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宇宙的规则:黑洞的定义与四维时空

宇宙的规则:黑洞的定义与四维时空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了解黑洞,必须要了解弯曲时空。那是因为这个时空本来就是弯曲的,这不太好理解,就不得不提到相对论了。相对论是个庞大的体系,又分狭义和广义,这里当然不能展开,主要是把弯曲时空的概念引出来,以便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黑洞。因为黑洞真正的定义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这就是四维时空。

宇宙的规则:黑洞的定义与四维时空

一、四维时空

刚才我把黑洞的概貌向各位介绍了一下,目的是热热脑子,现在我们讲点真家伙。要了解黑洞,必须要了解弯曲时空。

如果抛开时空弯曲的概念去讲黑洞,就如同抛开社会谈人生,那是毫无意义的。这个人的路为什么走弯了,可能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弯曲的,这不难理解。那大家能否理解,抛出去的石块为何划出了一个抛物线,而不是直线呢?那是因为这个时空本来就是弯曲的,这不太好理解,就不得不提到相对论了。

相对论是个庞大的体系,又分狭义和广义,这里当然不能展开,主要是把弯曲时空的概念引出来,以便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黑洞。因为黑洞真正的定义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

地球上的人谁不知道爱因斯坦,谁没听过相对论?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没有明确表达不崇拜他,那肯定是崇拜的。不过爱因斯坦到底怎么厉害了?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人也不多,相对论太抽象了。

好了,我们先来介绍四维时空。四维时空,就是三维空间加上一维的时间。这是相对论中引入的概念,非常好理解,因为我们就活在四维时空当中。

我又要用前一章——聊《三体》时用的例子:比如你在坐飞机,有人问你在哪里,答曰在飞机上;追问飞机在哪里?你若要精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给出三维空间的坐标:XYZ的值,分别表示前后、左右和上下。但飞机在不同时刻有着不同的XYZ,所以飞机具体在哪里,不光要有XYZ的值,还要有具体的对应时间T,也就是还要加上一维时间轴的值,才能把飞机精确定位,即需要XYZT四个数值。这就是四维时空。

说到这里,有人就不解了,四维时空这么简单,还需要爱因斯坦在相对论里才提出来?难道牛顿不了解吗?在牛顿看来,空间和时间是互相独立的,互相之间不影响。这也符合我们的生活常识,你在北京,与你换一个空间,比如纽约,时间流逝是一样的啊。所以在牛顿理论中没有必要把空间和时间连接为一个整体来说。但是,在相对论里,空间和时间之间会互相影响、互相耦合,在黑洞里甚至会互相对调。所以必须要把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说,名曰“时空”。

二、相对论简介

时间和空间会互相影响,这让人难以理解。这里我要好好解释一下,略微展开地聊聊相对论。为了说话简单一点,我就不区分狭义和广义了。

相对论里引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一切都源自相对论的出发点:光速不变原理。它的意思是说,无论在何种参照系下观测光的速度,它的数值都是一样的,每秒约30万千米。

4-3 甲感受到乙和公共汽车的时速分别为10千米和50千米

4-4 乙感受到甲和公共汽车的时速分别为10千米和40千米,这就是运动相对性

这是不可想象的。举个例子,假设有一辆公共汽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时速50千米;甲站在大街上观测这个汽车,测得其时速是50千米,当然这是废话;乙骑着自行车与汽车同方向前进,自行车的时速是10千米。现在的问题是:乙觉得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不难吧。50减去10嘛,也就是说乙感到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小时。

我们平时说汽车时速50千米,是指它相对于路面的速度,那汽车相对司机的速度是多少?当然是零了。现在的问题是,汽车相对于骑自行车的人的速度。如果你骑着自行车与汽车同方向前进,你所感受到的汽车速度就变慢了。如果你骑自行车的速度能与汽车一样快,你就会觉得汽车没动,相对于你是静止的。如果你骑着自行车与汽车反方向运动,什么感觉?你会觉得汽车时速变快了。这都是生活常识,大家都明白。

