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完善教学理念。公共体育课是高校大学生在校时的主要锻炼方式,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应把原有的提高学生成绩和“玩”的思想转变成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培养理念。
第二,深入教学研究,强化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积极深入研究公共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第三,优化教学内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体育与健康内容为主,优化教学内容已经十分必要,应将发扬优势与继承民族传统相结合。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者,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需要高校加大资金投入,对体育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理论学习、业务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改革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体育专业素质。同时,聘请体育教师,增加公共体育教师的人数,满足教学改革对人员数量的需求。
第五,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将成为主流。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六,引进适合的新体育项目。当代学生的体育需求已经从单一的掌握体育知识、强身健体,向健美、娱乐、终身体育、经济体育等多样性转变。在重视对传统运动项目进行改造的同时,应精选适应时代的、学生参与度高的新兴运动项目作为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配套的师资要和实际的项目相一致。(www.daowen.com)
第七,开发教学资源,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丰富教学资源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首要问题。对此,可以对校内体育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发挥现有器材的多用功能,可自制器材,充分有效使用体育场地。学校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公共体育校本课程,引入民族传统运动项目。同时,应该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
第八,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中,教学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可为体育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九,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考核既要反映教学效果又要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向、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标准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更有利于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12]
第十,采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练习者的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帮助学生掌握长期从事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并把这种习惯长期延伸下去,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的一种以俱乐部形式组织进行的体育课教学。即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开设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体育基础自由选项上课,在一周内不受时间限制,可在任何一个有课的时间里,去上自己选定的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