法表达我此时的感觉。我对超膜的膜拜如同刚出笼的一屉大蒸馍,热情腾腾,奔涌而上,直冲霄汉。

超膜意味着:所有的弦都是束缚在时空的一张膜上,我们就生活在这张膜上,这就是我们的宇宙。但这张大膜不是平的,它经过了无数次的卷曲,所以沿着膜走很远的距离,其实很近很近。这里要好好打个比方:

拿一张长方形的纸,将一只蚂蚁放在一个短边,然后你在对边,也就是另一个短边蘸一点糖水,蚂蚁就会沿着纸面向糖水走去,路挺长。这时,你小心翼翼地将这张纸沿着长边的中线,弯曲对折起来,这样蚂蚁所在的短边与蘸了糖的短边是不是挨得很近了?这时候蚂蚁只要一跳,就到了有糖水的那一边了。但这个蚂蚁不会,因为据说蚂蚁就是一种二维的生命,对它来说,只有前后左右,而没有上下的概念。上蹿下跳就是要突破二维,进入第三维度。但蚂蚁没有这个本事,虽然纸面已经弯曲,它仍然会老老实实地沿着纸面走,所以它会觉得糖水离它挺远,虽然就在它的头上或脚下。

回到我们的宇宙,很多天体动辄距离我们几十亿光年,真有那么远吗?如果从人类所在的四维时空来看,就是这么远,这是蚂蚁思维。但是,如果宇宙真的像超膜理论所说,是一张卷曲了很多次的大膜,那这些距离几十亿光年的天体对我们来说可能就近在咫尺。问题是,人类有无可能超越四维时空,利用十一维时空,直接穿越到遥远的天体呢?有,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毕竟不是蚂蚁。

想象一个红红的苹果,上面爬了两只虫子,都想到达苹果的另一面,其中一个就沿着苹果的弧面爬过去了;而另一个,不想走寻常路,再加上它又是一个吃货,于是开始原地啃苹果,啃出一个坑,钻进去再啃,就这样吃出来一个洞,就如同人类打隧道一般。只要这个虫子坚持向前吃,最终也能到达苹果的另一面,这不就是“虫洞”吗?虫洞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在我们的十一维卷曲膜宇宙中是不是也有虫洞呢?虫洞在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中就能推导出来,这里不再多说。这里要看看超膜和超弦理论是怎么看待虫洞的。

超弦理论早就导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我们的空间结构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也就是说,空间并非是无限可分的。空间有它的最小尺度,为10-33厘米,它太小了以至于我们感受不到。

空间不连续,也就是说它具有一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那么每一个最小的空间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这就意味着,宏观空间是由一份一份独立的小空间拼接而成的;既然这样,小空间之间就会有缝隙。如果用高能量轰开这个裂缝,一个虫洞就会出现,穿越就可以实现,几十亿光年距离的天体一会儿就能到达。就好比秦岭隧道开通后,就不用走盘山公路了,直接由隧道穿越而过,节省了很多时间。隧道不就是现实版的虫洞吗?

超膜理论等于告诉我们,裂缝存在于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在任何地方凿开一个虫洞。换句话说,虫洞不只是存在于黑洞与白洞之间。当然,轰开虫洞所需要的能量太大,人类现在还没有这个本事。以后呢?我对人类是有信心的。

三、膜与平行宇宙

我们的宇宙既然是一张大大的卷曲的膜,为什么不可以有另外一张膜、另外一个宇宙与现存的宇宙同时存在呢?这就是平行宇宙。

1.平行宇宙的证据

从理论上来讲,平行宇宙完全有可能存在,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观测到。这一点都不奇怪,按照超膜理论,光子只能沿着膜旅行,而不能穿过两膜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宇宙这张大膜上的光,只能在我们自己的宇宙里转悠,它被这张膜完全束缚了。同样,另一个宇宙的光,被它那张大膜束缚住了。所以两个宇宙的光信号没法交流,这样当然就观测不到,如果真要观测到另一个平行宇宙的光子,反而说明超膜理论错了。

话说到这种程度,有人可能觉得,这样的话平行宇宙永远无法感知,岂不成了物理学家瞎扯了吗?你爱咋说就咋说,反正也不可能有任何感知。如果真的如此,平行宇宙就不是科学的研究范畴了,因为科学必须基于可观测、可验证、可证伪的基础之上。