以后起大风,也没有避风的地方,怎么办?给大家说个诀窍,你就顺着风吹的方向跑,就会感觉风变小了;如果跑得与风速一样快,你就会觉得根本就没风。如果你跑得比风还快呢?你就会觉得迎面来了一股风。啰嗦了半天就是想说明:公共汽车的速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它相对于路面的速度,与相对于运动中的自行车速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参照系不同,所感受到的物体运动速度就不同。

但是,大家注意,如果我们把刚才的公共汽车换成光的话,诡异的事情就出现了。大家都知道光速是c,也就是每秒30万千米。路人甲测得光速是30万千米/秒,那骑自行的某乙如果与光同行的话,他应该觉得光速变慢了。但实际上,某乙感受的光速还是30万千米/秒。这是不可想象的啊,你们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震撼吗?有人说,是不是自行车速度太慢,所以感觉不出变化?我可以很放心地告诉你,某乙就是把自行车骑到每秒10万千米,他观测到的光速还是30万千米/秒。也就是说,不管选择什么参照系,光的速度都是30万千米/秒。

4-5 换成光,情况就不一样了

整个相对论就是基于这个光速不变原理的。就是说:在任何参照系下观测,光速都是每秒30万千米。这是无法理解的,所以相对论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骂爱因斯坦是疯子,因为这光速不变实在太颠倒人伦了。后来大家为啥不骂了,开始疯狂膜拜了?

这就是验证的力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按照相对论,运动中的物体其上的时间流逝就会变慢,而且慢多少都能算出来,不信?做实验啊。找两块表,必须是好表,先对好时间,然后一块放家里,一块放飞机里绕地球转一圈,回来后和另一块一对,发现果然变慢了,而且慢的程度与相对论的计算结果一样。服不服?当然大家就不用测试了,那表不是劳力士,是铯原子钟,一般人家没有。

水星在近日点有进动,牛顿理论咋都解释不了,结果相对论一上手,直接搞定,而且把进动的程度都算出来了,和实际观测完全一致,靠的就是引入弯曲时空的概念。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一样,社会科学有时需要斗嘴皮子。比如我认为日军全面侵华是日本战败的根本原因,有人不同意就会和我辩论,但这不会有结果。如果这是个物理学问题,咋解决?就是搞一个对照组,看日军如果不全面侵华会如何演变。于是将时间退回“七七事变”以前,然后研究者把引发“七七事变”的那个日本联队长直接杀了,再阻止以后发生类似事件,看看日本会不会失败。确切地说,看看美国还会不会威胁日本禁运石油,日本还会不会偷袭珍珠港。但这个实验没法做,所以社会科学必须要斗嘴皮子。

不过,如果考虑了量子效应,即便这实验做了也会有问题。因为量子效应可能会产生多重宇宙,在一个平行宇宙中日本的确不偷袭珍珠港了,但在另一个平行宇宙日本还是会偷袭珍珠港。一说到平行宇宙一切都乱了,先打住,继续说相对论。

三、时空耦合

说了这么多,就是爱因斯坦基于光速不变这个难以想象的假设,构建起来的相对论大厦,解释了大量牛顿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令人心悦诚服,于是我们反过来承认了光速不变原理,虽然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

但承认光速不变这个离奇的假设,就等于从人间走向了魔道,一切光怪陆离的事情纷纷向我们扑来,因为光速不变导致时间与空间之间发生耦合,相互作用了。时间会影响空间,空间会影响时间。怎么理解?这其实是一个数学过程。我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说说。

大家想想,站在路边的人看光的速度是c,坐在运动中的车上的人观测光还是c,到底咋回事?难道同一束光,展示给静止人是一个速度,展示给运动中的车上的人又是另外一个速度吗?这咋可能呢?但可以这样解释,地面上人的时间系统与车上的时间系统不一样,而且不同速度的车上的时间系统也不一样,这样他们分别感受的光速不就有可能是一样的了吗?就是说,你在地面或不同的车上,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空间,会有着不同的时间系统。换句话说,时间会随着空间的转换而发生变化,这就是光速不变带来的必然结果。大家有点感觉吗?如果您还是觉得不清楚,不怪你,也不怪我;我这会就想拿个小黑板,为您讲讲洛伦兹变换。

有的人这会儿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爱因斯坦绝对是天才啊,他竟然能想象光速不变。不,我敢保证,爱因斯坦也想不通光速不变的道理,因为他再聪明,也没有超出人的范畴。那他为什么能以光速不变作为相对论的初始假设呢?这还真不是什么天才的想象,是他比较“二”。

当时有个实验,叫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出来让人大跌眼镜,它让牛顿理论歇菜了。

当时有个大物理学家,叫洛伦兹,他发现只要引入光速不变,就可以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就是所谓洛伦兹变换。但他马上很羞愧地说:“光速咋可能不变,我这纯属瞎扯硬凑,为解释实验而解释。”

当时,有一个人——伯尔尼专利局的小职员,注意到洛伦兹变换,于是就以光速不变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理论——相对论,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当时的爱因斯坦可以说是一个“民科”,啥都不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光速不变又如何,于是他成功了。

这里就顺便引出了现代物理的游戏规则:一个物理学家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必须要从一个或几个假设出发,这些假设无论多么无法理解、多么荒诞不经,但只要构建起来的理论能够解释实验和观测,那我们反过来就承认这个假设是正确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让大家接受,时间和空间是会互相影响的,运动速度越快,影响就越大,引力越大,影响也就越大。正因为时间和空间会互相影响,所以二者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在相对论中,时空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理论是在四维时空中展开的。

我们平时生活在低速、低引力之下,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有影响,但是程度太小,感觉不出来,除非你佩戴一只铯原子钟。

四、弯曲时空

我们明白了四维时空,但为什么四维时空会弯曲呢?这的确是爱因斯坦的天才想象。

他是这样想的:比如我们斜抛一块石头,会在空中划出一个抛物线;你再斜抛一块铁块,也会在空中划出一个抛物线。如果你能使两次抛射的角度和初速度完全一致,那么这两个抛物线就是完全一样的,当然这里忽略了空气阻力。两个不同的物体,竟然轨迹完全一样,说明这与两个物体本身没关系,这和其他物理定律很不一样啊。

由此,爱因斯坦脑洞大开。不同物体、相同的轨迹,说明这是一个几何效应。为啥会展示抛物线?因为地球把时空搞弯曲了,时空是弯曲的,物体在弯曲的空间就只能弯曲着走,划出抛物线,否则应是一条直线。爱因斯坦的脑子的确不是普通人的脑子。(www.daowen.com)

4-6 时空本身由于质量的存在发生弯曲

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就可以这样解释地球绕太阳转:太阳质量特别大,把周围的时空搞弯曲了,这样地球就只能在弯曲空间里绕着它。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四个人扯平一个床单,如果忽略这个床单的摩擦力,你在其上滚动一个玻璃球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现在,我们在床单中央放一个铅球,床单是不是就被压弯了?这时你再滚动一个玻璃球,它就会绕着铅球转,因为床单形成了一个弯曲空间。大家再想想,如果放上去一个特别重,但体积又很小的金属球,那床单会如何?假设床单很结实、很有弹性,小球特别特别重。那么小球就会把床单那个接触局部压下去,形成一个深深的洞,也就是这个部位被极度弯曲了,如果你在这个洞附近滚动玻璃球,就会马上陷进去,再也出不来,这就是一个模拟黑洞。

其实大家知道,无论刚才说的石块、铁块抛物线,还是地球绕太阳转,或者床单玻璃球,都可以用牛顿的万有引力给出很好的解释;但爱因斯坦也可用质量导致时空弯曲解释,这两个理论似乎是等价的,为何爱因斯坦打败了牛顿呢?

因为质量不只是导致空间弯曲,还导致时间也弯曲了。空间弯曲,靠刚才那个床单还能理解时间怎么弯曲吗?

刚才我们说了,在相对论中,空间与时间是一个整体,会互相影响。空间弯曲了,时间只能跟着弯曲,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和另外一人绑在一起,如果他的腰被弄弯了,你的腰还能直着?