在我们的宇宙中,有一个东西可以突破这张大膜传递到另一个宇宙,大家猜一猜,它是谁?你能猜到的,因为它就是刚才谈论中的一个主角——我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引力子。引力子不会被限制在膜上,它会渗透到整个空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四大力中引力作用距离最长,而力度却极小极小的道理。大家想一想,另外三种力,自觉能力有限,就只在我们这张膜上发挥作用,所以力度还是挺强的;但引力子,心怀远大、好高骛远,不甘心一生待在一个膜中,向往其他膜宇宙,四处乱窜,于是就发散了。一个本来挺强的力度就这样被分散了,当然留在我们这个膜宇宙的力度就显得小了。

大家试着想一想,地球每时每刻都发送出很多引力子,作用于周围其他物体,产生出吸引力的效果。但这些引力子中的一部分,从我们所在的膜宇宙中跑出去,作用于其他膜宇宙了。有人已经反应过来,这样的话其他膜宇宙的生命就有可能探测到这些引力子?是的,没错。

于是有科学家就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感知其他平行宇宙对我们的万有引力呢?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霍顿教授对此进行了精心的理论构建,由此猜测我们的宇宙背景辐射可能会有异常,这是因为其他平行宇宙的引力拖拽造成的。

宇宙背景辐射,它是一种充满了整个宇宙的辐射,是当年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辐射残留,就像一个炸弹爆炸后,还会残留一些温度。理论和观测都说明,宇宙背景辐射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宇宙不同方向的。

但霍顿认为,如果有平行宇宙存在,这个平行宇宙的引力就影响到宇宙背景辐射,这样我们宇宙的背景辐射必定会在某个部位受到影响,也必然会出现异常。这是霍顿的大胆猜测,结果还真被猜着了。(www.daowen.com)

天文学家在观测宇宙的背景辐射时,果然发现有四个异常的地方,感觉是被其他宇宙摩擦所形成的四个圆形图案。这似乎说明,我们的宇宙至少有四次与其他平行宇宙发生了遭遇。其实,这不是真的接触摩擦,如果要那样我们的宇宙早就爆炸了。是我们宇宙的那四个部位与其他宇宙靠得有点近,所以感觉到的引力特别强,就好像被另一个宇宙拖了一下,造成了四个异常的背景辐射区域。

这个发现,当然令霍顿非常高兴,她声称:这意味着平行宇宙的存在已被证实。但是,大多数科学家还是对此持观望态度,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异常的背景辐射也可以有其他解释,不一定非要平行宇宙才能造成。比如说,一个人发烧了,能说他一定感染埃博拉病毒了吗?不能,或许他是SARS、狂犬病,或者就是普通感冒,甚至只不过是看黑洞理论看得很烧脑而已。

平行宇宙的存在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如何才能更好地验证呢?就是要不断地去构建这个理论,然后让它产生更多的预测,从而产生更多的验证机会。就像相对论,当年如果只停留在光速不变的假设上,爱因斯坦只有招人讽刺挖苦的份儿,但爱因斯坦以此构建起庞大体系,做了很多预测并不断得到证实,从而确立了相对论的科学地位。

2.两个膜宇宙之间的连接——黑洞

要想确立平行宇宙的科学地位,首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有可能前往平行宇宙,真正地到另一个膜宇宙看一看,瞧一瞧那里是伊甸园还是琉璃世界?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回答。

首先我们的膜宇宙与另一个膜宇宙距离很近,可能就是一步之遥,但我们为何跨不过去?刚才讲到,连光子都无法脱离这个膜宇宙,何况我们凡夫俗子,谁能比光子跑得还快?不过,引力子可以从我们的宇宙跑到另一个宇宙,但我们总不能骑着引力子过去吧,也骑不住啊。

现在又要让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两个宇宙,也就是两个在十一维空间卷曲的膜,在它俩离得比较近的时候,它俩的哪个部位可能贴在一起?我相信有人会猜到,因为这个部位也是我们本章的大主角。

到底是哪个部位呢?估计很多人猜到了,就是黑洞啊。但这是为什么呢?两个膜宇宙之间只有引力子可以传递,或者说只能感受万有引力,那么两个宇宙中万有引力最强的部位就应该吸引得最强烈。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吸引力最强的部位当然是黑洞了,两个宇宙的黑洞就互相对接了。此时,你脑海中有没有画面感?虚空中两大块薄膜,偶然相遇,一块薄膜上的黑洞与另一块上的黑洞迅速结合在了一起。这两个黑洞之间对接的桥梁是什么?就是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就是那个虫洞。

所以,如果一个人有志进入另一个平行宇宙,首先要敢于进入黑洞,然后通过虫洞,这种探险非常刺激,是哥伦布当年的大航海无法与之比拟的。

3.我们的宇宙从哪里来?