按照相对论的理论解释,时空弯曲得越厉害,时间就走得越慢。这一点好理解,你想时间这个箭头直着走得快,还是弯着快?所以时空越弯,时间就走得越慢。而时空弯曲是物体质量引起的,质量越大,弯曲程度越高,与这个物体越接近的空间其弯曲程度也就越高。大家想想床单与铅球,就都明白了。

当然这一切需要实验来验证。科学家先将两个铯原子钟完全对准,一个放在水塔的底部,一个放在水塔的顶端;过一段时间后拿下来一对,大家猜一猜,会是什么情况?一个表变慢了。哪个慢了?放在底端的慢了,因为这只原子钟距离地球更近,因而所处的时空弯曲程度比顶端的更高。当然,这个实验结果一出来,爱因斯坦的形象顿时高大了起来,时空弯曲这个现象你就不得不接受了。

在牛顿的世界里,空间是平直的,时间更是一个方向直着向前走;而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整个时空是弯曲的,被各种物体的质量弄弯曲了。想象一下,我们的世界本来是那张扯平的床单,但是有一个铅球压在了上面,于是我们的世界犹如那个床单一样,向下弯曲了。

想象一下我们的社会,为什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用牛顿的说法,就是利益的吸引力很大,把大家都吸引过去了;按照爱氏的说法,是这个“利”把社会搞弯曲了,人们处于这个弯曲的社会空间,不由自主地就去追名逐利去了,利字当头,身不由己。

以社会来打这个比方并不是很恰当,但很形象。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时追逐利益,还真不是处心积虑;换句话说,还真不是因为那个利益极大地吸引了我们,好像是一种不由自主、身不由己、自然而然的行为。咋解释?爱因斯坦说得好啊,是因为社会弯曲了,你坐得端、行得正,很难。就像你进入了一个小胡同,自然而然就随着胡同的蜿蜒而弯曲。

还是回到专业的说法:质量导致时空弯曲,弯曲的时空又会左右物体的运动。爱因斯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物体运动的认识,在他的体系中,已经不存在万有引力这个概念,只有弯曲的时空。

五、引力场方程:黑五类

物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并不满足于定性的描述,还要追求定量的计算。所以要对研究对象建立起一个微分方程,并解出这个方程,得出它的运行规律。物理学家的职责就在于用数学公式来解释自然的力量。

爱因斯坦最出色之处就在于,他搞出了一个刻画弯曲时空的引力场方程,宇宙的奥秘似乎都蕴含在了这个方程之中,后来的人每从其中求得一个解,都是打开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宇宙密码。这个震撼度往往令爱因斯坦本人都无法接受。

1922年,研究者们就从爱因斯坦这个方程式中得出一个解,这个解告诉我们,宇宙正在膨胀。爱因斯坦知道后坚决不相信,这也太离奇了吧。如果说引力场方程是爱因斯坦的儿子,这解出的膨胀宇宙就是爱因斯坦的孙子,但爱因斯坦不相信他有一个如此“自我膨胀”的孙子。他总觉得宇宙是稳定的,他想把这个不肖子孙消灭掉。于是他开始怀疑方程有问题,试图进行修正;结果在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经过观测,发现宇宙果然是膨胀的,爱因斯坦只得把这个孙子收了,嘴里还嘟囔着:“这孙子,还真是我孙子。”

也就是说,爱因斯坦一旦“生下”了引力场方程这个儿子,他会生下什么样的孙子,他是完全不能掌控,也无法预料的。这引力场方程仿佛是一个潘多拉盒子,里面有多少妖魔鬼怪,爱因斯坦完全不晓得。这大概就是爱因斯坦超级厉害的原因,他不是发现了某个奇异现象,而是造出了一个奇异现象生成器。

现在再来看它造出的另一个孙子。

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是一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非常优美,但无法得出通解。关于微分方程大多都解不出来的话题,在前面几章已经说得很多了,这里不再重复。但人总是喜欢“柿子先捡软的捏”。例如中学物理,就是先研究静止物体这个“软柿子”,然后研究匀速运动的物体,最后研究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为了事情好处理,一开始总是假设处于真空条件,这样就不用考虑摩擦力。当初牛顿研究物体运动规律也是这个顺序,从简单开始,慢慢再到复杂,最后才研究变速问题。

4-7 史瓦西黑洞

当时史瓦西看到这个引力场方程,也是一筹莫展,于是开始简化处理:假设这个天体处于绝对真空条件下,而且是绝对圆球体,不旋转、不带电。这样一来引力场方程就大大简化了,史瓦西一高兴就将它解了出来。结果史瓦西发现,一旦这个天体半径小于某个数值,光就不能从其内飞出来。就这样,“史瓦西黑洞”横空出世,“史瓦西半径”名留青史。可爱因斯坦头又大了,刚认了一个“膨胀孙子”,现在又来个“黑洞孙子”。

不过事情还没完!在史瓦西的激励下,其他科学家继续求解引力方程。一个叫克尔的人很聪明,他认为史瓦西把最简单的情况求出来了,那就把假设稍微变一点儿,假设天体是旋转的。结果他发现了另一种黑洞,这个黑洞的中心不是一个奇点,而是一个“奇环”;据说沿着这个奇环走,可以不断地回到自己的过去。这就是“克尔黑洞”。

4-8 克尔黑洞

就这样,随着条件的改变,截至目前一共求得五种解,也就是五种黑洞,我们把它们简单记成“黑五类”。爱因斯坦“子孙满堂”,是不是有种马克·吐温竞选州长时的感觉呢?

总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而且至少存在五种黑洞。其实,黑洞真是爱因斯坦的“亲孙子”。为啥这样说?爱因斯坦引入了弯曲时空的概念,试想:如果时空在某一个点极度弯曲,那么该点附近区域的物体是不是都要被弯进来?所以黑洞最标准的定义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逃脱的天体。”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黑洞内部,也就是视界内部,我们是永远观测不到的,因为任何信息都出不来。但是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能算出黑洞里的事儿。不算不要紧,一算吓死人;黑洞里的事,还真不是人所能想象的,太黑了。

六、黑洞内外:时空互换

我们先复习一下“黑洞”概念。最简单的黑洞是球对称的“史瓦西黑洞”。在“史瓦西半径”处,形成一种奇异的球面,这球面就是黑洞的边界,物理学家称其为视界,意思是可见区域的边界。就是说,视界以内的任何东西都跑不出视界,这样黑洞外部的人不可能得到黑洞内部的信息。在黑洞中央有一个奇点,这个无穷小的奇点集中了黑洞的所有质量。

时空弯曲的地方,钟走得慢,弯曲得越厉害,钟走得越慢。从地球上看,黑洞表面上的钟完全停止不走了,因为那里的时空弯曲到了极限。假如一艘宇宙飞船趋进黑洞,远处的观测者将看到,飞船越靠近黑洞,速度越慢。最终就看到飞船粘在黑洞表面上不动了。但对飞船里的宇航员来说,他觉得时间的流逝依旧正常,他将在有限的时间内穿过视界进入黑洞。当然,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像一根扯面,越扯越长,最后迅速奔向黑洞的奇点。

为什么远处的观测者会觉得飞船黏贴在黑洞的视界,完全静止不动呢?首先,视界内部无法观察;其次,那个粘在黑洞表面的飞船其实是它的背影,因为时空弯曲得特别厉害,只能允许这个背影的光子一点一点往外跑,结果观测者就感觉飞船静止在那里了,其实它早已冲向了奇点。

我猜大家更关心飞船进入黑洞内部会发生什么事情。按照引力场方程的计算,黑洞内部的时空坐标要发生互换,原来的时间坐标会变为空间坐标,而原来的空间坐标却变为时间坐标。也就是说,你在黑洞里走来走去,空间就变成时间了,你往回走,不就是时间在倒流吗?你往前走,不就看到未来了吗?难怪有人说,黑洞蕴含着宇宙中过去和未来的一切信息。

你信不?反正我是信了。黑洞能把你一切思维全都“黑”了,这里的一切都是颠倒人间规律的。怎么理解时空互换呢?说白了,时间和空间就是一回事,是一个东西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正如质量和能量之间可以互换,时空为何不能互换呢?

大家注意,既然黑洞中空间坐标变成了时间坐标,那个奇点,也就是半径R=0的地方,就不是黑洞空间的中央了,是时间T=0的地方。时间等于0,这意味着时间在那里终止了,或者说是永恒了。

现在,我可以庄严宣布:信黑洞者,得永生。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真的吗?我很认真地告诉大家,这一切都是从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中推导出来的。那么方程有没有可能出问题呢?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将剧情大扭转了,他就是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