紧接着我们会面临另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宇宙是从哪里来的?大爆炸理论这样回答过我们:137亿年前,一个致密的奇点大爆炸之后形成宇宙。我们肯定要追问,这个奇点是怎么来的,之前是咋回事?科学家于是很轻蔑地说:“你不能问这个问题,奇点就是一个奇怪的点,它就没有之前,因为奇点爆炸之后才出现了时间和空间。”听了这个回答,我们有点不敢吭气了。如果再问,是不是会显得我们很幼稚,但我们心里不服啊!凭什么不能问,又不是你的个人隐私

有了超膜理论,有了超膜构成的宇宙,这个问题不但可以问,也可以回答,而且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回答1:两个宇宙,也就是两个卷曲的膜在虚空中游荡,如果它们剧烈相撞,就会产生巨大能量,两个膜就可能脱落下来一部分,形成新的宇宙。如果是这样,所谓宇宙大爆炸就是两个膜撞击,两个不同宇宙的碰撞产生了新的宇宙。

这个回答,我的感觉是有点不接地气,这膜宇宙就玄乎得很,还碰撞!虚空这么广阔,两个膜非要撞一撞?难道是虚空太寂寞?

再看回答2:大家还记得白洞吧,就是黑洞的反演——只出不进。关于黑洞倒是发现了很多间接证据,但关于白洞的证据非常少,而且它啥也不吃、一天到晚只喷饭的这个性质,也确实让人费解。

白洞如果存在于我们的宇宙,应该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因为它很亮,成天到处胡乱喷电磁波,但我们咋就发现不了呢?我们再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挖掘一下白洞本身。

白洞与黑洞一样,它的中央也是一个致密的奇点,它是宇宙中的喷射源,喷射出各种物质和能量。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白洞和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不就是一回事吗?所以白洞喷发就是宇宙大爆炸,在我们的宇宙为什么不能发现白洞?因为它已经在137亿年前喷发过了,我们现在的宇宙就是一个白洞喷发出来的成果。

白洞喷发出来的物质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前面说过,是黑洞给它输送的,黑洞与白洞之间有一个管道,就是虫洞,黑洞吞噬下各种物质经过虫洞输送给白洞,然后白洞负责喷发。

这样的话,黑洞和白洞就会成对出现,黑洞负责在我们的宇宙中吞噬各种营养,而白洞在另一侧喷出另外一个宇宙。太壮观了,太神奇了,我觉得我语言太贫乏,不知道怎么去形容,科幻小说哪里能和现代物理相媲美?我估计很多读者在如此恢弘喷薄的黑白双洞的震撼下,一时还没有回过神来。黑白双洞,一个负责吃,一个负责生,一个在母宇宙大吃特吃,另一个创造了婴儿宇宙,它们之间的脐带就是虫洞,就是爱因斯坦-罗森桥。太伟大了!我有点被感动了,我被宇宙震撼了,黑白双洞,你们的风采是否依然黑白?

估计有的读者很冷静,或许在想,黑白双洞这样玩下去,不就是把我们的宇宙全吃光,去缔造另一个宇宙吗?是的,的确如此。而我们自己的宇宙,不正是有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我们的父宇宙——父亲一般的宇宙,然后把吞噬了的物质传递给了白洞,白洞的喷发才造就了我们吗?

现在,我们的宇宙不得不面对我们的父宇宙同样的问题——迟早要被黑洞吃光。到时候,我们的文明如何维持?只能前往另一个宇宙。怎么去?穿越虫洞。

虫洞不是那么好穿越的。首先我们要敢于进入黑洞,然后找到这个虫洞。虫洞有一个特点——一旦遇到正能量的物质就会自动关闭,所以要维持虫洞的开放,还必须携带大量负能量的物质。

对于负能量,我还是要解释一下,我是很严谨的。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看法,能量最小就是零,真空中的能量就是零,哪有什么负能量。这是经典物理学的看法。以后大家凡是听到什么“经典物理学认为”,真实的意思就是“过去曾经错误地认为”。在量子力学看来,真空中时时刻刻都在成对地产生虚粒子,一个是正能量,另一个是负能量,它俩再一结合又啥都没了。所以说,真空里很热闹,啥叫空?空中不空啊,这要慢慢领悟,要不大师兄咋叫悟空呢?

回到刚才的话题。要想顺利穿越虫洞,我们必须携带大量负能量物质,以防止虫洞关闭,但是到哪里去找这么多负能量物质呢?这是个大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成天牢骚满腹,对地球、对太阳、对我们的宇宙不满,那他本身就是负能量,那就直接穿越虫洞,去寻找新的卷曲膜,去寻找平行宇宙。

听到这里,有些平时就关注平行宇宙的听众或许会说,你讲的平行宇宙怎么和我平时看的关于平行宇宙的说法一点儿都不一样呢?好,让我再次略作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